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inDa_学友 | 2016-07-20 |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30分
(一)概说 1.
杜甫诗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说明修辞很重要.(√ ) 2.很多修辞方式都是建立在心理活动基础之上的.(√) 3.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其修辞手法的心理机制是 移情 就将人的情感投射到对象物上.(√) 4.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是孔子所说,这表明古人很早就注意修辞.(√) 5.《修辞学》是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300多年前所著.(√ ) 6.刘勰《文心雕龙》中的 隐秀 篇,就是论述的作品的委婉特质.(√) 7.修辞学与语言学无关. ( *) 8.孔子主张 先质而后文 . (* ) 9.修辞与逻辑学没有联系.(* ) 10.在我国,将 修 与 辞 两字连起来使用的最早见于《文心雕龙》.( *) 1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中的 文 指语言质朴、明白.(* ) 12.庄子主张 文质兼备 ,是指内容与形式应该力求做到完美统一.(√ )
(二)词语 13.曲解就是故意曲解词语原来的意思,重新做出解释.(√) 14.传统家庭伦理观念所谓 疏不间亲 ,是指不可以谈论对方家庭不光彩的事情. (*,疏不间亲改为家丑不可外扬) 15.话语词项的减少体现了表述简洁的要求,如 广播电视大学 简称为 电大 .(√) 16.贾岛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反映的是对锤炼句子的重视.(√ ) 17.选择词语,要适应言语环境,这是词语选择的基本原则.(√ )
(三)句子 1.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类奇问句并不要求读者给出答案.(√ ) 2.短句指形体长,词语数量多,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 3.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反映了古代作者对锤炼句子的重视.( √) 4.话语的歧义和苟简,都可能造成同一话语存在着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解释.(√) 5.话语含蓄其实就是一种间接言语行为,二者只是说法不同.(*,含蓄与间接言语行为有一定的关系,但含蓄话语的语言意义和语用意义之间的距离大于一般的间接言语行为,相互之间的关系更为间接一些.) 6.话语违反逻辑,造成语义矛盾或混乱,既不符合规范要求,更谈不上幽默. (*,违反逻辑也是创造幽默的常用手法,通过逻辑上的矛盾、乖谬,使人在心理上有一个大的跨越和落差,一样可以创造幽默感.) 7.散句指结构不一致,形式参差的句子.(√ ) 8.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这是询问句.(* ) 9.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两句是经过千锤百炼后产生的,说明作者对锤炼句子的重视.(√) 10.奇问,它不需要回答,也无法回答,只是用疑问的格式表达某种思想情感,也可以称作 虚问 . (√) 11.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用的借喻修辞手法.(√) 12.五言律诗,要求必须是八句,每句不一定要五字. ( *) 13.整句是指结构相同或相近,形式整齐的句子.(√ ) 1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是奇问句.(*)
(四)辞格上 1.富饶的贫困 ,这种违反逻辑的组合,在矛盾中表达深邃的思想,在修辞中是允许的.(√ ) 2.文学欣赏中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母雷特,在领悟修辞格时也有这样的现象.(*) 3.修辞格是一种超越语法结构的特定结构格式.(* ) 4.修辞格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 )
(五)辞格下 1. '
大岛茂'
随三千日本青年来华访问 ,用的借代修辞手法.(√) 2.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运用的是缩小夸张修辞手法.(*) 3.吹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