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star薰衣草 | 2017-02-11 |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品牌产品的开发能力偏弱;
城镇化水平不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强;
社会事业等公共服务设施相对滞后,人文环境有待提升.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牢把握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中心节点地位,始终坚持 产城互动、三生共融 核心发展理念,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推进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高水平参与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高质量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将我区建设为带动全市跨越发展的强力引擎,打造成为全市高端高质高效产业聚集区,体制改革、创新发展的实验区,绿色集约、低碳环保的生态化示范区,市域一体、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新城区,为实现现代化幸福威海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第二节 主攻方向 顺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生产力发展趋势,以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 四新 促 四化 为核心,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着力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推动新技术异军突起.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强化信息技术、绿色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新技术向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渗透,以延续性创新、应用性创新、体验式创新、集成创新、流程创新等为路径,加速推广或替代步伐,释放发挥市场潜力,促进企业以全新的产品或服务实现价值链向高水平跃升. 推动新产业培育壮大.把握产业融合、产业链整合等产业分工发展趋势,以新科学发现为基础,以新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能够推动产业体系重大变革的新产业,实施小微企业成长、大中型企业培育和产业集群打造工程,突破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建设碳纤维产业园、威高生物科技产业园、中欧(威海)中小企业合作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等产业基地,形成引领全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推动新业态层出叠现.顺应新技术创新应用潮流和市场消费升级特点,以分享经济、信息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智能制造经济为重点,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创业组织方式、创新设计产业、先进制造方式、新型营销模式等新业态,推动传统制造和服务产业加速衍生新环节、新活动,以丰富多元的产品服务,激活个性化、中高端消费需求,持续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动新模式蓬勃兴起.以市场需求为中心,以实现用户价值和企业持续盈利为目标,打破原有产业链和价值链,通过要素重新组合,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的商业运营模式.加快发展平台经济,加强供需对接,加速促进信息传播、商品交易、物流运输、资金融通,放大乘数效应.高效配置社会资源,重点在交通出行、房屋住宿、专业技能、生活服务等领域,发展便捷、安全、大众的共享式服务. 推动产业智慧化.实施企业 全面触网行动 和 企业上云计划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将 四新 嫁接运用到传统产业,加快制造业智慧化改造,以信息技术和大数据辅助决策管理,释放传统动能的巨大潜力.推动传统工业智慧化,大力发展物联网、机联网、厂联网,大力推广 机器换人 ,实现装备智能化、设计数字化、生产自动化、营销服务网络化.提升服务业智慧化水平,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模式,加快发展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智慧物流、智慧医疗、健康养老、在线教育、社区服务等生产生活服务业.推动农业智慧化发展,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改造农业生产体系和服务体系,促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市场流通和安全监管中的应用,拓宽农产品线上线下流通渠道. 推动智慧产业化.密切关注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等新技术革命前沿领域的发展趋势,着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持续跟踪虚拟现实、人工智能、3D打印等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以数字技术引领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大力促进工业设计与传统文化融合,有选择地超前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加速推进技术、知识、创意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拓展长远发展战略空间. 推动跨界融合化.深入实施 互联网+ 行动计划,促进行业、领域跨界融合、交叉渗透,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推动农业 接二连三 ,实现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借助工业云服务和大数据平台,形成融合发展新生态.推动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向制造业全过程渗透,促进制造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推动旅游业与文化、工业、农业等产业融合,积极发展全域旅游.大力促进产城融合,实现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良性互动、一体推进. 推动品牌高端化.实施品牌提升战略,构筑品牌培育、保护机制,树立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推动临港制造向临港质造、临港产品向临港精品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