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雷昨昀 | 2017-11-28 |
新材料技术与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结构功能一体化、功能材料智能化趋势明显;
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及资源的协调性倍受重视,新材料产品标准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
(二)面临的机遇 1.国家转方式、调结构,发展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等一系列重要举措,为全市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从现在至 十三五 时期,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关键时期,国务院和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山东省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并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发展计划、国家新材料重大专项等措施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2015年5月,中共枣庄市委枣庄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工业创新转型提档升级的意见》,新材料成为枣庄市实施倍增计划的五个新兴产业之一,为全市新材料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技术创新层出不穷,为全市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环境.当今世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新材料产品日新月异,产业升级、材料换代步伐加快,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结构不断完善,并购日益活跃,已经成为风投的投资热点.新材料产业的持续活跃发展,为全市新材料产业提供了良好的产业环境. 3.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为全市新材料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国际巨头在全球范围内产能扩张,新材料产业链的中低端逐渐向亚太地区转移,尤其是中国成为国际巨头投资的热门地区.同时,国家对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以及冶金、石化、建材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将带动一大批新材料产品更新换代,极大带动新材料的需求,将为全市新材料产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全市新材料产业现状 新材料产业是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近年来,枣庄市把发展新材料作为实现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初步形成了以重点企业为载体、以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为支撑、以名牌产品为战略手段,集研发、转化、应用为一体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在各项政策措施的支持和推动下,经过不断努力,全市新材料产业有了较快发展,具备一定规模和基础,在一些领域具有明显的成长性优势.产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与 十二五 初期相比,新材料产业的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全市共有150余家新材料企业,其中规模以上的新材料企业110多家,总产值200亿元.产品主要包括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纳米高岭土、氨基模塑料、蜜胺粉、水处理剂、磁性电子材料、PVC/PE木塑门、新型墙体材料、新型保温材料、粉末冶金产品等.
(二)产业集聚逐步显现 经过多年的发展,以金明、华阳为核心的玻璃深加工产业基地和以联泓新材料、鲁南化工为依托的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集聚效应逐步显现,以联润、青纺联为代表的高端精纺示范基地和以精工电子为代表的锂电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基础框架初步形成.4个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快速推进,已成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 1.玻璃深加工产业基地:目前,全市玻璃产业集群共拥有省级技术中心1家,市级技术中心3家,专利283项,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216项,公共服务平台7个.玻璃深加工产品品种丰富、覆盖面广,包括钢化、中空、镀膜、低辐射玻璃等60多个品种2000余种规格,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艺术、汽车制造等领域.枣庄市玻璃产业基地先后被评为 中国制镜业基地 、 工艺玻璃之乡 、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全省最具发展潜力产业集群,是江北最大的玻璃集散地. 2.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园区内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境内企业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项目建设,获得了7项国家和山东省科技进步奖技术成果奖,17项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拥有各项专利55个.目前已形成以兖矿鲁化、国泰化工、新能凤凰等企业为依托的煤气化产业链和以盛隆化工等企业为依托的原煤→焦炭、焦油、粗苯产业链,能够生产甲醇下游、醋酸下游、加氢、煤焦化、气体、建材等6个产品系列50余种产品,形成了企业上下连接、产品相互衔接的局面. 十二五 期间累计完成产值2460亿元,成功实施了新能凤凰72万吨甲醇、联想控股百万吨烯烃和聚丙烯及乙烯衍生物生产、兖矿鲁化丁醇和聚甲醛生产等一批基地型、龙头型项目,已发展成为苏鲁豫皖煤化工产业区最重要的研发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煤化工聚集区之一. 3.高端精纺示范基地:园区内有规模以上企业68家,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170亿元,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57项.规划建设了以联润、青纺联为主体的高端精纺产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