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会说话的鱼 | 2017-08-29 |
二、实验原理
1、结构型模式的工作原理 结构型模式(Structural Pattern)描述如何将类或者对象结合在一起形成更大的结构,就像 搭积木,可以通过简单积木的组合形成复杂的、功能更为强大的结构.结构型模式可以分为 类结构型模式和对象结构型模式. 也可分为:适配器模式(Adapter)、桥接模式(Bridge)、组 合模式(Composite) 、装饰模式(Decorator)、外观模式(Facade) 、享元模式(Flyweight) 、代 理模式(Proxy)等七类.
2、Adapter 模式的工作原理 适配器模式(Adapter Pattern) :将一个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一个接口,适配器模式 使接口不兼容的那些类可以一起工作,其别名为包装器(Wrapper). UML 类图如下: 适配器模式包含如下角色: Target: 目标抽象类 Adapter:适配器类 Adaptee:适配者类
3、桥接模式(Bridge)、组合模式(Composite) 、装饰模式(Decorator)、外观模式(Facade) 、 享元模式(Flyweight) 、代理模式(Proxy)的工作原理可仔细复习教材.
三、实验内容
1、适配器模式: 现有一个接口DataOperation定义了排序方法sort(int [ ])和查找方法search(int [ ], int [ ]),已知类QuickSort的quickSort(int [ ])方法实现了快速排序算法,类BinarySearch 的binarySearch(int [ ], int )方法实现了二分查找算法.现使用适配器模式设计一个系统,在不修改源代码的情况下将类QuickSort和类BinarySearch的方法适配到DataOperation接口中.编程实现.
2、某公司欲开发一套手机来电提示程序,在最简单的版本中,手机在接收到来电时会发出声音来提醒用户;
在振动版本中,除了声音外,在来电时手机还能产生振动;
在更高级的版本中,手机不仅能够产生发声和产生振动,而且还会有灯光闪烁提示,现采用装饰设计模式来设计,得到如图的类图.
四、实验要求 所设计的实验程序要满足以下两点:1)体现 创建型模式 的工作原理;
2)符合面向 对象的七条设计原则.
五、实验步骤
1、根据类图写出 三个实验内容 的源代码(代码参照教材P48,实验报告中写出主要的几个类).
2、上机测试程序,写出运行结果. 实验三:行为型模式设计(1)
一、实验目的
1、以设计职责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为实验实例,掌握 行为型模式 的工作 原理、应用环境和应用方法.
2、 掌握职责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命令模式(Command) 、 解释器模式(Interpreter)、迭代器模式(Iterator)、中介者模式(Mediator)、备忘录模式(Memento)、观察者模式(Observer)、状态模式(State)、策略模式(Strategy)、模板方法模式(Template Method)、访问者模式(Visitor)等十一类 行为型模式 的实验过程.
二、实验原理
1、行为型模式的工作原理 行为型模式(Behavioral Pattern)是对在不同的对象之间划分责任和算法的抽象化.行为 型模式分为:类行为型模式和对象行为型模式两种.其中,类的行为型模式使用继承关系在 几个类之间分配行为,类行为型模式主要通过多态等方式来分配父类与子类的职责;
对象的 行为型模式则使用对象的聚合关联关系来分配行为,对象行为型模式主要是通过对象关联等 方式来分配两个或多个类的职责.行为型模式也可以分为:职责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命令模式(Command)、解释器模式(Interpreter)、迭代器模式(Iterator)、中介者模式(Mediator)、备忘录模式(Memento)、观察者模式(Observer)、状态模式(State)、策略模式(Strategy)、模板方法模式(Template Method)、访问者模式(Visitor)等十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