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Mckel0ve 2019-07-04

二、K型题:(每题1分,共5分.答案用A、B、C、D、E表示写在题后括号内.答案组合: A=B=①+③ ;

C=②+④ ;

D=④ ;

E= 1.细胞膜对物质主动转运的特点是 ①.顺电位差进行 ( ) ②.不消耗能量 ③.以 载体 为中介 ④.逆浓度差进行 2.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的充盈取决于: ①.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 ) ②.体位 ③.心室舒张时的 抽吸 作用 ④.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3.肺活量等于下列哪些气量之和 潮气量 ( ) ② 补吸气量 ③ 补呼气量 ④ 余气量 4.外周神经中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纤维有 ①.躯体运动神经纤维 ( ) ②.植物神经节前纤维 ③.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④.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5. 眼看6米内近物时 ①.晶状体变凸 ( ) ②.瞳孔缩小 ③.双眼汇聚 ④.玻璃体变扁平

三、英译中:(每题0.5分,共5分) 1. passive transport 2. stimulation 3.ejection fraction 4.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 5. absorption 6.excretion 7.basal metabolism 8.central inhibition 9.visual field 10.endocrine

四、名词解释: (每题2分,共20分) 1.稳态 2.阈电位: 3.心泵功能的异长调节 4.RBC悬浮稳定性 5.胃排空 6.肾小球滤过率 7.食物的氧热价 8.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9.听神经特征频率 10.下丘脑调节性多肽 五. 问答题: ( 第

1、2题8分,第

3、4题7分,共30分) 1.试比较局部反应(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异同点. (8分) 2.当体内动脉血压突然降低时,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有何生理意义?8分)

3 .试分析由兔耳缘静脉注入20%的葡萄糖5毫升后其尿量的变化及机制.7分) 4. 试述第一体表感觉代表区的部位及其感觉投射特点. (7分) B卷标准答案: 一. 最佳选择题 1.C 2.A 3.C 4.A 5.B 6.D 7.C 8.C 9.B 10.A 11.B 12.D 13.D 14.D 15.D 16.D 17.C 18.B 19.C 20.D 21.C 22.B 23.B 24.D 25.A 26.D 27.B 28.D 29.C 30.C 31.B 32.B 33.D 34.A 35.C 36.B 37.A 38.C 39.C 40.D

二、K型题: 1.D 2.B 3.A 4.E 5.A 三. 英译中: 1.被动转运. 2.刺激 3.射血分数 4.有效滤过压 5.吸收 6.排泄 7.基础代谢 8.中枢抑制 9.视野 10.内分泌

四、名词解释: 1.稳态: 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 2.阈电位: 能使钠离子通道大量开放从而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3.心泵功能的异长调节: 通过改变心肌细胞初长度而引起心肌收缩强度改变的调节. 4.RBC悬浮稳定性: RBC在血浆中保持悬浮状态而不易沉降的特性. RBC的沉降率越大,RBC悬浮稳定性越小. 5.胃排空 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6.肾小球滤过率: 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7.食物的氧热价: 某种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一升氧所产生的能量称为该物质的氧热价. 8.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是发生在突触后膜上的一种局部去极化电位,一旦达到阈值即可导致细胞兴奋. 9.听神经特征频率: 每一条听神经纤维对某一特定频率的声音特敏感(阈强度最小),该频率称其特征频率. 10.下丘脑调节性多肽: 下丘脑基底部促垂体区的肽能神经元分泌的肽类激素,主要作用是调控腺垂体的内分泌活动. 五. 问答题: 1.试比较局部反应(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异同点. (8分) 答: ? 局部电位 动作电位 产生条件 阈下刺激 阈刺激或阈上刺激 (2分) 形式 去极化或超极化 产生锋电位 (2分) 传导 衰减传导 不衰减传导 (2分) 是否能总和 可以 不可以 (1分) 是否是 全或无 不是 是(1分) 2.当体内动脉血压突然降低时,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有何生理意义? (8分) 答: 当动脉血压突然降低时,可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其反射效应是使心率加块,外周血管阻力增加降低,血压回升. (1).动脉压力感觉器: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感受装置是位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血管外膜下的感觉神经末梢,称为动脉压力感受器.动脉压力感觉器并不是直接感觉血压的变化,而是感觉血管壁的机械牵张程度.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动脉管壁被牵张的的程度就升高,压力感觉器发放的神经冲动也就增多.在一定范围内,压力感觉器的传入冲动频率与动脉管壁扩张程度成正比.(2分) (2)传入神经和中枢联系: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纤维组成颈动脉窦神经.窦神经加入舌咽神经,进入延髓,和孤束核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纤维行走于迷走神经干内,然后进入延髓,到达孤束核.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冲动到达孤束核后,可通过延髓内的神经通路使延髓端腹外侧部C1区的血管运动神经元抑制从而使交感神经紧张性活动减弱;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