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iubingb 2016-09-23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2012年度冠名奖公示材料(集体) 被推荐集体名称 DNL17研究部 负责人姓名 张华民 拟授奖名称 科技创新奖 主要事迹: 储能技术研究部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之上,结合研究部的研究平台,2012年在全体研究人员和研究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及重大技术突破.

2012年,作为项目主持单位,研究组承担了973 计划"大规模高效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的基础研究"项目;

863项目"液流储能电池性能检测评价方法、规范及标准的研究开发";

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项目"大规模高效液流电池储能装置"及总装预先研究项目等. 在上述项目的资助下,全钒液流电池关键材料―非氟离子交换膜取得重大突破,突破了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用隔膜材料的技术瓶颈.开发出高选择性、高耐久性、低成本的非氟离子交换膜材料,并组建出国内第一条液流电池用非氟离子交换膜生产线,实现膜材料规模生产,利用所生产的膜材料组装出国内最大功率级20kW级全钒液流电池堆,性能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成果荣获"2012辽宁省技术发明二等奖".液流储能电池技术被中科院列为十二五"院18项重大产出"之一. 首次创新性的解决了目前困扰液流电池用多孔分离膜的离子选择性与离子传导性的矛盾,通过优化隔膜孔结构、孔径分布,实现了多孔隔膜性能优化.所开发多孔隔膜各项性能均优于商业化的全氟磺酸膜.该研究成果为开发高选择性、高耐久型、低成本的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用多孔隔膜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思路.研究成果发表于能源类权威杂志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5 (2012) 6299-6303并受到高度关注. 开发出第二代高导电性、高选择性非氟离子交换膜材料、高稳定性电解质溶液材料和高活性电极材料,并在电池结构优化方面取得突破.利用以上材料,结合电池结构设计,成功将液流电池的工作电流密度由80mA/cm2提高至160 mA/cm2,电池成本降低了40%.该成果对于推进液流电池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团队与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完成5MW/10MWh大规模储能电池的集成制造工作,这是我国第一个也是目前为止全球最大级与风电场接口用国产化兆瓦级液流储能电池系统示范项目,对我国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应用和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2012年研究部共申请专利47件,其中国际专利2件;

获得授权专利6件. 在标准制定方面,2012年作为牵头编制单位,已完成《液流电池 术语》一项国家标准及《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用电解液测试方法》、《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用双极板测试方法》和《全钒液流储能电池技术条件》三项能源行业标准草案的编制工作,其中前三项标准已形成报批稿,后一项标准形成工作组讨论稿.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