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木头飞艇 2019-09-03
庆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前言 十二五 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是庆云崛起振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科学编制和实施《庆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抢抓黄河三角洲开发机遇,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县和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纲要》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家和省、市 十二五 规划编制的总体部署,立足庆云实际,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突出科学发展、人本发展、生态发展、全面可持续发展,主要阐明 十二五 期间庆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战略布局和政策取向,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纲要》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是全县编制专项规划、部门规划、乡镇规划及制定有关政策和年度计划的依据.

第一章 基础环境

第一节 十一五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2006年以来的五年,是庆云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 继承、创新、发展 的工作总基调,围绕 打造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经济文化强县 的目标定位,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加快发展,圆满完成了 十一五 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国民经济逐年加速增长,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3.5亿元,是2005年的2.4倍,人均突破3万元;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7:49.8:4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74.6亿元,是 十五 时期的2.7倍.地方财政收入突破2亿元,是2005年的3.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8亿元,年均增长16%.实现进出口总额1.2亿美元,比 十五 时期翻了一番. 图1. 十一五 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2005年2010年图2. 十五 和 十一五 时期三次产业比例对比 图3. 十一五 时期地方财政收入及增长速度 图4. 十五 和 十一五 时期累计投入对比

(二)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对接央企实现突破.与天津市红桥区联合建设的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建设.五年累计引进规模以上项目650个,到位资金152.4亿元.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连年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前列.2006年被列为全省县域经济现场会议观摩现场.2007年获全市综合考核一等奖.2009年,被市委定为改革创新示范区,被省政府列入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被列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2010年,被定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三)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县经济开发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入驻企业205家,总投资60亿元.高新技术、装备制造、轻工食品、精细化工四大产业集群初步形成.金融电子、低压电器、体育器材、渔网加工等特色产业基地规模不断壮大.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80家,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级著名商标10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分别是2005年的4.1倍、4.5倍和3.8倍,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12.5个百分点.庆云工业实现了量的扩张和质的飞跃.

(四)现代服务业优化提升.商贸物流扩量升级.小商品现代批发市场、金宇建材、国际物流园建成运营,蔬菜水果市场列入商务部 双百市场工程 ,酒水副食等7个市场入选山东省十大专业商品交易市场. 一会一节 的会展品牌影响不断扩大.交易范围辐射25个省(市、自治区),2010年实现交易额300亿元.被确定为省级旅游购物市场.庆云被命名为中国商贸名城.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创设了彩云奖,文艺创作日益繁荣.电影《春雨沙沙》荣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旅游产业异军突起.海岛金山寺晋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AA级旅游景区达到4处, 十一五 期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亿元,成为首批山东旅游强县.

(五)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南拓北延和旧城改造稳步推进.实施了城市综合体等战略性项目,建成了庆云广场、北海公园等一批群众休闲场所,建设了科技中心、华汇商都等一批精品工程,贯通了环城水系,城市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实现碧水绕城.滨德高速开工建设,省道315新线竣工通车,城乡路网更加完善,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较 十五 末增加220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33%,城市绿化、净化、亮化、美化水平显著提升,现代品位日渐显现,被评为中国最佳改善人居环境范例县.

(六)农业农村全面进步.农业税全部取消,惠农支农力度不断加大.粮食连年丰产丰收.高效特色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建成出口型蔬菜基地1600亩,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比重分别达到64%和56%.五年新植树木1200万株,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35%.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乡镇农民服务大厅和文化站全部建成.全县村村通自来水率达到100%,在全省率先实现了 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 .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381个行政村合并为158个社区,39个并建型社区扎实推进.

(七)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强化低碳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大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力度,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空气质量、地表水水质、城镇区域环境噪声等均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

(八)社会事业和谐并进.五年投入各项民生资金17.8亿元,一批事关民生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五年引进人才7321人,取得科技成果35项.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部免除,幼儿教育不断规范,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基层卫生机构全面加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实施.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在全省率先实现 五保 老人全部集中供养.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9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76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较2005年增加4100元和3000元.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平安庆云、和谐庆云建设扎实推进.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广播电视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图5. 十五 和 十一五 时期城乡居民收入对比 回顾 十一五 ,已成为庆云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进步最明显、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五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开拓进取、创新实干、埋头拼搏的结果,为 十二五 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是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义.牢牢抓住发展不放松,挑战中寻求机遇,压力下增强动力,用创新的思维谋划发展,用发展的方法解决问题,用市场的手段推进经济工作,全县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持续发展.二是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动力.坚持用开放的视野、改革的思路、创新的举措,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改革体制机制,切实让职责权力服务于全局发展需要,让行政行为服从于法律法规要求,让工作质量体现在改善民生之中.三是坚持把恒定的思路理念作为工作引领.坚持 商贸兴城、工业强县、枣牧富民 的总体发展思路不动摇,根据形势变化,不断继承、创新、发展,坚持、丰富、落实,成为符合庆云实际,独具庆云特色的发展战略.四是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的.把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将政策、财力、物力向公共服务、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领域倾斜,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五是坚持把优化环境作为发展保障.加强 平安庆云 、 诚信庆云 和 文明庆云 建设,大力提升发展软环境,营造了务实高效的服务环境、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诚信法治的市场环境、团结奋进的人文环境和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全县形成了风正气顺心齐、团结一致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二节 十二五 发展环境和条件分析 十二五 时期,是刚刚经历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并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从外部条件看,世界主要经济体发展势头企稳回升,和平、发展、合作仍将是主流.国内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区域发展格局加速调整,有利于我县发挥优势、加速赶超.我省随着黄河三角洲和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开发建设,新一轮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热潮将迅速掀起,为我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我县情况看,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综合实力和县域形象全面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特色农业等产业优势更加明显,投资建设进入集中回报阶段.特别是滨德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使庆云加快发展的支撑条件更加稳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开发建设极大地拓展了庆云的发展空间,改革创新示范区、省财政直管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使庆云发展的政策环境更加宽松. 应对风险挑战的战略竞争期.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尚未消除,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具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我县加快发展也面临严峻竞争和挑战.一是经济总量偏小,工业经济产业层次和效益不高,缺大少强的局面没有真正改变,服务业贡献率低;

二是科技创新、人才支撑有待加强,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较为突出;

三是对外开放水平有待提升,经济外向度低;

四是城镇化水平低,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步伐不够快;

五是 三农 问题将依然突出,公共服务水平亟待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繁重;

六是周边县市快速崛起,区域竞争面临新的更大压力.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用创新的方法和科学的手段,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体制基础、文化基础,努力开创庆云经济文化强县建设的新局面.

第二章 思路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经济文化强县建设为目标,坚持改革创新、发展生态经济、奋力超常跨越、构建和谐庆云,大力实施 工业强县、人才立县、商贸兴城、文化旅游带动、城市拉动、产业化推动 六大战略,着力抓招商、上项目,抓调整、促转型,抓投资、扩消费,抓提升、增效益,抓民生、保稳定,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县的新跨越.

(二)总体思路.突出一个主题,明确一个定位,打造六张名片. ――一个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型经济为主攻方向,抢抓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机遇,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个定位.加快崛起鲁北,积极融入环渤海,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力争 十二五 末综合实力达到德州市一流水平、黄三角上游水平、山东省中等方阵. ――六张名片.中国商贸名城、中国科技生态城、现代生态宜居宜业城、渤海金山文化旅游胜地、黄河三角洲区域特色发展示范区和德州改革创新示范区.

(三)发展原则. ――突出转型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继续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在加快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发展,实现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有机统一. ――突出协调发展.把协调发展作为 十二五 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强化统筹协调理念,更加注重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好快并重,全面提升,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的有机统一. ――突出绿色发展.把绿色发展作为 十二五 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积极探索绿色低碳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城乡建设模式,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增长,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突出共享发展.把民生建设作为 十二五 和谐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把富民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实现富民与强县的有机统一. ――突出创新发展.把改革创新作为 十二五 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动力,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进步引领产业升级,实现创新与转型的有机统一.

第二节 发展目标和远景展望 综合考虑我县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为:经济总量翻两番、财政收入增三倍、居民收入大提高,发展质量和速度在全市全省领先.具体目标为: ――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5%左右,到2015年达到29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两番;

地方财政收入达到8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2%;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跨入全市第一发展梯队. ――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产业向集群化、高级化转型,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明显提高;

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优势企业,研究和实验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5%;

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46%以上;

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最终消费率达到50%. ――生态环境优美宜居.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林木覆盖率达到43.5%,展现生态庆云、绿色庆云新形象.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结构更加协调,初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城镇化率达到53%以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城市建设彰显特色,构筑城区生活居住、生态经济、休闲购物三大板块,形成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布局联动格局. ――社会建设日益和谐.教育质量和结构不断提升,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跨入山东省教育强县行列;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镇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60%;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民主法制及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人民综合素质普遍提高. ――人民生活殷实富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1000元和13600元,........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