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qwzrs 2017-10-08
又彼比丘如是观察,此义云何,眼受因缘生鼻受不?彼正观察,意根攀缘,其受则坏一切根受.

譬如牛马驼驴水牛,各各坏相,非一因缘.如是如是,五根所起,无始以来喜乐攀缘,非一境界.坏相境界境界根坏,譬如牛马驼驴猪等.彼比丘如是观受,得微细智. 比丘又这样观察,观察什么呢?生眼受的因缘能生鼻受吗?他如理观察发现,如果意根攀缘某个境,这个受能障蔽一切根受.除此之外,就好比牛马驼驴水牛每个都有各自破坏的相,不是一种因缘能坏的.就像这样,无始以来五根起喜乐攀缘的微细受,不是一种境界,也就是说心会攀到色声香味触等各种境界上,起种种受. 那么,这些意根的坏相境界、境界里五根坏的因缘也是各式各样的,就像牛马驼驴猪等一样.比丘这样观察就得到了微细的智慧. 彼比丘能于彼智,乐修多作.观乐受已,随顺观受.随顺观尽,如是忆念:我此受者,眼耳鼻舌身意所起,生从何来?灭何所至?彼比丘随顺观察,见受尽灭,思惟道理.如是观已,则知眼受生无处来,灭无所至.我此眼受,本无今有,已有还无.我此眼者,无有来处,如海中水.灭无所至,如河下行到于大海.我此眼受,本无今有,已有还无,因缘而生.耳鼻舌身意受皆尔. 比丘乐修智慧,多作智慧行.他如实观乐受后,再随顺观微细受.随顺观察完毕,他这样忆念:我这个受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起,它生是从哪里来?灭又到哪里去?比丘随顺真相观察,见到受全部灭了,思维它的道理.这样如实观后,他知道眼受的产生,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这眼受原本是没有的,因缘集聚起来了,现在有了,最终还会没有.我的眼受没有一个来处,不是像海水那样,从河里来;

灭了也没有去处,不是像河去到大海那样.我这个眼受原本没有,现在有了,已经有的又归于无有,这说明它是因缘所生法.耳鼻舌身意等的五受也是如此. 譬如陶师若其弟子,因轮、泥团、人功势力,缘水、缘杖而生于瓶.如是瓶者,非有处来,灭无所至.而此瓶者因缘而生,如是如是. 这就像陶师和他的学徒,由机轮、泥团、人工的势力,以及水、木杖等因缘生产出了瓶子.这个瓶子不是从某处来,灭了也没有去某处.换句话说,前面没这瓶子,一刹那间生起来,所以不是有一个瓶子从某处来到此处;

而瓶子坏了后,也不是它从此处去了彼处.总而言之,生无来处,灭无去处,瓶子是因缘所生. 因眼、缘色、缘明、缘空、缘于忆念,而生眼受,所谓苦、乐、不苦不乐.犹如彼瓶,若好因缘则生好瓶,若恶因缘,则生恶瓶.如是如是,若缘善缘,生善眼受.耳鼻舌身意等皆尔.若合善受,次第顺行,则到涅.若不善因缘,不善眼受生,缘欲嗔痴,于生死中,堕于地狱畜生饿鬼恶道境界. 由眼、色、光明、虚空、作意等的因缘生了眼受,而眼受又分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这就像做出的瓶子,如果是好因缘,就做出好瓶子,坏因缘就做出坏瓶子.有好因缘就生出好的眼受、耳受乃至意受.如果是合于善受,就会次第顺道而行到达涅;

如果是不善的因缘,就会生起不善的眼受,缘着贪欲、嗔恚、愚痴,而在生死里堕于地狱、饿鬼、旁生等恶道境界. 彼比丘一切所有善行善果,随顺缚思,观察彼受,无所依止.非有作者,非有因起,非无因起,亦非聚集,非常非色,非不念念,非颠倒法.比丘如是见此受阴,则灭有爱.共喜乐生垢恶之爱,一切生死,皆见无常,则于出道乐修多作. 比丘对于一切的善行善果都随顺思维观察彼受,他见到受没有一个依止处.没有一个作者我制造它,也不是自在天等为因而起,也不是无因而起的,也不是很多实法积聚的产品,也不是常法,也不是色法,不是动摇的心念以及静止的心念,也不是颠倒法.比丘这样观察后就见到了受蕴的真相,从而灭掉了对诸有的贪爱.伴随着喜乐受而生起的有垢染的、不善的贪爱是生死之本.它所引起的一切生死,都见到是无常性,都不可靠,没有实义,因此他乐修多行出离生死之道. 彼比丘如是修已,一切结断,远离诸使.何者为结?所谓爱结、障碍结、无明结,见结、生结、慢结,断此诸结.何者为使?谓欲染使及有染使,见使、障碍使,慢使、无明使,思量结、疑结、妒结、嫉结、疑使.以此因缘,三有流转,行于三地,轮转三恶,三时随行.于三品中,随三受熏,随三生转,生死因缘. 比丘这样观察后,断除了一切结,远离诸使.什么结?所谓爱结、障碍结、无明结、见结、生结、慢结,断掉了这些结.什么是使?欲染使、有染使、见使、障碍使、慢使、无明使、思量结、疑结、妒结、嫉结、疑使.众生以这些结使因缘在三有中流转,行于欲、色、无色三地,轮转于三恶趣,过去、现在、未来三时一直随行不断.在上中下三品中,随着三者受其熏染,随着三种产生转生死的因缘. 这是说,以烦恼或者爱的力量,驱使众生造业,由此轮转生死,而爱是由受而来.因此观受是苦,非常紧要.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彼比丘,觉知如是眼之因缘? 修行者内心又思维随顺正法,想随法而行,因此观察法行.比丘怎样觉知眼因缘的呢? 彼如是观,眼者何因何缘而生?彼见闻知,或天眼见,业为眼因,眼因业生,如是转行.譬如世间尼居陀子,从子出生尼居陀树,树复生子,因缘系缚.如是如是,知因业生,业复转生,若生则有老死忧悲啼哭苦恼.如是业因,爱I所缚,一切愚痴凡夫之人,生死海中,如是轮转. 他这样观察,眼识是什么因缘生的呢?他以见闻了知或者以天眼见到,业是眼的因缘,眼是由业生的,这样随业辗转而生.就像世间尼居陀树的种子出生尼居陀树,树上又生种子,种子又生树,这样被业果所系缚.同样,由于业而出生这一期身体,此生的身体又造业又受生,生就有老死忧悲、啼哭苦恼.像这样,被业因――爱的I索系缚,一切愚痴凡夫在生死海里这样轮转.由爱的因缘起了业,由业感果,感果又起爱,就像这样相续不断而出现了轮回. 以此因缘,一切爱想.若不作业,以无业故则无有爱,以无爱故则无有受. 以这个因缘规律表明,一切爱想是轮回的根源.如果不起造作,没有业的缘故,就不会有爱产生,没有了爱就没有受. 彼因缘者,譬如炷炉油火因缘,则有灯焰念念出生.比丘如是观察受因,谛观业因,业法业力,生一切受. 这个因缘缘起性,好比依靠炷、炉、油、火等的因缘,就有灯焰念念出生,即灯焰刹那刹那地现起.比丘这样观察受因,谛观此身业因,知道是由业法、业力发起了一切受. 炉者喻身,油者喻根,炷者喻受,欲嗔痴火,念念生焰喻念念智,明喻智慧.彼修行者,如是见知一切三界皆有此受.譬如金师若其弟子,得好真金,则能造成妙庄严具.如是如是,彼巧作师喻修行者,彼真金者喻善攀缘.若善攀缘则有善业,得涅道.不善攀缘,得不善业. 炉比喻身体,油比喻身上的根,灯炷比喻受,贪嗔痴三者则是火.念念生光焰比喻念念起智慧,灯焰的光指的是了知真相的智慧.修行者如实看到,并且了知三界中都有这个受.这就好比金匠巧师和徒众得到了真金,就能造成妙庄严具.就像这样,善巧制作的金匠师比喻修行者.好的修行者能够善巧地运用自心.真金比喻善所缘,也就是缘着善法境界,由于心始终不离善所缘,就不断出现善业.得涅道就好比用好金子就能做成妙庄严具,所以心缘善法之道修行是非常重要的.缘一个好的所缘,心里不断地缘,就会起善业,起了善业就得善果,最终得涅.这就是修行之道. 不善攀缘就得不善业,譬如对轮回攀缘不舍,执为可爱,有实际利益、常住等等,因此就起颠倒心,之后造业感得生死果.如果觉知到一切是苦、无实义等,就趣入出世道等等.修行就是从这里分开了路线方向.这时佛陀想重新强调这个义理,就以诗偈短语说道: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谛知因与缘,决定微细义,喜乐解脱流,爱所不能使. 由谛知因和缘,从而决定了诸法无常、苦、空等的微细义.喜爱并且乐于解脱如河流一般不间断,往解脱的方向念念而行,这样修行的人,爱就不能控制他. 众生随业流,一切业中生,业果系缚已,有中隘处行. 众生随着业而迁流,一切都是从业中产生.被业果系缚以后,在三有狭隘险难之处不断驰行.众生不得不随着业在三有中不断地变换、迁流,没办法超出.被狭窄业果所控制的地方,是没有解脱之乐的. 若离不善业,常喜乐善业,如是修行者,如无垢月光. 彼能烧恶业,如火焚干草,三界之光明,解脱诸恶法. 如果远离不善业,常常喜乐善业,这样的修行者如同离云无垢的月光.善业能烧毁诸恶业,就像火焚烧干草那样.这样的人为三界带来光明,能够解脱各种身口意的恶法. 若人希解脱,心不乐生死,生死不能缚,如鸟飞虚空. 如果有人希求解脱,心里不爱生死,生死就不能系缚他.他就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在虚空中. 谛知受所从,善知受果报,则得于解脱,彼谛知三界. 苦乐不能动,善恶不经心,见世间如焰,彼修者普爱. 明知受从哪里来,善巧了解由受出生什么果.这样了解以后,心就能从受中脱离,也就能得到解脱.这位行者明确地了解了三界的真相,苦乐不能牵动他,善恶也能不经于心,他不会为 我 做什么.在他眼里世间的一切都如同灯焰,都是因缘生的刹那法,毫无实义.那么这位修者恒时无有私欲,而能普爱一切. 意常不错谬,恒乐于法行,心乐比丘法,如是名比丘. 心意恒常无错谬,恒常乐于法行.心爱乐清净比丘法,有这样的境界,叫做比丘. 不乐数见亲,乐见于善人,出家离舍垢,如是名比丘. 不欢喜数数见到世间亲友,乐于见到善知识.舍俗出家远离尘垢,这样叫做比丘.比丘是心行高洁者,他不欢喜染上尘俗的贪等垢染,一心希望清净.这样乐见善人、离尘远垢,这叫做比丘. 寂静于诸根,不贪著境界,行视一寻地,如是名比丘. 眼等诸根寂静,不贪著境界,行走时看着眼前一寻三尺地,这样叫做比丘. 不行他骂家,一向不贩卖,不乐四出巷,如是名比丘. 不像世间人以骂还骂,一向不求财贩卖经商,也不乐于在十字街口闲逛,这样叫做比丘,也就是乐寂静行者. 不乐观歌舞,不乐饶人处,乐住于冢间,如是名比丘. 不喜欢观看歌舞,不喜欢人多、闹市之处,欢喜住在死人坟间,这样的出离行者,叫做比丘. 唯取当日食,不取明日食,食二分便罢,如是名比丘. 只取当天的食物,不备明天的食物,吃早中两餐就罢了.这样的知足离欲者,叫做比丘. 舍离妙好服,喜乐尘土衣,食行俱相应,如是名比丘. 舍掉了妙好华服,喜欢穿简单的布衣,这样从饮食到行为都相应于出离之道的,这叫做比丘. 若不作世业,不望世业果,不苦求所须,如是名比丘. 如果不作世间的事情,不希求世间果报,不去苦苦求取所须物,这样不求人天安乐的,这叫比丘. 解脱于欲嗔,舍离痴心泥,恶法不能污,如是名比丘. 解脱了贪欲嗔恚,舍........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