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学冬欧巴么么哒 | 2015-09-19 |
老师安排同学们做蜡烛燃烧实验.实验是这样的:在一个烧杯中安放高低不同的两支短蜡烛,将它们点燃后,向其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观察蜡烛的燃烧状况,由此来验证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我旁边的这个组是这样做的:他们首先将上面的蜡烛点燃了,却怎么也点不燃下面的蜡烛了.火柴用了一大堆,木条用了好几根,大汗淋漓,万分焦急,始终不能解决问题.为何下面的蜡烛点不燃呢?有位同学嘀咕了几句.授课老师走了过来,将蜡烛吹熄,拿出蜡烛,帮忙将蜡烛点燃后,放了回去.那位同学开始追问:我们为何点不燃蜡烛呢?我真为这位老师高兴,感觉这节课的机会来了:老师可以"借风扬谷"――来一点小插曲,探究一下为何点不燃的原因."点不燃的研究"很可能就会是这节课的一大亮点.唉,老师只是说了一句:"你们这样蜡烛肯定点不燃."我不忍让一颗耀眼的"星"突然无光.很想让授课老师关照一下"点不燃"这个问题,极力"怂恿"第十组的同学继续向老师发难,但被老师预设的方案淹没了.我真痛心. 我为何痛心呢?本节课按照老师预设的方案应当是向其中倾倒二氧化碳后,下面的蜡烛先熄,上面的蜡烛后熄.但由于课前准备的烧杯过小,集气瓶过小,蜡烛的灯芯过长,火焰过大,大多数组没能用二氧化碳将蜡烛熄灭.为了不出现新的插曲,老师越俎代庖了:"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看到了……."天知道看到了什么?我旁边的同学颇有微词,但他们的这一点冲突再一次被扼杀了. 为何说机会来了呢?既然由于实验设施等的原因,同学们没能看到现象,老师硬是将结果强加给学生,本身就是大忌.假如老师深究一下我旁边组的同学们的疑惑,不是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吗?下面的蜡烛为何点不燃呢?刚开始点燃上面蜡烛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下沉,导致下面的蜡烛不能与氧气接触.一段时间后,温度升高,导致二氧化碳覆盖在烧杯周围,矮蜡烛更是无法接触氧气.通过这个小组的一个疑惑的探究,不是解决了所有问题吗?假若老师随机应变,不是正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吗?假若老师不拘泥于"预设",不正合知识的"生成"之道吗?假若老师不被教案所束缚,不正凸现了"学习生活中的化学"的理念吗? 通过这个案例,我反思了我们的优质课竞赛.优质课竞赛一般有如下流程:精心预设方案――花样翻新说课――循规蹈矩授课.图纸在脑中,学生在手中,教案在心中,课堂成竹在胸.一切尽在掌握中. 假若在平时,这个老师也许会捕捉到这转瞬即逝的机遇,让教案见鬼去吧!我们一起来探讨下面的蜡烛为何点不燃.也正是这点不燃的蜡烛,二氧化碳的性质尽在掌握中了. 有一个词叫做平淡无奇,也有一句话说科学的大道上是没有坦途的.假若在公开课中来一点插曲,假若在公开课中来一点坎坷,示范课不是会更有"示范"性吗?优质课展示不是更"优"吗? (作者地址:长阳大堰中心学校;
邮政编码:443508;
EMAIL:[email protected];
联系
电话:1399767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