编辑: wtshxd 2019-07-31

(一)合肥市产业链协同创新合作项目 产业链名称 技术需求领域 备注

(一) 新型显示 及电子信息 1.

重点推进光电模组、液晶玻璃、背光源、液晶材料、偏光片等产业链核心项目,积极布局3D、激光显示等项目.依托合肥京东方公司、鑫昊公司等,重点开展液晶显示器(TFT―LCD)、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等离子显示器(PDP)、超高亮度特种显示器、透明导电薄膜(ITO)等重点产品工程化研究.开展上下游关键配套材料、整机技术及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关键工艺、关键器件及控制芯片研发,形成规模化配套能力. 2.支持移动互联、模数混合、信息安全、数字电视、视频识别及传感器等芯片设计,积极推进晶圆制造以及先进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生产线项目. 3.支持大尺寸蓝宝石衬底材料加工和制作,扩大大功率芯片生产规模,加大LED产品应用领域设计开发. 4.开发嵌入式软件、应用软件、智能语音等产品,发展软件外包. 5.开发下一代互联网及通信技术,构建通信及网络产品产业链.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 6.依托合肥彩虹蓝光公司、瑞煌光电公司等,开展高效大功率LED衬底、外延芯片及其产业化制备技术、新光源复合导光板等研究,突破半导体照明核心技术及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高效节能、长寿命的半导体照明产品,实现应用产品集成化、平台化、系列化. 7.积极发展与重大整机项目相配套的数字化音视频、电子材料及新型元器件.

(二) 光伏及新能源 1.加快光伏产业研发、制造和示范应用,积极发展光伏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电池、大型多晶硅提纯、硅铸锭、切片、光伏电站等,建立较为完整的太阳能发电产业体系. 2.积极推广应用高效、多功能太阳能热水器,推动太阳能在供暖、制冷和中高温工业领域的应用. 3.支持建筑光伏蜂窝模块(BHPV)规模化生产,促进光伏发电分布式应用,推进以太阳能应用为主、综合利用各种可再生能源的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打造全国光伏应用第一城. 4.积极发展生物质能发电及设备,风电、核电装备及关键零部件. 5.依托海润光伏公司、阳光电源公司等,开展改良西门子法工艺等上游材料生产技术研发,提高配套能力;

开展微晶硅、铜铟镓硒、染料敏化薄膜电池等中游电池关键技术研发,提高光电转化率;

开展MW级并网逆变系统、MW级并网电站、光伏建筑一体化等下游应用集成技术研发,提高工程化水平.

(三) 家用电器 依托美菱公司、荣事达三洋公司、合肥格力公司、合肥海尔公司等,建设家电共性技术研发中心,开展家电产品研发,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型、高效节能型、信息智能型和个性化家电产品.加快变频技术、绿色设计、短程通信、嵌入式技术、人工智能、柔性制造、节能技术等在家电产品中的应用,提升家电产业核心竞争力.

(四)装备制造 1.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信号系统、供电系统、综合自动化系统等装备产业.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平板显示等产业用高端装备.突破新型传感器与智能仪器仪表、自动控制系统、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等核心技术,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加强智能技术、智能测控装置和高性能零部件在汽车、电力、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的推广应用. 2.在传统装备制造领域,提高自主设计和制造大型成套装备、高新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及基础件能力,壮大工程机械、电工电器、锻压机械、仪器仪表、化工机械、水泥装备、环保机械等优势行业,积极发展农业和食品加工机械.

(五)汽车和零部件 1.在传统汽车制造领域,持续提升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水平,重点发展商用车、乘用车、专用车全系列整车产品,以及发动机、变速箱、动力总成等提升整车性能的系统化、模块化关键部件.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相关前沿技术研发,大力推进高能效、低排放节能汽车发展. 2.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积极推进公共测试平台、试验验证和应用综合评价体系建设,重点发展纯电动、混合动力客车及乘用车,大力推进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及电子驱动控制系统、整车控制系统等项目,促进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规模化、重要部件本地化、关键技术自主化和产品应用多样化.依托江汽公司、安凯公司、国轩公司等,以电驱动平台为核心,开展整车控制、电机及控制、电池及管理、增程器、多能量加注、智能化充电站等关键技术研发,推动电驱动平台的扩展与应用,提高试验验证能力.开展燃料电池技术的跟踪和预研究.

(六)食品和农产品加工 依托安徽丰大公司、燕之坊公司、丰原集团等,开展现代食品、功能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食品包装与物流等关键技术研究,突破食品规模化、连续化制造、过程优化与控制技术、加工节能减排技术、工程化集成放大技术等.大力发展粮油制品、肉制品、乳制品、休闲食品、饮料、烟草、饲料等7大产业.争取在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快速冷冻、保鲜杀菌、包装分级、物流运输等重大共性关键技术方面研究取得突破.

(七)新材料 1.围绕新型平板显示、家电、汽车等产业,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半导体材料、高性能膜材料、以及平板显示玻璃、低辐射镀膜玻璃、新型陶瓷等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 2.推进铁氧体、钕铁硼等磁性产品的深度开发,形成磁性材料产业集群.积极发展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 3.依托合肥中光电公司、合肥彩虹公司等,研究玻璃熔窑全氧燃烧技术、超薄超白优质浮法玻璃生产技术、浮法玻璃节能环保技术等,提高高纯球形石英粉、高纯超细电熔氧化锆、超细硅酸锆、自洁净镀膜玻璃、电容式触摸屏面板玻璃、空心玻璃微珠、高折射率玻璃微珠、低辐射镀膜玻璃等产品的档次和规模.

(八)节能环保 1.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成果,发展高效节能锅炉窑炉、电机及拖动设备、余热余压利用、高效储能节能监测和能源计量等节能新技术和装备,开发和推广高效节能绿色电器、照明器具、绿色建材等新产品,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新业态. 2.积极发展水和大气污染防治、城市垃圾和危险废弃物处理处置、环境检测技术及成套装备. 3.积极推进高效膜材料及组件、生物环保技术工艺等材料和药剂的创新发展. 4.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重点发展共伴生矿产资源、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汽车零部件及机电产品再制造、资源再生利用,以先进技术支撑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餐厨废弃物、农林废弃物、废旧纺织品和废旧塑料制品资源化利用.

(九)生物 1.大力发展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小分子药物等新产品,加快发展医用材料、医疗器械、生物试剂、组织工程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 2.依托丰乐种业公司、荃银高科公司、隆平高科公司、省农科院等,围绕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新品种培育、种质性状鉴定与评价、种子产业化等关键环节,开展水稻、小麦、玉米、畜禽等生物育种及产业化技术研究,突破骨干亲本创制、杂交后代高效鉴定、优异性状聚合、广适性评价等关键技术,培育突破性新品种,完善和提升种质创新技术体系.积极培育优质、高产、高效、多抗的动植物新品种,推进生物兽药、生物肥料等绿色农用产品的开发和应用. 3.培育发展生物醇、酯等生物基材料.

(十)公共安全 加快在北斗卫星通信导航系统、应急指挥与救援现场通讯技术、空管雷达、安全生产监控、灾害监测预警、食品快速检测及安全控制等关键领域实现技术突破,推动在反恐安全、信息安全、交通安全、防灾减灾、食品安全、环境安全和城市安全等领域技术成果产业化. (十一) 量子通信 依托中国科技大学、安徽量子通信公司等,开展系列化量子通信设备、核心器件及量子网控系统等关键技术攻关,建设合肥城域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发展系统集成技术,提高系统稳定性、易用性,研究制定量子通信产业行业标准,推进量子通信技术应用和产业化,拓展量子通信技术在国防、政务、金融等领域的应用,把试验区打造成量子通信技术研发应用基地. (十二) 新型化工 重点发展日用化工、橡胶轮胎、新型建材及精细化工产业,加快盐化、煤化、石化等产业链整合发展,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 (十三)采矿与冶金 1.加强铁、钒、铜等金属矿产资源以及高岭土、绢云母、明矾石等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庐江钒矿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建设钢铁产业循环经济体系. 2.积极发展有色金属精深加工. (十四)新型建材 1.重点发展节能、环保、附加值高的新型建材产品,推广应用建筑渣土、工业固体废弃物等利用再造技术,形成绿色建材产业体系,力争在新型干法水泥、新型墙体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绿色环保装饰装修材料等生产上取得突破. 2.积极推进住宅产业化. 3.加快水泥、玻璃等建材成套装备研发制造. (十五)纺织服装 1.加快传统纺纱织造、针织、印染等行业技术设备改造,淘汰落后产能. 2.鼓励发展高新技术纤维和生物质纤维,加快产业化进程. 3.加快发展服装和家用、产业用终端纺织品生产.

(二)合肥市产业基地合作共建项目 序号 产业 分类 合作单位 需求名称 合作 领域 需求内容 预期达到的目标 和技术指标 已具备实施条件 合作 方式

1 生产 性服 务业 蜀山区 政府 中国(合肥)工业设 计城研发 平台共建 项目 家电、汽车、装备、动漫 围绕我市家电、汽车、装备、动漫等产业,引进教育部有关高校专业研发平台入驻我市工业设计城,为我市相关产业创意设计、培训、展示、交易等活动搭建合作平台. 争取多引进一些高校专业研发平台或工作站入驻 我市工业设计城选址在蜀山经济开发区自主创新产业基地四期项目C、D座两栋大楼,总建筑面积为58990.8O.该址周边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基本完善,能够满足工业设计企业发展和人才生活需求的基本条件. 签约 入驻

2 汽车 和零 部件 合肥巢 湖经济 开发区 新能源 汽车产业 基地 新能 源汽 车 磷酸铁锂及三元材料锂动力电池生产技术,交流感应电机及其控制,稀土永磁无刷电机及其控制,电池和整车能量管理系统,智能及快速充电技术 建立科研、生产、市场三大平台,形成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包括纯电动乘用车、客车、专用车制造,磷酸铁锂、三元材料锂动力电池及电池管理系统,电机及电机控制系统,整车控制系统,车载充电机及充电桩等. 目前开发区内已拥有广通汽车、塞帕特汽车、融捷科技、同赢锂动力、海容动力等相关企业涉及客车、专用车、乘用车制造,磷酸铁锂阳极材料,锂动力电池及电机、电机控制系统,新型铅酸电池的研发和生产,同时园区与合工大合作建立了合工大新能源汽车工程研究院分院. 共建

3 装备 制造 合肥巢 湖经济 开发区 高端装备 制造产业 基地 装备 制造 城市轨道信号系统、供电系统、综合自动化系统、集成电路、智能仪器仪表、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大型成套装备、关键零部件及基础件的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引进高端人才、技术与项目. 以中科合肥微小型燃气轮机研究院有限公司为突破口,面向国防动力装备、分布式供能市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 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区内的大型制冷设备、仓储及重型叉车、轨道交通配件等项目,重点发展 航空装备、大型智能工程机械、高效农业机械、环保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等领域. 已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中科合肥微小型燃气轮机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1MW燃气轮机整机和4MW燃气轮机动力涡轮的研发及产业化;

以TEU叉车、神功机械为龙头的工程机械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以圣三松冷热技术、金美菱为代表的制冷设备制造产业迅速聚集;

以鑫铁、尚德为代表的轨道交通零部件产业初具规模. 共建

4 食品 和农 产品 加工 合肥巢 湖经济 开发区 食品产 业基地 装备 制造 粮油制品、肉制品、休闲食品、饮料等产业化项目 建设粮油深加工,肉制品冷链加工、运输、销售,依托巢湖当地农副产品生产休闲食品以及依托区内冷泉资源生产饮料. 巢湖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水产品资源,目前区内有安粮食品、五谷农庄、加多宝饮品、三星冷冻、嘉谊食品等企业落户 共建

5 生物 制造 安徽华恒 生物工程 有限公司 安徽华恒 生物 产业园 生物 制造 我市围绕年产5万吨发酵法丙氨酸、多不饱合脂肪酸的高值油脂、秸........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