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inDa_学友 2019-08-27
总则为适应荆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等战略发展的需要,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更好地指导荆门城市各项建设活动,促进城市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对荆门市城市总体规划(1998-2010)进行了修编.

本轮城市总体规划由荆门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于2005年编制完成,2006年1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按照湖北省建设厅鄂建[2008]54号文《关于荆门市修改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的要求,2008年我们对总体规划进行了局部修改.本文本中采用斜体字的内容为本次规划修改版进行了修改或新增的内容.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6、《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件)以及《关于贯彻落实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文件)

7、《国务院部署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会议精神》(2005年7月20号)

8、《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及《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2002]218号文件)

9、《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审批工作的通知》(建规[2005]2号文件)

10、国家发改委《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示范试点(第二批)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2007]3420号)

11、《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

12、《省建设厅转发建设部的通知》(鄂建办[2005]9号)

13、《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我省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意见》(鄂建 [2005]25号)

14、《省建设厅关于核定荆门市城市规模的批复》(鄂建文[2005]127号)

15、《荆门市城市总体规划》(1998-2010)

16、国家、省、市相关的其它政策和法律文件 文中 带下划线黑体字 条文为本次规划的强制性条文.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条文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本次规划在地域空间上分为市域、城市规划区和规划建成区三个层次: 5-1 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的地域范围为荆门市市域,包括东宝区、掇刀区、钟祥市、京山县、沙洋县、屈家岭管理区三区一市两县,总面积12404平方公里.此范围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 5-2 本次规划城市规划区范围东至牌楼镇的城山村,南抵麻城铺镇和团林铺镇,西达漳河镇的新建村,北到子陵铺镇的龙泉村,总面积为718平方公里. 5-3 规划建成区范围是本次规划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西至象山,东到二七国道复线、南到武荆高速公路、北到苏台村,面积为70.0平方公里. 本次规划期限:近期为2005-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远景为2020年以后.

第一章 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7-1 到2010年荆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0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000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0%.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0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300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7-2 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荆门城区空气质量实际达到二级的天数占全年总天数的88%.水资源功能区达到省市区划要求.工业废气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 7-3 到2020年人人都能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全面普及和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入学率、升学率和毕业率达到100%,初中升高中比例达到90%.进一步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增加城乡文化体育设施,确保城镇所有从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险范围,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社会风气、信用、治安秩序良好. 7-4 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步入经济不断繁荣、社会不断进步、生活不断提高、生态不断改善的发展道路. 城市发展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宜居城市.在本次规划期内,荆门发展战略是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进程.借助东部和国外的技术优势,改造具有优势的传统工业,在石油化工、医药化工、电力工业、生物工程、汽车零部件、食品加工及电子工业领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逐步成为鄂中制造业基地;

巩固农业的优势地位,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市场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在物流、通信、旅游等领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强化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

重构荆门鄂中商贸物流中心的地位;

充分利用荆门良好的自然山水优势,梳理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居住环境质量. 经济发展目标 9-1 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600亿元以上,年均递增10%,人均?GDP为20000元(约2400美元);

远期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400亿元,年均增长9%,人均?GDP为43000元(约5300美元). 9-2 产业结构目标:2010年

一、

二、三次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14%、50%、36%;

2020年

一、

二、三次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10%、52%、38%. 发展策略 10-1区域协调发展策略.加强荆门与武汉都市圈和襄樊都市区、宜昌都市区的互补协作关系,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发展、资源保护与利用三个方面的协调. 10-2城镇化发展策略.以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契机,建立适应市场规律的城镇发展机制.壮大中心城市规模,增强中心城市科技、信息、服务、流通等综合职能,提高中心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

把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加强制度改革与创新,推进农村城市化,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10-3工业化发展策略.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投资体制改革,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重视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投资;

加强银企合作,高度重视金融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新的融资办法. 10-4物流业发展策略.通过政策引导,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围绕荆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铁路车站、公路交通枢纽和汉江航运,建设功能完善的物流园区和大中型物流中心.加强批发和连锁企业的配送体系建设,整合配送资源,建立现代配送中心.整顿和规范传统物流企业,鼓励传统批发企业与零售企业进行适当方式的联合、合作,形成物流一体化运作.形成以荆门为中心的区域物流格局,参与到全国、全省物流系统中去,成为鄂中区域性物流枢纽. 10-5生态-环境发展策略.坚持合理的工业布局和高标准的污染防治,严格控制漳河水库和竹皮河等水系的水污染.加强对现有风景名胜区、水源涵养地等特殊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建设,重视土地、生态林地等稀缺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形成城乡生态安全格局.培育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合理划定生态分区,实施生态区划管制,构建安全的生态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与城镇环境品质.加强生态恢复和环境重育,积极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实施有序、有效的土地供应机制,切实保护耕地,实现城市与城镇在发展规模与用地结构上的合理布局.注重土地开发过程中对城镇自然、历史文化景观风貌的保护与塑造. 产业空间布局 11-1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发挥荆门的农业优势,农业发展在确保粮食、棉花、油料等大宗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加快发展畜牧水产业,大力发展果茶、蔬菜、花卉等特色农业,调整和优化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业区域布局结构,近期重点发展优质水稻、棉花、水果、蔬菜、水产品、 双低 油菜、优质三元猪、速生丰产林等八大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流通组织、中介组织等企业的发展,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 11-2 以荆门城区为核心,依托荆门高新区和城市郊区,聚集驻荆中央、省属企业和市属优势企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要素,大力吸引外商投资,构建以石油化工、电力工业、新型建材等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密集区,以新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 11-3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

第二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 城市化与城镇发展战略 城镇发展战略目标:提升荆门在全省的经济地位,塑造鄂中区域中心城市地位;

2020年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9.5%左右,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市域城镇体系;

建成高效的现代化城镇基础设施体系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城镇发展战略:壮大中心城市规模,增强中心城市科技、信息、服务、流通等综合职能,提高中心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

突出重点,培育中等规模的城市,重点发展县(市)城区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

把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加强制度改革与创新,推进农村城市化,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市域人口规模:2010年市域总人口为308万人左右,2020年为323万人左右. 城市化水平:2010年达到45.5%,2020年达到59.5%.

第二节 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城镇规模等级结构:分为4级(见下表). 15-1 I级中心城镇:荆门城区,城镇人口达到65万人,发展为大城市. 15-2 II级城镇:城镇人口10-30万人的城镇,钟祥郢中城区、京山新市城区、沙洋城区. 15-3 III级城镇:胡集镇、易家岭、后港镇 、宋河镇、漳河镇等21个城镇为重点镇 15-4 IV级城镇:栗溪镇、长寿镇、拾桥镇等32个城镇为一般乡镇. 市域城镇体系等级结构规划表 等级 城镇数 城镇名称 职能一一级城镇

1 荆门城区 鄂中区域中心城市、新兴的工业城市、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二 二级城镇

3 钟祥郢中城区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知名的目标旅游城市.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省食品加工基地和纺织基地. 京山新市城区 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国重要的轻工机械产业基地和水泥基地 沙洋城区 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省重要的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和纺织基地 三 三级城镇

21 胡集镇、后港镇、宋河镇、易家岭 县(市)、区经济次中心、片区中心、旅游城镇,其中胡集是全国重要的磷化工基地. 双河镇、十里镇、冷水镇、石牌镇、子陵镇、马良镇、沈集镇、旧口镇、东桥镇、孙桥镇、钱场镇、永兴镇、永隆镇 漳河镇、绿林镇、客店镇、纪山镇 四 四级城镇

32 栗溪镇、马河镇、仙居乡、石桥驿镇、牌楼镇、团林铺镇、麻城镇、洋梓镇、柴湖镇、文集镇、丰乐镇、长寿镇、张集镇、磷矿镇、长滩镇、九里回族乡、南湖棉花原种场、官庄湖农场、拾桥镇、李市镇、官当镇、五里镇、曾集镇、高阳镇、毛李镇、曹武镇、罗店镇、坪坝镇、三阳镇、杨集镇、石龙镇、雁门口镇 一般乡镇 城镇职能结构:以各个区域的综合型城镇为枢纽,以工业、商贸、旅游为发展动力,形成不同类型、互相协作的城镇职能结构.规划期末,完善荆门市中心城市功能,发挥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强化中心城市的职能.以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园区发展为中心,加快建设特色小城镇,强化小城镇的经济职能,建立区域性经济和综合服务中心. 空间发展:市域呈 十 字型空间发展结构. 18-1 发展主轴:以荆门城区为核心节点,沿长荆铁路、皂当公路、武荆高速公路为东西向经济发展主轴,沿襄荆高速公路、焦柳铁路、二七国道为南北向经济发展主轴,两条经济发展主轴构成市域 十 字型空间发展结构. 18-2 发展次轴:沿随岳高速公路和汉江黄金水道形成两条经济发展次轴.

第三节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规划目标:适应区域经济协作的要求,按照快速、便捷、规范、协调的要求,形成铁路、水运、公路、管道运输高效结合、一体化的区域交通网络,建立货物联运系统,促进运输、仓储、加工、配送综合物流发展. 铁路规划:借助........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