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会说话的鱼 | 2019-08-01 |
第一章 总则11.
1 规划背景
1 1.2 规划意义
2 1.3 规划依据、范围和期限
5
第二章 循环经济发展基础
7 2.1 自然地理状况
7 2.2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8 2.3 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分析
11
第三章 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16 3.1 指导思想
16 3.2 基本原则
16 3.3 发展目标
17
第四章 总体布局
21 4.1基本框架
21 4.2功能分区
21
第五章? 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28 5.1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28 5.2 工业循环经济发展
30 5.3 服务业循环经济发展
36 5.4 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38 5.5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41
第六章 近期建设内容和重点项目
45 6.1 近期主要建设内容
45 6.2 重点建设项目
47
第七章 支撑体系和保障措施
53 7.1建立组织机构
53 7.2 完善政策引导
53 7.3 强化考核机制
55 7.4 规范市场秩序
55 7.5 强化技术支撑
56 7.6 加强宣传教育
57
第一章 总则1.1 规划背景 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危机已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政府已经开始重视对工矿企业废物的回收和再利用,提出末端治理的思想,以达到节约资源、治理污染的目的.90年代后,又提出了源头治理的思想,1993年,在上海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业污染防治会议上首次提出循环经济理论.2002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颁布,并于2003年1月1日开始实施.2003年6月,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开始启动.规划内容涉及20个相关重点领域和专题.其中,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等科技问题被列为第十个专题.进入2004年,发展循环经济正式成为我国的一项国策,社会各界对此给予了空前的关注,不仅大量涌现出理论性研究成果,各级政府也陆续出台了许多可实际操作的政策.2005年 循环经济 的理念被贯穿到 十一五 规划中,无论是规划纲要,还是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都把发展循环经济理论放在了突出的位置. 2005年,浙江省发布了《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纲要》,提出到2020年循环型社会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基本建成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万元GDP能耗、水耗,社会用水重复利用率,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土地投资强度,废物回收处理,生态工业园和生态小区建设均能达到经济发展要求的总体目标.并于2006年启动实施 991行动计划 ,作为全省循环经济的载体,力图通过政府、企业与公众的共同努力,走出具有浙江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磐安最显著的特色和优势.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磐安经济持续发展的唯一前提,是磐安肩负的光荣使命和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磐安县 十一五 规划纲要提出 推行有利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最适宜居住、创业的生态县. 并将循环经济发展作为生态建设的有效途径.为更好地实现磐安县社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保证循环经济的深入推进,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1.2 规划意义 1.2.1循环经济的基本涵义 循环经济是一种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是对 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 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它是指在资源投入、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依赖资源大量消耗的线性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依靠生态型的资源循环使用来发展经济,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 的循环式经济体系.循环经济可以为优化人类经济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关系提供整体性的思路,为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战略性宏观导向,有效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1.2.2 规划意义 (1)实施 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居兴县 战略的迫切需要 磐安县属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比较滞后,与全省平均水平比差距较大,由于受交通、资金、人才、科技等多种生产要素的制约,建设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而且有利于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拉长产业链,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环保产业和其它新型产业的发展,形成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持续协调发展.另外,作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选择,而且对浙江省乃至我国其他地区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和示范作用. (2)缓解资源瓶颈、提高区域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磐安山多地少,能直接用于工业化、城市化建设的土地尤为紧缺,发展空间严重不足.磐安人均耕地仅0.50亩,低于联合国确定的人均0.8亩警戒线,而耕地中水田只占60.9%,且大多是山垄田和梯田,耕地质量总体上较差.水资源虽然相对充裕,但时空分布不均,且源短流急,蓄供水能力不强,可利用率低,全县工程蓄水量只有7043万立方米,水电装机容量为5.04万KW,占可开发总量的66.7%.山地面积较大,要占全县面积的91.48%,但林木蓄积量只有257.4万立方米,按有林地面积计每亩只有2.04立方米.从资源供给来看,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所需战略性资源和生产原料大多需由外部输入,发展经济依赖性较大,只有提高在生产和消费环节的资源利用效率,才能有效突破磐安资源供给瓶颈,也是今后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与此同时,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步伐不断加快,区域分工和合作不断深化,竞争不断加剧,资源环境因素作用日益突出.发展循环经济,推行绿色制造和绿色标准,已成为磐安县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扩大产品市场份额、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3)加快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 磐安县现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为特征的传统工业发展模式,日益受到资源和环境的严重制约.目前,全县资源回收率比较低,综合利用率不高,其中能源利用率仅3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34.3%,矿产资源总回收利用率仅30%,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4个百分点、高5个百分点、0个百分点,许多可以利用或再利用的资源变成了废弃物,资源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从而加快推进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4)确保下游地区乃至浙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磐安县是钱塘江、瓯江、灵江三大水系的主要发源地和浙江省重要的水源保护区.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将有效地改善县域内流域水质和出境水质,可为周边六县市200多万人民提供优质的饮用水源,也是充分体现 留浙中一片净土,送下游四江清水 的理念,也为今后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运转创造条件.对下游甚至全省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和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3 规划依据、范围和期限 1.3.1规划依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
2、《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
3、《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纲要》(浙政办发〔2005〕39号)
4、《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意见》(浙政办发〔2005〕70号)
5、《浙江省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
6、《浙江省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
7、《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金政发〔2006〕92号) 8《磐安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9、《磐安县 十一五 工业经济发展规划》
10、《磐安生态县建设规划》
11、《磐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2、《磐安县水资源综合规划》
13、《磐安县 十一五 环境保护专项规划》 1.3.2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磐安县行政辖区,包括9镇10乡,区域面积1199平方公里,人口 20.84万人. 1.3.3规划期限 规划基准年为2008年,规划期限为2009―2015年.
第二章 循环经济发展基础 2.1 自然地理状况 2.1.1 地理位置 磐安县位于浙江省中部,东邻天台,南接仙居、缙云,西连东阳、永康,北与新昌接壤,是台州、丽水、金华、绍兴四地市的交接地带,东径120°17′~120°47′,北纬28°49′~29°19′.县域东西宽47公里,南北长54公里,总面积1199平方公里. 2.1.2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磐安县属浙中东部的山区县,素有 群山之祖,诸水之源 之称,受天台山、会稽山、括苍山、仙霞岭余脉的影响,地质地貌以断裂构造为主,大盘山为山脉中心地段.山脉以海拔1245米的大盘山主峰和海拔1314米的清明尖为主轴,向东北和西南延伸,形成整个地势中南部高、西部低的独特大盘山脉,成为灵江、钱塘江和瓯江三大水系的天然分水岭.整个县山峦重重叠叠,地形极为复杂,大体可划分为中南部低中山区、东北台地区和西南低山丘陵区三个地形区.县境内主要出露地层中新生代,上侏罗统火山岩系最发育,次为白垩系陆相碎屑岩,再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少量为第三系玄武岩.地质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构造不发育.全区断裂纵横交错,以新华夏系构造、绍关构造、华夏式构造、东西向构造为主,构成一幅颇为复杂的构造图像. 磐安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由于地形有中山、低山、台地和丘陵等复杂因素,县内不同层段和坡向的气温、降水和日照差别很大.年平均温度为15?-18℃,最热月(7-8月)温度25.6?- 28.4℃,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4.2℃,全年大于10℃的年积温4859-5306℃,无霜期200-243天.全年日照时数为1441-2031小时.平均降水148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550mm,多年平均径流深930mm,年内降水分布不均,
三、四月份出现春雨,常年雨量250-400mm,占全年雨量的17-24%;
五至六月进入梅雨季节,常年雨量350-700mm,约占年雨量的21-40%;
七、
八、九月份,主要受副热带风暴影响,常年雨量在304mm左右,占年雨量的20%. 磐安县是浙江省灵江、瓯江和钱塘江三大水系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大盘山主峰为其天然分水岭.境内主要的溪流有:好溪、始丰溪、溪炉港、夹溪、西溪、文溪等,特定的地形地貌形成了河流呈外辐射状分布,河流水量受降水的影响大,属山区性河流,河床比降大,水位暴涨暴落,枯水季节水量少,河床易干涸,洪枯明显. 磐安县共有土地总面积179.4万亩,人均8.8亩,土地地貌类型以低中山为主,山地占总面积的91.48%;
耕地占总面积的5.79%,河滩和水面占总面积的2.47%,谓 九山半水半分田 . 磐安县旅游资源丰富,有特色的景点达百余个,特别是生态旅游特色鲜明,被命名为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加之众多的名特优产品,丰富的旅游商品,优越的区位条件,磐安已逐步发展成为 经济发达地区的后花园 和 浙中东部天然公园 . 2.2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快发展,为磐安县循环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1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37.93亿元,三年年均增长16.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 17.42亿元,三年年均增长 11.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44亿元,三年年均增长15.9%;
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9395万元,三年年均增长17.1%. 2.2.2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从产业结构来看,三次产业的比重由2005年的17.2:53.3:29.5调整到2008年的15: 55.6 : 29.4 ,一产比重下降了2.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了2.3 个百分点,三产比重基本不变. 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 1.5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同期增长1.04%;
万元工业产值综合能源消费量0.038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2.73%.全年用电总量20004万千瓦时,增长10.97%,其中:工业用电量12732万千瓦时,增长12.65%. 2.2.3 支柱产业逐步形成 第一产业初步形成了以中药材、香菇、茶叶等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支柱产业.2008年末,全县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8.05万亩,23家企业29个农产品获得国内外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其中有机农产品13个,面积达1.2万亩,全县建立无公害商品蔬菜基地3.5万亩,中药材标准化基地2.67万亩;
森林食品基地3万亩;
无公害茶园面积5.1万亩.第二产业形成了以竹木工艺品、塑料制品、五金机械、针织服装、圣诞礼品和食品工业为代表的特色支柱产业.2008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6家,完成工业总产值40.75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 39.45%,同时,工业要素进一步集聚,形成了以工业园区和工业功能区为主的工业发展格局.花溪、夹溪生态旅游开发成效明显,农家乐等多种生态旅游开始起步,旅游业已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 2.2.4 发展条件不断改善 2008年末,全县通车里程达到1124公里,其中一级公路16.94公里,二级公路29.18公里,三级公路97.03公里,四级公路750.28公里,诸永高速磐安段已基本建成,并部分已通车.现已形成了以东仙线、磐缙线、磐新线、大科线 三纵一横 为骨架的公路交通运输网,实现了乡乡通油路和行政村通水泥路的目标.能源电网设施较为完善,现建成了以110KV线路为主干,35KV线路为支流,10KV线路覆盖乡村的全县供电网络,城乡居民同网同价.邮电通讯事业发展迅速,现有固定电话用户数7.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9.11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数8980户,行政村通宽带率达90%.全县所有行政村基本实现村村通自来水、通简易公路、通电话的目标. 2.2.5 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2008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90元,比2005年末增加1501元;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5240元,比2005年末增加5238元. 2.2.6 环境保护卓有成效 县域对16家重点排污单位实行排污总量控制和奖惩制度.对全县重点污染企业实行分类治理,近三年关停污染较重企业3家,限期治理4家.同时严格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制度.开展了环保专项行动,对2003年以来审批的建设项目进行了环保专项执法检查.全县空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2级标准,噪声符合功能区要求,95%水域达到2级标准,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运行,城乡垃圾基本实现集中收集处理,生态公益林建设平稳推进,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6.4 %,获得 省绿化模范县 和 省公益林建设示范县 称号.全县9个乡镇通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预验收,7个乡镇被命名为省、市级生态乡镇,已通过省级生态县验收.2008年,全县各出界断面水质达标率94.9%(除台口断面达标率为69.4%外,其余各断面达标率均为100%);
全县环境质量指数名列全省第1位. 2.3 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分析 2.3.1 有利条件
1、不断改善的交通区位优势 随着高速公路及高等级公路的建设,磐安与上海、杭州、义乌等城市的联系得到明显改善,目前与周边城市的联系已十分便捷,具有接受大中城市、外贸沿海口岸、大型商品市场、周边经济发达地区辐射的有利区位条件.根据浙江省交通规划,将有五条高速公路与县域主干道衔接,特别是贯穿磐安南北的诸永高速公路的建成,大大地缩短了与外界距离和行驶时间,为生态县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