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笔墨随风 | 2017-12-03 |
三、加强生态红线管控,优化城市空间格局 目标:以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为约束,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城市空间格局,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到2015年,全市生态用地比例不低于50%.
(一)严格生态红线管控制度. 1.实施基本生态控制线精细化管理.开展基本生态控制线内生态环境、土地建筑、社会经济等信息调查,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进一步调整优化基本生态控制线,设立基本生态控制线保护标识.建立健全共同责任机制,加强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市规划国土委牵头) 2.严格实施生态红线管控.在基本生态控制线的基础上划定生态红线,实施更具刚性和约束力的生态红线管控制度,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和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持续稳定发挥.(市人居环境委、市规划国土委牵头)
(二)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 1.优化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研究制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指引,合理确定各类空间的规模、结构和布局.完善 三轴两带多中心 的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生产用地布局遵循空间集聚、用地集约的原则,促进工业向产业基地和园区集聚.生活用地追求宜居适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营造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格局,增加生产用地和生活用地中公共绿地空间.(市规划国土委牵头) 2.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影响深圳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承载问题进行全方位动态监测,确定不同承载力指数反应的承载状况,并确定相应的调控机制与管理手段,更好地促进我市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编制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应急预案,完善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市人居环境委牵头)
(三)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 1.开展土地确权登记.制订全市地籍调查和土地总登记工作方案,加快推进地籍调查和土地总登记工作.对建设用地分步分类确权登记,逐步推进林地、园地等自然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为盘活存量土地、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奠定基础.(市规划国土委牵头) 2.开展自然资源资产核算.充分利用深圳生态资源测算成果,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的调查登记、评估和入帐等工作,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体系,构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形成生态资产清单和管理数据库.(市人居环境委牵头) 3.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探索制定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流程、审计标准,强化审计结果运用.明确我市实施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工作的主体,以盐田和大鹏为试点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市审计局牵头)
(四)加强城市生态修复与安全防范. 1.防范城市生态风险.严厉查处基本生态控制线内违法建设行为,坚决遏制基本生态控制线内新增违法建筑,大力推动建设用地清退和生态修复,合理疏导合法建筑,积极引导生态控制线内社区转型发展.制订年度地质灾害和危险边坡防治方案,严格落实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开展易涝点情况摸底调查与内涝治理,优先解决市民反映强烈、影响范围较广的内涝问题.(各区牵头) 2.加强水土保持.将土石方就地平衡作为片区开发或旧城改造规划的重要控制性指标,从源头减少弃土的产生.探索弃土配额交易,加快推进弃土场规划与建设.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措施,控制施工过程水土流失.制订建设项目泥浆管理的相关办法,推行工地泥浆就地固化,加大对泥浆偷排行为的打击力度.(市水务局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