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苹果的酸 | 2016-01-16 |
7倍,其中近一半是社会学习者;
上线慕课数量约12500门,增加近3倍.与此同时,从面广量大的公共课、通识课逐步拓展到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验课,覆盖所有专业门类的慕课体系正在建立. 跑出了慕课的 中国速度 ,再出发,中国慕课怎么走?大会发布的《中国慕课行动宣言》提出打造慕课的 中国标准 ,这将为中国慕课绘就怎样的未来?《光明日报》撷取了中国慕课大会相关论坛部分精彩发言,与高校内外的专家学者一同在思辨中描摹中国慕课的未来. 未来的慕课,将为你呈现知识森林 来源:《光明日报》(2019年04月16日14版) 嘉宾: 西南交通大学校长 徐飞 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 郑庆华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天津大学副校长 王树新 网易高级副总裁、网易有道CEO 周枫 1.识变:高等教育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徐飞: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的一次融合,演变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2013年,随着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高校加入在线课程的平台,尤其是2014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慕课平台的上线,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慕课时代的大幕正式拉开. 在现代信息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变革是全方位的,重点体现在四个方面:理念的变革、环境的变革、教学资源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 理念的变革是非常深刻和丰富的,终身学习的理念、教育公平的理念等都位列其中.而最为首要的,则是教师和学生的自由度空前加大,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再是知识量上的差异,而是知识结构的差异.老师的优势在于具有结构化、体系化的知识,高等教育的使命也由过去的单个使命变成多个目标、多重使命,从以前的人才培养到后来的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此外,理念的变革使大规模定制变成可能,这句话看似一句反常识、反逻辑的话,大规模怎么可能定制?既然是定制怎么可能大规模?然而,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大规模定制、规模化培养与个性化培养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可以处理得非常好的. 教育环境的变革,指的是无处不在的概念.以前有形的物理空间式的教室,已变成泛在的教室、智慧教室,师生可以实现无限投屏,把一堂课变成视频.智慧校园的进一步拓展,还可以对设施设备进行智能化的管理,为师生提供教学、科研以及全方位的集成平台和服务.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具有50年历史的楼宇进行改造,仅照明系统能效这一项就降低了62.5%.日本广岛大学采用云计算技术构建智能化考勤系统,实现了信息共享.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利用互联技术构建ETHOC系统,实现了校园信息的互联互通. 高等教育教学资源的变革方面,传统教学资源内容固化、更新缓慢,现代信息技术融教材、数字资源、学科工具、应用数据于一体,内容丰富、知识立体、存储持久、更新及时.数字化教学资源包,如微课、虚拟仿真模型等,可以让学生随时提取应用、直观易懂,其优越性不言而喻. 高校学生学习方式上的变革.移动学习、慕课、翻转课堂等学习方式的出现,给学生带来了更多选择.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充分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受教育者的主动性、能动性被极大释放,让高等教育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周枫:经过这些年我们发现,中国大学慕课的内容和学生的行为有三个特点: 每一门慕课都经过精心的制作.我们的大学老师对慕课非常用心,每门课程的制作周期达到3个月到8个月,部分课程的制作成本超过20万元.同时,上线的过程经过了三层审核,即从制作团队到高校,然后再到整个中国大学慕课的运营团队. 这些慕课所提供的教学服务,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很多慕课课程是由院士授课的,有的课程可达到20个人的授课团队,平均一学期布置的作业达到12次,习题130多道,日常学习讨论区非常活跃,平均课程的一个论坛有超过4000帖,一份作业平均有5名学生线上互评,通过这样的互动方式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除高校之外,慕课的开放性使得它的影响力扩散到全社会,有效地助力了教育公平和普惠.我们发现,选择这些课程的学习者不仅局限在高等教育阶段,从小学一直到博士在读以及很多社会学习者都参与其中,最大年龄达到70岁以上.2018年,西藏和新疆等西部省份的学习者占比已经达到两成. 徐飞:进入新千年以来,慕课风生水起,由现代信息技术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磅礴之势席卷全球,由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感测技术、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衍生出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VR(虚拟现实技术)、AR(增强现实技术)、MR(混合现实技术)、CR(影像现实技术)等技术手段,正逐渐融入人类社会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领域. 2.求变:让受教育者在虚拟平台上有更多斩获 郑庆华:我们以四个平台的数据为基础,发现目前我国慕课的发展仍存在以下问题: 在慕课平台上学生学习的自律性比较差,科学性有待提高.数据显示,只有26.35%的同学完整地完成了慕课课程的学习.然而,大多数仍存在拖延学习和不按老师进度规定要求学习的情况,时间管理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 慕课为学生提供的是虚拟学习平台,老师和学生时空隔离,导致师生之间缺乏情感交互.尽管我们现在有非常好的交互平台,但仍存在预约老师有难度,时效性、及时性方面存在缺陷等问题. 慕课资源大多是老师个人或一个团体开发的,高校之间没有相互交流,很难形成一个面向某个专业、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导致慕课资源存在位置分散、结构无序、知识碎片化等不足,也很容易对学生在学习认知能力上造成影响. 缺乏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结果可信度有待提高.在慕课上获得的成绩能不能得到高校的认可,能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同时,数据显示,慕课的学习人数和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人口的密度呈正相关关系,通过对55门课程2500万学习者的基本情况的分析,我们发现61%来自发达国家,39%来自于发展中国家.而从人口数来说,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总数远比发达国家多,因此,慕课学习中依然有教育不公平的问题存在. 王树新:目前的很多慕课是为老师设的,不是为学生设的,学生的体验感并没有体现出来.慕课与教学需求之间还有很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第一,以虚带实.往往把虚作为核心,把实忽略.第二,脱节的问题.理论脱节、课程体系脱节,将慕课当成实验课看待,把一节课用一个简单的实验课替代,定位太低.第三,重复建设.课程重复,体系设计不合理,比如机器人的课程,大多都是在说机器人如何装配,而机器人的本质是什么,学术点是什么,课程点是什么,知识点是什么,却并没有体现出来.第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