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静看花开花落 2015-02-19
附件: 生鲜乳生产技术规程 (试行) 为严格实施《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规范生鲜乳生产过程中环境控制,饲料与饲养管理,挤奶操作,贮存与运输,疫病防治等技术环节,特制定《生鲜乳生产技术规程(试行)》.

该规程以《生鲜牛乳质量管理规范》(NY/T 1172-2006)、《奶牛饲养标准》(NY/T 34-2004)、《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等标准为基础,重点对生鲜牛乳生产技术加以规范.其他奶畜生鲜乳生产参照此规程实施.

1 奶牛场选址设计与环境 奶牛场的建设与环境控制是生鲜牛乳质量安全的保障.奶牛场的规划建设要利于生产发展,符合动物防疫条件要求,不污染周围环境.鼓励适度规模的奶牛养殖小区向奶牛养殖场、各种形式的奶牛合作社过渡. 1.1选址 1.1.1原则 符合当地土地利用发展规划,与农牧业发展规划、农田基本建设规划等相结合,科学选址,合理布局. 1.1.2地势 选择总体平坦、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排水通畅、环境安静,具有一定缓坡的地方,不宜建在低凹、风口处. 1.1.3水源 应有充足并符合卫生要求的水源,取用方便,能够保证生产、生活用水. 1.1.4土质 以沙壤土、沙土较适宜,不宜在黏土地带建设. 1.1.5气象 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气象因素,如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湿度、年降雨量、主风向、风力等,选择有利地势. 1.1.6交通 交通便利,但与公路主干线距离不小于500米. 1.1.7周边环境 应距居民点1000米以上,且位于下风处,远离其他畜禽养殖场,周围1500米以内无化工厂、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屠宰厂、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兽医院等容易产生污染的企业和单位,距离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2000米以上. 1.2布局 奶牛场一般包括生活管理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和病畜隔离区等功能区.养殖小区实行集中机械挤奶,统一饲养管理. 1.2.1生活管理区 包括与经营管理有关的建筑物.应建在奶牛场上风处和地势较高地段,并与生产区严格分开,保证50米以上距离. 1.2.2辅助生产区 主要包括供水、供电、供热、维修、草料库等设施,要紧靠生产区.干草库、饲料库、饲料加工调制车间、青贮窖应设在生产区边沿下风地势较高处. 1.2.3生产区 主要包括牛舍、挤奶厅、人工授精室和兽医室等生产性建筑.应设在场区的下风位置,入口处设人员消毒室、更衣室和车辆消毒池.生产区奶牛舍要合理布局,能够满足奶牛分阶段、分群饲养的要求,泌乳牛舍应靠近挤奶厅,各牛舍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布局整齐,以便防疫和防火. 1.2.4粪污处理、病畜隔离区 主要包括隔离牛舍、病死牛处理及粪污储存与处理设施.应设在生产区外围下风地势低处,与生产区保持100米以上的间距.粪尿污水处理、病牛隔离区应有单独通道,便于病牛隔离、消毒和污物处理. 1.3奶牛场内环境 1.3.1道路 场区内净道和污道要严格分开,避免交叉.净道主要用于牛群周转、饲养员行走和运料等.污道主要用于粪污、废弃疫苗药物和病死牛等废弃物出场. 1.3.2牛舍 牛舍内的温度、湿度和气流(风速)应满足奶牛不同生长和生理阶段的要求;

保证牛舍的自然采光,夏季应避免直射光,冬季应增加直射光;

控制灰尘和有毒、有害气体的含量. 1.3.3牛床 牛床应有一定厚度的垫料,坡度达到1°-1.5°. 1.3.4水质 牛场用水水质要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1.3.5运动场 地面平坦,中央高,向四周方向有一定的缓坡或从靠近牛舍的一侧向外侧有一定的缓坡,具有良好的渗水性和弹性,易于保持干燥.可采用三合土、立砖或沙土铺面.应经常清理运动场的粪便,防止饮水槽跑、冒、滴、漏造成饮水区的泥泞,保证奶牛体表的清洁.四周应建有排水沟. 1.3.6牛场排水 场内雨水可采用明沟排放,污水采用三级沉淀系统处理. 1.3.7粪污堆放和处理 粪污应遵循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的原则,安排专门场地,采用粪尿分离方式处理.粪呈固态贮放,最好采用硬化地面.固态粪便以高温堆肥发酵处理为主,远离各类功能地表水体(距离不得小于400米),并应设在养殖场生产及生活管理区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最好在农田附近.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