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麒麟兔爷 | 2015-07-19 |
1411370 姓名: 余卓璇 年级:
2014 级专业: 哲学学院: 哲学院 指导教师: 谢永康 完成日期: 2017年4月20日 目录 摘要
3
一、问题的提出
4
(一)费希特与莱布尼茨
4
(二)胡塞尔的交互主体间性与单子的前定和谐
5
二、莱布尼茨的主体――单子
7
(一)精神性的单一实体
7
(二)个体性单子
9 1.
微知觉理论
9 2.单子的独特性与复多性
11
三、单子间的和谐关系
13
(一)单子之间的作用
13
(二)前定和谐学说
15
四、莱式和谐的局限性与启发性
17
(一)前定和谐系统的局限
17 1.自由的缺位
17 2.单子相互关系的片面性
18
(二)前定和谐的启发性
19
1、主体间关系的深化
19
2、前定和谐与交互主体间性
22 结语
24 参考文献
26 摘要 无论是 主体间性 的提出者胡塞尔,还是一致被认为具有主体间性思想的费希特,都在他们的体系建构中不可避免地对莱布尼茨的单子论及前定和谐思想进行了重新解释,这说明莱布尼茨体系中蕴含着主体间性思想资源.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讨论莱布尼茨体系中的主体间性思想.一方面,莱布尼茨的单子论和前定和谐的观念蕴含着潜在的主体间性.而这种前定和谐思想主要不是被解释为灵魂与身体的和谐,而是一种 交互单子 之间的和谐,甚至是 主体间性 的和谐.另一方面,这样一种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前定和谐体系具有一定的独断论色彩,莱布尼茨的 潜在主体间性 缺乏重要的自由的原则.而费希特为莱布尼茨体系弥补了这个缺陷,使得莱布尼茨体系在自由下发生了先验转变,自由成为 交互单子论 和 主体间性 的世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关键字:莱布尼茨;
主体间性;
单子论;
前定和谐;
先验哲学 Abstract Whether Husserl,the presenter of the concept of intersubjectivity , or Fichte, who is recognized as a intersubjectivity philosopher, inevitably re-interpretate Leibniz'
s monadology and conception of pre-harmony when they establish their own systems. It shows that Leibniz'
s system contains the thought resources of intersubjectivity. My thesis can be summed up as follows: on the one hand, Leibniz'
s monadology and conception of pre-harmony is a kind of potential intersubjective'
. The latter is, however, interpreted and interpreted not primarily as a body-soul-harmony, rather as '
inter-monadic'
, even as '
inter-subjective'
harmony. On the other hand, such a theory has certain limitations, which mainly are Leibniz'
s potential intersubjectivity lacking of important principles of freedom, which is a kind of dogmatism. But Fichte overcomes this disadvantage of Leibniz'
s system, making a transcendental transformation of such theory in the light of the principle of freedom. Freedom becomes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foundation of the intermonadic and intersubjective world. Keywords: Leibniz;
intersubjectivity;
monadolog;
pre-harmony;
transcendental philisophy
一、问题的提出 自从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问世以来,我们对莱布尼茨的印象就来自于康 德对他评价.他将莱布尼茨和沃尔夫捆绑在一起,将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视为 理性主义独断论的最典型代表.的确,莱布尼茨是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 无论是其单子论的本体论思想,还是其 最好世界 的神学理论,都充满了浓郁 的理性主义色彩,而且以康德哲学的视角看,它的确也是非批判的.这是莱布尼茨在哲学史上的一般形象. 但是,在另外一个问题线索上我们也可以碰到一个别样的莱布尼茨.在笔者 回溯主体间性思想的历史时,发现胡塞尔和费希特在涉及自我与他人之间关系的 时候不约而同地援引了莱布尼兹的前定和谐的思想.我们知道,无论是胡塞尔的 先验自我 、 经验自我 ,还是费希特的 绝对自我 , 自我 都在他们的哲学体系中扮演着基础概念的角色,而这总会招致唯我论的嫌疑.要避免唯我论责难,就必须探讨主体间性问题,而这种处境似乎被莱布尼兹造就预见到了,并就单子论给出了可供后人借鉴的方案.所以莱布尼茨或许还有一个主体间性哲学的先行者的形象.我们知道,主体间性问题自二十世纪以来是一个重要的热点问题,而如果说康德宣布的独断论形象表明莱布尼兹在一定意义上已经过时,那么与主体间性问题的关联或许可以从另一个方面表明莱布尼兹的现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