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星野哀 | 2019-07-04 |
研究知识图谱的统一表示、管理和查询等关键技术,形成一套通用构建工具.针对知识记忆类问题求解,研究海量知识检索、答案抽取和生成等关键技术及系统. 2.2.2 类人智能知识理解与推理关键技术 针对知识理解的本质问题,研究新的深度学习算法,构建高质量的Word Embedding库;
利用大规模数据的特性,研究大型本体知识库构建方法和本体映射等知识深层理解的关键处理算法;
研究知识的深层表示、大型知识库上逻辑推理机制和机器学习等关键技术. 2.2.3 知识关联与推理类问题求解关键技术及系统 面向知识关联类与推理类问题,利用大数据特性,研究开放域多源知识的识别、抽取、发现、关联、集成等关键技术;
基于开放域知识,研究多源知识搜索、关联问题检索、答案置信排序、推理机制等关键技术及系统. 2.2.4 语言问题求解和答案生成关键技术及系统 面向语言类问题,利用大数据的特点,研究深层问答技术,包括:复杂问题的深层语义表示模型及分析、多源答案获取与验证、复杂问题答案优化策略、复杂问题答案生成等关键技术及系统. 2.2.5 初等数学问题求解关键技术及系统 面向初等数学问题,研究解决初等数学中涉及的题意分析及关键参数提取、解题策略及问题求解规划、几何证明、内部求解过程类人化表述等关键技术,构建初等数学问题求解系统. 2.2.6 面向基础教育的知识能力智能测评与类人答题验证系统 构建面向基础教育的类人答题原型系统的软硬件支撑环境及交互接口,集成本项目研究成果以及试卷阅读识别、语言听力和口语等相关的文字图形识别和语音技术,研制基础教育知识能力智能测评与类人答题原型系统及智能知识问答服务示范应用平台.制定知识能力评测指标体系,开发配套评测工具平台. 3.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 3.1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研究开发先期研究(二期)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研究开发先期研究重大项目(一期)部署了5G无线传输、无线网络、总体研究及测试评估等基础性框架技术.二期项目将在前期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以下涉及未来5G发展的关键性技术研究:1)研制可灵活配置且吞吐率达10-100Gbps的5G基站软试验平台,为开展5G初期技术试验与验证体提供基础性手段;
2)探索毫米波频谱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发超传输速率达10Gbps的室内超大容量无线通信系统;
3)研究不同体制环境下的无线网络虚拟化技术,大幅度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并为移动用户提供最佳体验;
4)研究无线接入网络安全技术;
5)研究新型调制编码技术.下设5个研究方向,执行期限2年. 3.1.1 超高吞吐率5G软基站试验平台研究开发 研制开发可规模扩展、可灵活配置、以通用处理器为核心信号处理单元的基站试验平台,以灵活方式支撑5G可能的无线传输与组网架构技术验证.基站平台具备支撑10-100Gbps无线传输吞吐率速率,可支撑256天线和超密集分布式组网计算与配置能力,并可在5-11GHz频段灵活配置,最大载频带宽为500MHz.(企业牵头申报, 自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1:1) 3.1.2 毫米波超大容量室内无线接入技术研究与验证 研究物理层吞吐量高于10Gbps的毫米波无线局域网空口关键技术,包括物理层和媒体接入控制等核心技术,工作频率42-48GHz及59-64GHz.完成无线接入点和终端样机研制,进行CMOS MMIC实现技术研究,开展组网实验验证,有效灵活地支撑未来室内超高速无线互联网业务的传输.(自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1:2) 3.1.3 5G无线网络虚拟化关键技术研究与验证 重点突破异构环境下5G无线网络虚拟化系统构架与关键技术,实现5G网络与现有系统在无线接入侧的深度融合、信令开销显著降低、网络传输能力、以及网络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等目标.搭建无线网络虚拟化试验系统,完成关键技术验证,信令开销及异构网络间业务响应时间较4G分别降低20%和80%.(自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1:3) 3.1.4 未来无线接入物理层与系统安全通信技术研究 研究未来宽带无线接入安全体系架构与网络安全模型,突破面向物理层安全的无线传输技术及密钥生成技术,掌握面向未来移动通信的轻量级加密与完整性保护等无线安全认证技术等,开展无线接入安全传输和组网技术试验与测试. 3.1.5 5G新型调制编码技术研究开发 研究适用于5G系统的新型调制与编码技术,研究基于非正交传输的先进接收机设计、导频设计、与MIMO结合等核心技术,提出针对典型场景的非正交传输技术方案.研究新型的多元域编码、超奈奎斯特调制(FTN)、编码调制联合优化等编译码技术,完成软件仿真与无线链路实验验证. 4. 云计算 4.1 云计算关键技术与系统(三期) 按照 中国云 计算技术体系的统一部署,结合云计算核心软件和支撑平台的技术需求,重点突破混合云管理、云端和终端资源的自适应协同与融合、云服务开发与部署等云计算软件关键技术,研制相应系统或平台,并在典型领域开展示范应用.下设3个研究方向,执行期限3年. 4.1.1 云计算应用服务开发环境关键技术及平台 针对云计算应用服务的特点,研究云计算应用服务开发环境的体系架构,应用的开发模式、应用运行时、在线开发与交付、动态调度、一键式部署、在线维护与演化、服务质量保障、以及多PaaS平台的迁移等关键技术,研制面向典型领域的PaaS平台.所开发的平台需要支持主流网络应用编程语言(如:HTML、PHP、JSP、Java、ASP等),可支持1万以上用户的同时开发活动,支持5万个以上应用同时运行,并具有管理30万以上应用的能力. 4.1.2 基于中国云产品的混合云关键技术与系统 研究混合云体系结构和统一管理模型、跨云的应用程序及迁移、跨域的资源部署与调度、多种类云管理框架接入与集成等关键技术.研制混合云管理系统,构建私有云支撑内部业务,构建公有云开展对外服务.构建的混合云要深度集成中国云产品,验证并提升互操作性和实用性,建成自主可控、可复制推广的中国云计算系统解决方案和技术体系.示范应用场景需体现典型的混合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