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向日葵8AS | 2019-08-01 |
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降低企业成本.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实施中,应对转型中的资源型城市区别对待,给予一定的适应期. 政绩考核体系要从GDP导向变革为以高质量发展导向,凝聚发展共识,准确引导和规范地方经济发展. 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 当前经济运行需关注的方面及对策建议 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 今年以来,全省经济延续了去年的稳中向好、稳中有进态势,工业、投资、消费等主要指标实现较快增长.前两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增速均高于去年同期.经济稳定运行的同时,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难点.实现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需密切关注经济运行动向,切实解决转型发展中的一些潜在风险和制约因素.
一、适应劳动力供求变化,积极化解人才结构性矛盾 当前人才紧缺主要是结构性矛盾,表现为用工的季节性和行业需求的差异性.有些企业反映普工比技术工难招,在旺季一般用工缺口在2000人以上.从工资水平来看,服务业工资增速明显快于制造业,如年后合肥住宿餐饮行业工资涨幅达20%,高于制造业工资平均增速近13个百分点,行业供需缺口有扩大之势.同时,中高层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缺乏的结构矛盾一直未能有效解决.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仅占就业人员总数的6.2%,从现在到2020年企业高技能人才缺口预计达2200万人.此类人才外聘难度大,企业自行培养成本高,且面临培养人才流失的窘境.人才紧缺的区域性矛盾依旧突出,全省除合肥等个别市外,即便引才用才的政策多且力度大,很多地市县仍难留住稍高层次的人才. 我省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化解人力资本供需矛盾迫在眉睫.一是鼓励支持企业开展智能化生产.优化生产流程,提高工艺水平,引进智能化设备特别是机器人,有效替代人力需求.二是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解决用工难紧密结合起来.扶贫开发、乡村振兴会释放一定的劳动力,本地就业的同时,优先安排入园入企.三是突出 高精尖缺 导向,完善人才培养支持机制.加快技工教育院校发展,形成类型梯次比例适当、专业结构均衡匹配的总体布局.加大投入力度,对有重大影响的创新创业项目、博士后等人才培养给予专项支持.四是从省级层面出发,优化高尖端人才尤其是海外人士引进政策.如对外国人来华工作的,进一步放宽条件,将其工作证与居留许可证件有效期同步.
二、成本困扰依然突出,需多方发力、多元化解决 成本上升一直伴随着经济发展,成为企业发展中一道难解的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降低企业发展成本上的成效显著,但还有很大的空间.一是用工成本刚性上涨.调研发现,部分企业的薪资平均增幅超过8%,特别是春节后工资待遇水平有所增加.蚌埠56家重点企业的就业监测中,有24户企业工资待遇涨幅在10%左右,占调查企业总数的43%.二是企业用能成本上升.《 十三五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我省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燃煤锅炉改成燃气锅炉,企业燃料成本显著增加.《关于进一步完善峰谷分时电价政策的通知》指出,2018年起对一般工商业执行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对于商贸企业而言,用电时段基本为峰段和平段,这一政策将导致其用电成本增加.有商贸企业反映,全年要多支付电费100万元左右.三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隐性成本较高.从目前情况看,由于土地流转协议权属关系混乱、随意性大,承包期限、流转面积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加大了土地流转的不稳定性.且后续保障措施及保险制度不完善,进一步增加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间接成本. 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仍需积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普遍性降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用能、物流、用地、用人等成本.一是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增强惠企政策知晓度.进一步强化国家和省出台的关于降成本政策的解读、培训和宣传,提高企业对各类成本减免政策的知晓度,指导企业用足用好政策.二是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管理,健全并落实涉企收费清单制度.三是继续扩大直接电力交易规模,推动放开电力交易环节价格,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加快落实 一般工商业电价降低10% 的政策,进一步惠及工商业企业.四是着力完善乡村振兴战略的体制机制保障.规范土地流转手续,强化流转合同的法律效力,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探索建立土地流转风险基金,为发展主导产业、筹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提供融资抵押和风险防范.
三、能源总量控制背景下,实施灵活的区域化差异化政策 目前看,我省经济结构呈重型化特征短期内将难以扭转.2017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8.1%,较2015年占比提高1.5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在全省经济中的比重仍呈上升态势.由于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2018―2020年完成煤炭消费减量任务压力巨大.特别是以高耗能行业为主的资源型城市,如淮北、淮南,其他能源占比较小,替代煤炭消费的难度大.在转型发展中,具有比较优势的项目一般为电力、煤化工等,而此类项目多是以煤为原材料.淮南计划建设12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项目,每年新增煤炭消费量约为192万吨,较 十三五 168万吨的煤炭减量目标高出23.5万吨,相当于全省年度减量目标的1.22倍.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是硬性指标,也是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对于转型中的资源型城市应区别对待,并给予一定的适应期.引导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狠抓转型项目建设,着力打造非煤支柱产业群,探索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云计算、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金融、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从而提高非煤产业在GDP中的占比.
四、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优化区域经济评价考核机制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体系和政绩考核.从全国看,各省市都在积极探讨高质量发展的考量,海南省将取消除海口、三亚、洋浦、儋州、文昌、琼海、澄迈之外的12个市县GDP等考核,浙江实施 亩均论英雄 改革.以往 亩均 是农业方面的术语,在浙江则被延伸用于描述GDP、工业增加值、污染等指标,旨在以深化 亩产效益 为导向的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更加强调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今年1月末出台的《关于深化 亩均论英雄 改革的指导意见》更是提出,在用地5亩以上工业企业已经实施 亩产效益 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到2020年全省所有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不含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和房地产开发)以及产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小微企业园区、特色小镇(不含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全面实施 亩产效益 综合评价. 我省也高度重视高质量发展,并将其作为今年工作的最核心内容.但目前,尚缺乏系统有效的评价考核体系.从GDP导向的政绩考核体系变革为以高质量发展导向的政绩考核体系,有助于凝聚发展共识,准确引导和规范地方经济发展.一是注重短期与中长期结合.建立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评价考核体系,既针对当前,又着眼长远.既能反映发展的质量、结构和效益,又能体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的发展变化,更能全面展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与动力变革,实现以高质量考评引领驱动高质量发展.二是指标考核由数量转向质量.评价考核中,尽量淡化GDP、工业、投资等总量指标,转向亩均、单位产出等能充分体现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相对指标.同时,参照江浙等发达地区经验,采取 加法 与 减法 相结合的方法,提高灵活性和适应性.三是突出区域化差别化.我省区域特征明显,在区别对待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三类主体功能区的基础上,应建立 柔性 评价考核制度,取消对黄山、池州等地区的GDP及工业考核,引导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重塑绿色发展优势. 此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强,现金、银行存款和理财产品的总量大约为172万亿,与GDP相比超过200%,大量的金融资产未能进入实体经济,且这些易于变现的资产可能会导致金融系统的整体稳定性较差.资金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也较为突出,新动能、新业态、新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尽管有各类金融创新产品和针对小微、高新等的政策,但整体难以得到满足.在监管加强的背景下,金融机构放贷的主观能动性降低,信贷投放增速趋缓,市场利率面临走高压力.2月末,全省本外币贷款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3.6个百分点.直接融资门槛提高也进一步制约了企业资金筹措,一方面企业IPO审核趋严,过会率和单家融资额下降;
另一方面企业债券融资成本上升,发债积极率下降,前2个月全省债券融资额较去年同期下降44%.金融是实体经济的 血脉 .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应加快完善金融体系,做活金融市场,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更多 血液 . (执笔:李红梅 王莉莉 孙韩) 送: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
省直有关部门及各市负责同志. 责任编辑:阮华彪 常彬斌 地址:合肥市红星路92号
电话:0551~62602279 邮编:230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