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思念那么浓 2019-09-08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芮城中学 任彩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能写出电极反应式. 2.通过实验与分析,初步掌握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3. 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 过程与方法: 经过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并享受探究的带来的快乐,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二、教学重点、难点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写出简单的电极反应及电池反应.

三、教学过程概述 ?导入新课:在一阵音乐贺卡的音乐声中开始了新的学习,学生们马上充满了好奇,音乐贺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然后我就顺水推舟的告诉学生要探究的主题. 实验探究: 1.将锌片插入稀硫酸中. 2.将铜片插入稀硫酸中. 3.将锌片、铜片同时平行插入稀硫酸中. (设疑:为什么上述实验都是锌片上有气泡,铜片上无气泡?) 4.锌片、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设疑:①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②铜片上产生了氢气,是否说明铜能失去电子?③写出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离子方程式.④H+得到的电子从哪来?⑤锌失去的电子如何传递到铜?) 5.如何证明装置中产生电流? 配合课件演示.[演示实验4―15] 分析:1.电子流向. 2.电极及电极反应.3.电极的判断. 4.原电池的原理. 通过铜―锌原电池的演示实验及动画演示电子流动情况,帮助学生理解原电池的原理.我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概括能力还不是很强,没有让学生马上讨论"构成原电池的条件".而是增加了一些演示实验(如下表),按铜―锌原电池的装置,变化电极材料和烧杯里的物质(其中实验6中锌和铜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让学生通过预测、观察、对比、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 序号?电极材料 ? 烧杯中物质 ? 预测结果 ? 实验结果 ?

1 ? Zn――Zn ? 稀硫酸 ? ? ? ? ?

2 ? Cu――Cu ? 稀硫酸 ? ? ? ? ?

3 ? Zn――C(石墨) ? 稀硫酸 ? ? ? ? ?

4 ? Zn――Cu ? 硫酸铜溶液 ? ? ? ? ?

5 ? Zn――Cu ? 无水乙醇 ? ? ? ? ?

6 ? Zn――Cu ? 稀硫酸 ? ? ? ? ? 随着实验的进行,同学们顺利的得出了构成原电池的条件.然后学生探究: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问题一:下列图示的装置可以产 问题二:下列图示的装置可以产生电流的是? 问题三:下列图示的装置可以产生电流的是? 整理与强调: 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导电的非金属单质或金属氧化物)作电极;

2.电极材料必须与电解质溶液接触;

3.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4.内部条件――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延伸:原电池的电能的输出能力的决定因素――反应物的氧化还原能力. 问题与巩固: 下列图示装置,能构成原电池的有 生电流的是? 2.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在产生电流时,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Fe是负极,C是正极 B.负极反应式为:Fe-3e-=Fe3+ C.内电路中阴离子移向FeCl2溶液 D.电流由石墨电极流向Fe电极 3. 根据下式所表示 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一个能持续产生电流的原电池装置.Zn(s)+Fe2+(aq)=Zn2+(aq)+Fe(s) (1)画出此原电池的装置简图 (2)写出两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 课堂小结: 原电池概念、原电池形成的条件、双液原电池 作业布置: 第78页第

1、

2、

3、

4、

5、6题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