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丑伊 | 2014-09-05 |
"在新课改下我们倡导的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实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就是他们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一、巧妙导入激兴趣 新课的导入,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景中开始数学学习,体验和理解数学.具体导入的方法有:(1)故事导入.中国古代数学往往都有一个故事,趣味性非常强.如:填"九宫格""韩信点兵"等.另如学生对贴近生活的也常会感兴趣如":华罗庚的统筹方法"等.值得注意的是: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内容的趣味性并不是等于时下大家热衷的"脑筋急转弯"的题目.(2)谜语导入.如教学"倒数"时,就让学生猜谜语:七六五四三二一.(打一数学名词),学生兴趣高涨.纷纷举手.然后让学生说出原因,经过思考后解释:平常报数目,是从小到大顺着数,就像流行歌曲里唱的",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现在说"七六五四三二一",是从大到小,倒过来数了,所以,谜底是:"倒数".在学生兴趣很浓时导入新课.(3)趣题导入.学一元一次方程时,有鸡兔同笼的趣题导入更是合适不过了.(4)情境导入.导入学生所熟悉的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使用课堂气氛热烈、活跃.
二、课堂游戏激兴趣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兴趣和情感兴趣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带.我们应该重视游戏在儿童生活中的作用,一方面,游戏是儿童最初的学习方式;
另一方面,学习离不开游戏,教师将教学内容带上一些游戏的色彩,会使课堂教学活泼有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时,让学生先摆10个三角形,然后在下面摆6个圆形,并向学生说明摆的时候要从左边起,把圆形和三角形一个对着一个地摆.教师问:"哪一行摆得多?看看第一行里的三角形哪一部分和圆同样多?请你们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画得对不对?再画出三角形比圆多的部分."接着问:"同样多的有几个?三角形比圆多几个?"再启发学生想,三角形比圆多,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部分组成的?多的部分是几个三角形?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看出三角形多,圆少,三角形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圆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圆多的部分,从而体会到多的数能分成两部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在每一堂课尾,我都安排了"精彩表现五分钟".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以各种可爱小动物为载体,让学生来充当助人为乐的小英雄.例如,给蜜蜂引路,送小鸟回家,帮帮小熊吧,请你做裁判等各具特色的游戏环节,使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学到的知识,既检查了学生对本段内容的掌握情况,又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作用,使他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
三、智力竞赛激兴趣 竞赛是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良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因为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好胜性动机和求成的需要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增强,所以大多数人在竞赛情况下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合理开展一些课内、课外竞赛活动,如"看谁算得快""、看谁算得准""、看谁答得快"等竞赛的形式要注重多校,并使学生获得竞赛的成功感,获奖面应大一些.又如组织学生进行"智力登山"活动,在山脚、山腰、山顶等处的设立若干"关卡",派人把守过关的学生须正确解答各种数学题后方能通过.这些活动都能调控学生适当的激奋水平,保持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步步获得成功,尝到了甜头,亲自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就能增强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数学因为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学习数学需要循序、渐进,只有在学习上克服大大小小的困难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了学习信心,才会出现"越学越爱学"的境地.笔者曾做过调查,在喜爱数学的学生中,因数学成绩好而喜欢数学的约占32.5%,而数学学习差生中,因为不会,就爱学习要占其86.3%.这说明学习的成功,对促进和增强学习兴趣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