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思念那么浓 | 2017-01-14 |
二、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四)构筑 一核两带多点 发展格局.按照省政府出台的《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总体方案》要求,坚持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构筑 一核两带多点 发展格局,壮大城市规模和综合实力,拓展发展空间.中心城区和产业集聚区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促进人口向中心城区集中,提升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沿南太行生态旅游发展带和沿黄河小浪底北岸健康养生发展带充分发挥自然生态景观资源优势,高水平建设王屋山、五龙口、九里沟―蟒河、小沟背四大景区,充分挖掘小浪底北岸山水生态资源,打造集生态旅游、文化旅游、观光休闲、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带.重点镇以梨林镇、王屋镇、邵原镇为主,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与中心城区互补协调联动.特色小镇建设要以济水源文化小镇、王屋山福源小镇、那些年小镇为重点,培育打造产业形态特色鲜明、整体环境和谐宜居、设施服务便捷完善、体制机制充满活力的济源特色小镇.
(五)优化城镇空间结构.围绕 做优中心城、做强集聚区、做特小城镇、做美新农村 的原则,突出功能特色、产业特色、地理特色,推动城镇差异化、错位式发展.虎岭(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玉川产业集聚区、沿南太行生态旅游发展带、沿黄河小浪底北岸健康养生发展带与中心城区核心功能区分工合作、产业链接、向心发展、共建同享,提高克井镇、承留镇、思礼镇、坡头镇等重点小城镇集聚能力.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水洪池村、双房村、东阳村、张河村、东沟村等一批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传承历史、治理有效的美丽宜居村庄,形成城乡高度融合、空间布局合理、要素配置高效、区域特色鲜明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
(六)强化产城融合发展.按照 产城融合、城乡一体 的战略,围绕功能区产业发展定位,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原材料产业向高附加值、循环和低碳方向转型,加快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形成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生态环境一体化、社会保障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治理一体化的发展思路,破解城乡发展二元结构,进一步拓展开发空间,按照中心城区标准推进产业集聚区、重点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功能直接向功能区、镇区和农村延伸,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一体发展,提高集聚人口的能力,建设以产兴城、依城促产、产城融合的复合型功能区,平原实现农民就近就地城镇化,山区通过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实现城镇化.
三、强化城乡规划工作
(七)依法制定城乡规划.依法加强规划编制和审批管理,严格执行城乡规划法规定的原则和程序,认真落实城乡总体规划政府编制、社会公众参与、人大常委会审议、上级政府审批的有关规定.结合城乡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情况,适时启动新一版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划定生态控制线和城镇边界,推进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编制,编制完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总体城市设计,完成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创新规划理念,改进规划方法,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乡规划全过程,增强规划的前瞻性、严肃性和连续性,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从区域、城乡整体协调的高度确定城市定位、谋划城市发展,加强空间管制,根据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引导调控城市规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形态功能.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和主体功能、混和用地的思路,逐步优化和调整城市用地结构,保护基本农田,保证生态用地,合理安排建设用地,推动城市集约发展.强化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规范,合理确定各类用地的容积率、建筑密度等.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的编制,推进城市立体开发.科学规划建设城市风道,提升城市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促进空气流通,缓解热岛效应、空气污染等问题,提高城市宜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