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hys520855 | 2017-09-29 |
一、二,概括上海市民消费观的变化. (2)据材料
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市民消费观发生变化的原因. (3)你认为应该树立怎样的科学消费观?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第(1)题,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概括得出.第(2)题,从生产力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等角度分析得出.第(3)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由被动消费到主动消费;
由保守消费到超前消费. (2)社会生产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社会工作、生活节奏加快;
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
政府的提倡号召;
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渐建立与完善. (3)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勤俭节约,杜绝浪费. 22.2009年12月26日,武广客运专线全线建成通车,这是我国铁路高速客运网主骨架之一,且是我国目前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投资最大的铁路客运专线.铁路建设的发展见证了近现代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30年代中期,当工业革命刚起步时,德国的第一条铁路富尔特一纽伦堡铁路便建成通车了.从40年代起,铁路建筑业发展迅速,到1872年,全国铁路总长度达到了22426公里,超过法国和英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推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变革.大规模的铁路修建给予采矿、冶金、煤炭和机器制造业以巨大的推动,促使德国工业发展的重心较早的从轻工业转向了重工业. 材料二 (19世纪)30年代末.普鲁士政府制定了《铁路法》,以加强对铁路建设的统一规划、指导和监督.40年代,由政府拨款设立铁路基金,资助私人铁路公司.从1848年起,政府开始直接投资建设铁路,到60年代时,国有铁路已占普鲁士铁路总数的一半以上.进入70年代,普鲁士政府逐步收购私营铁路,不到10年,大部分私营铁路转为了国有.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二,说明工业革命时期,德国铁路建设有何特点. 材料三 秦筑长城,当时以为殃,后世赖之.铜线铁路,如其有成,亦中国将来之利也.且为工甚巨,目前亦颇便于穷民.然欲朝廷明定条约,许其开工,则大不可.何者?商贾之生计,有力者尚可改图,民间之田庐,贪利者犹可易地;
至坏其祖父之坟墓,虽至愚极不肖者,亦必痛心疾首,聚族而争.众愤所加,何所不至.彼虽日自能派人看守防御,设其人为百姓所戕,彼能晏然不问乎?设我百姓为其人所戕,我能晏然不问乎?万事皆可从权,民心必不可失.应谕以中外一体,彼此宜各顺民情.且秦西智巧绝伦,果能别创一法,于民间田庐坟墓,毫无侵损,绘图贴说,成使闻知,百姓退无后言,朝延便当曲许,否则断难准行. ――沈葆桢《条说议铜线铁路》(同治六年(1866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官员对外国人在中国铺设铁路问题上持什么态度?他们的理由是什么?试对此做一简要评价. 材料四 二次大战后的50年代后半期,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而工商和流通业尤其发达的京滨、中京、阪神地区成了带动整个日本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连接这些地区的东海道铁路线虽只占日本铁路总长的3%,却承担全国客运总量的24%和货运总量的23%,而且运输量的年增长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运输能力已达到极限.当时,日本经济已开始从战后复兴向高速增长过渡,为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富国目标,全面加强连接这三大工商业地带及周围地区的东海道铁路干线已成迫切需要.1964年奥运会在东京举行时开始运行的东海道新干线,不仅需要总额高达3800亿日元的巨额投资,而且要确保每小时200公里高速运行的安全,为此,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技术开发,极大的促进了冶金、机械制造、电子、土木以及与之相关的服务行业的发展.新干线建设给日本经济带来了巨大影响.由于新干线可在4小时之内将京滨、中京、阪神工商业地带及中间城市有机地连接起来,人员和物资流通环境大幅度改善,因而大大促进了新干线沿线地带新产业的形成.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战后经济迅速恢复的原因有哪些?新干线的建成,对日本经济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 材料五 1978年10月22日,邓小平作为中国领导人受日本政府邀请,首次正式访日,参加《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交换仪式.10月26日,邓小平一行前往京都访问,首次乘坐日本新干线.邓小平的感受是: 乘坐新干线,使人有了追赶时代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