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迷音桑 | 2019-07-01 |
一、青年榜样习近平
二、深受触动!听习近平亲述成长点滴
三、开展这次主题教育 习近平给出 根本指针
四、职业教育迎来发展新机遇 ――以深化改革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综述?
五、职业教育打出1+X人才培养迈向 一专多能
六、完善以技能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一、青年榜样习近平 15岁,知青下乡,陕北插队;
22岁,走出窑洞,清华求学;
26岁,大学毕业,在京工作;
28岁,主动申请,来到基层;
32岁,离开正定,厦门履新;
…… 习近平的青春成长故事常被提起.
有青年感慨: 总书记是我们的学习榜样和人生导师,他的个人成长经历为我们的学习成长带来无尽动力. 今天,我们一起重温、学习. 迎难而上 越挫越勇 1969年1月13日,北京站,人山人海.知青、来送行的家人、维持秩序的警察、军人、车站工作人员,挤满了站台. 这是北京知识青年即将启程 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时的情景.15岁的习近平,就在其中一列开往陕北的 知青专列 上. 坐了一天一夜火车,又冒着滚滚飞扬的黄土乘坐卡车,再步行10里山路……最后进入眼帘的,尽是 穷山僻壤 . 有知青坦言当时很失落,无法将眼前的情景与自己的未来联系起来. 初到乡村,习近平心中同样茫然: 离开京城,投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周围遭遇的又是不信任的目光,年仅15岁的我,最初感到十分的孤独. 他被分到了梁家河大队. 我一去最受不了的就是跳蚤. 那种疼痛感习近平一直记得: 一咬就是成片的红包,最后红包就变成水泡了,水泡就烂掉,哎呀,痛不欲生啊. 吃的也不好,同行的知青回忆: 肚子里总是感觉空空的. 还有数不清的农活. 那时我们学犁地,虽然看着简单,人家都是一个直线就过去了,但是我们一弄,就是歪七扭八. 知青王燕生回忆, 近平最初和我们一样,干农活也是很不熟练. 另外,父亲仍在监管中,尚无明确结论,始终似一片乌云悬顶…… 艰苦的生活、不幸的境遇、完全陌生的环境,对于一个只有十几岁的少年来说,其内心的压力可想而知. 最初,习近平也并不能完全调整好心态. 别人下去天天上山干活,我却很随意,老百姓对我印象不好. 彷徨、迷惘过一段时间后.曾经参加过革命的姨姨和姨夫的几句话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 我们那个时候都找机会往群众里钻,你现在不靠群众靠谁?当然要靠群众! 一席话振聋发聩,让原本迷惘的习近平豁然开朗. 他开始没黑没白地干活,风里雨里都在窑洞里铡草,牲口圈里铡草,一样一样地学.没过多久,习近平就连过数关, 不怕咬了 什么都吃了 所有的这一套生活上的事情都会自己料理 ,还成了 最壮的劳动力 . 对于信仰的追求,习近平同样拿出了迎难而上的那股子韧劲. 为了加入中国共青团,他写过8份申请书;
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写了10份申请书. 第一次写入团申请书,公社书记坚决不同意,还把帮习近平递申请书的大队支部书记骂了回来. 但习近平毫不气馁. 我是一个年轻人,追求上进,有什么不对? 过几天,他又写了两份申请,请支书又给递上去,就这样一直写到第八份. 习近平后来回忆,当时心中已 没有那种凄苦之感,或者是一种自卑感 .无疑,支持他的是心中对共产主义坚定的信仰和面对困难越挫越勇的宝贵品质. 习近平在繁重劳动之余还在一直坚持学习. 为了让时间得到最高效利用,他 多线程操作 :白天干活,劳动休息时看书,放羊时也在黄土高坡上看书,到了晚上就在煤油灯下苦读到深夜. 受挫不短志、逆境也涅. 近平这个人比较沉稳,抗压能力比较强. 曾经同住一孔窑洞的知青戴明说, 从来不跟我们诉苦,更不抱怨什么. 习近平自己则这样总结:艰难困苦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的困难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你再难都没有难到那个程度. 几十年后,习近平这样勉励广大青年: 青年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要正确对待一时的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使顺境逆境都成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 这段发自肺腑的话源于理解,更源自生活. 大胆探索 勇于创新 1984年隆冬里的一个清晨,正定火车站.守在站台上接牛的人群突然热闹起来: 个头真不小. 习近平曾回忆这段往事: 正定那时搞的是纯农业,我考虑正定离石家庄很近,就提出搞多种经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