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匕趟臃39 2019-09-10
第1章 绪论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

了解环境分析与监测的目的;

2.掌握环境分析与监测的概念、分类;

3.掌握环境分析与监测的特点、技术方法;

4.了解环境分析与监测网络及优先监测;

5.掌握环境标准的作用、分类、重点标准;

6.把握环境分析与监测的发展趋势. 本章重点 环境分析与监测的概念、分类、技术概述;

优先监测;

环境标准. 本章难点 环境标准;

环境分析与监测的发展动态. 本章教学目录 1.1环境分析与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1.2环境分析与监测对象的特点与选择 1.3环境分析与监测技术概述 1.4环境分析与监测网络和自动监测 1.5环境标准 1.6环境分析与监测课程的学习方法 第1章绪论环境分析与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一门以分析化学的分析方法和原理为基础,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的学科. 环境化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地学、环境工程学、环境医学、环境管理学、环境经济学以及环境法学等所有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都需要在了解、评价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各项研究和制订有关管理、经济的法规.因此,环境分析与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耳目. 环境分析与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见图1-1. 从信息技术角度看,环境分析与监测是环境信息的捕获―传递―解析―综合的过程.只有在对监测信息进行解析、综合的基础上,才能全面、客观、准确地揭示监测数 据的内涵,对环境质量及其变化作出正确的评价. 1.1 环境分析与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1.1.1环境分析与监测的目的 环境分析与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具体可归纳为: ⑴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⑵根据污染分布情况,追踪寻找污染源,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⑶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⑷为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订环境法律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1.1.2环境分析与监测的分类 环境分析与监测可按其监测目的或监测介质对象进行分类,也可按专业部门进行分类,如气象监测、卫生监测和资源监测等. 1.1.2.1 按监测介质对象(环境要素)分类 可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监测、噪声和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放射性监测、热监测、光监测、卫生(病源体、病毒、寄生虫等)监测等. 1.1.2.2 按监测目的分类 ⑴监视性监测(又称为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 对指定的有关项目进行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这是监测工作中量最大面最广的工作. 监视性监测包括对污染源的监督监测(污染物浓度、排放总量、污染趋势等)和环境质量监测(所在地区的空气、水质、噪声、固体废物等监督监测). ⑵特定目的监测(又称为特例监测或应急监测) 根据特定的目的可分为以下四种: ①污染事故监测:在发生污染事故时进行应急监测,以确定污染物扩散方向、速度和危及范围,为控制污染提供依据.这类监测常采用流动监测(车、船等)、简易监测、低空航测、遥感等手段;

②仲裁监测:主要针对污染事故纠纷、环境执法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进行监测.仲裁监测应由国家指定的具有权威的部门进行,以提供具有法律责任的数据(公证数据),供执法部门、司法部门仲裁;

③考核验证监测:包括人员考核、方法验证和污染治理项目竣工时的验收监测;

④咨询服务监测: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生产单位所提供的服务性监测.例如建设新企业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需要按评价要求进行监测. ⑶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 研究性监测是针对特定目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高层次的监测.例如环境本底的监测及研究;

有毒有害物质对从业人员的影响研究;

为监测工作本身服务的科研工作的监测,如统一方法、标准分析方法的研究、标准物质的研制等.这类研究往往要求多学科合作进行. 1.2 环境分析与监测对象的特点与选择 环境分析与监测的对象包括: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

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

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等.数量庞大、组成复杂、变化多端. 1.2.1环境分析与监测对象的特点 ⑴广泛性 ⑵复杂性 ⑶易变性 1.2.2环境分析与监测对象的选择 ⑴根据不同的监测目的,按照优先监测原则选择最主要、最迫切、最有代表性的污染因子作为监测对象.优先监测原则如下: ①影响程度和范围 危害严重、毒性大、影响范围大者应优先监测 ②含量水平 在环境中己接近或超过规定的浓度标准,其趋势还在上升者应优先监测 ③样品的代表性 有广泛代表性的样品应优先监测 经过优先监测原则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美国最早开展优先监测,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 清洁水法 中明确规定了129种优先污染物,后又提出了43种空气优先污染物.我国也提出了 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 ,包括14种化学类别共68种有毒化合物,其中有机物占58种,见表1-1.表中标有 符号者为推荐近期实施的名单. 表1-1 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 化学类别 名称1.卤代(烷烯)烃类 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l,2-二氯乙烷、l,1,1-三氯乙烷、l,l,2-三氯乙烷、1,l,2,2-四氯乙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三溴甲烷 2.苯系物 苯、甲苯、乙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 3.氯代苯类 氯苯、邻-二氯苯、对-二氯苯、六氯苯 4.多氯联苯类 多氯联苯 5.酚类 苯酚、间-甲酚、2,4-二氯酚、2,4,6-三氯酚、五氯酚、对-硝基酚 6.硝基苯类 硝基苯、对-硝基甲苯、2,4-二硝基甲苯、三硝基甲苯、对-硝基氯苯、2,4-二硝基氯苯 7.苯胺类 苯胺、二硝基苯胺、对-硝基苯胺、2,6-二氯硝基苯胺 8.多环芳烃 萘、荧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茚并[l,2,3-cd]芘、苯并[ghi]芘9.酞酸酯类 酞酸二甲酯、酞酸二丁酯、酞酸二辛酯 10.农药 六六

六、滴滴涕、敌敌畏、乐果、对硫磷、甲基对硫磷、除草醚、敌百虫 11.丙烯腈 丙烯腈 12.亚硝胺类 N-亚硝基二丙胺、N-亚硝基二正丙胺 13.氰化物 氰化物 14.重金属及其化合物 砷及其化合物、铍及其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铬及其化合物、铜及其化合物、铅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镍及其化合物、铊及其化合物 ⑵综合分析........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