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怪只怪这光太美 2019-07-06

第一章 家教事小意义大 民风、世风皆起于家风.关键在于所有家庭都要正确地引导孩子,不但 养 ,还要 教 ,更要 育 .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

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

称赞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欣赏;

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正直;

支持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信任;

赞同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爱…… 家庭是第一道染缸 张苗是一个活泼的女孩,已经4岁了,妈妈准备开始教她识字看书.可有的同事劝她,说孩子受教育那是上学以后的事,上学之前主要就是把孩子养好,让孩子吃好,穿好,不得病,让孩子随随便便地玩,只用养,不用教.教不好,上学后反倒更难教育了.张苗妈妈拿不定主意,问我该不该教孩子识字看书. 其实,张苗妈妈及其同事对家庭教育的理解窄了一些,以为家教就是指认字看书.其实识字看书只是家庭教育中智育里面的一个方面. 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五个方面. 实际上从张苗一生下来,父母不仅开始养她,同时也开始教育她了. 用花,用布娃娃逗她笑,那不就是美育吗?那是在引导她喜欢美,欣赏美. 让孩子问爷爷好,奶奶好,那不就是德育吗? 告诉孩子这是草,那是树,这是电灯,那是星星,这就是智育. 引导孩子练习自己翻身,自己爬行,鼓励她扶着墙,颤巍巍地站起来,又教她学迈步,学走路,这是体育. 教孩子学拿筷子自己吃饭,学自己洗脸、洗小手绢;

您教她给爷爷奶奶盛饭,教她学会洗碗,这是在进行劳动教育. 从孩子出生起,每个家庭就都已经在进行家庭教育了.区别在于,有的家庭教育是自觉的,有计划的,因此效果就好.有的家庭教育是不自觉的,盲目的,随随便便的,所以效果就差. 达尔文主张从婴儿诞生之日起就进行教育.许多家庭的父母都制订了家庭教育计划.同样工人家庭出身的孩子,父母文化水平差不多,大人们别的方面素质也不相上下,而孩子刚入学就立即显出有较大差距.我所任班级的张杰的母亲从孩子一岁起就耐心地有计划地教育,所以女儿张杰就成长得出众,性格活泼、开朗,说话办事胆子都大,待人有礼貌,做事情持之以恒,识字量也更多.李小华说话吞吞吐吐,不愿与别的小朋友在一起,遇到困难爱哭.仔细一调查,原来小华的妈妈生怕委屈着女儿,对孩子百依百顺,只知娇惯,只重养,不重教,她总觉得教育是学校的事. 其实,到学校才开始接受的教育,已经是再教育或第二次教育了. 民国初年的广东省省长朱庆澜,在任职期间的1916年,亲自撰写了一部名为《家庭教育》的著作,并于1917年由他本人捐款公开出版,分发给广东省的家家户户. 朱庆澜认为学龄前阶段儿童的家庭教育,是人一生成长的基础,是 至要紧的事 .他把一个人从出生到6岁入学前,入学读书和离开学校走上社会这三个阶段,形象地比喻为 三道染缸 . 他说―― 小孩子生下来,好似雪白的丝.在家里生活6年,好似第一道染缸.家里6年教得好,养得好,好似白丝染成红底子.到了进学堂,再得好先生,就将那红红的底子好好加上一层,自然变成了大红.到了世界(社会)上,哪怕遇着坏朋友,坏染缸,想把他变成黑色,他那大红的底子,一时总不得变的.如果再遇上好朋友、好染缸,不用说,自然变成真正的朱红,头等的好人了.万一在家里6年,教的法子,养的法子不好,比如白丝一下缸已经染成黑底子,进了学堂,就有好先生,想把他变成红色,那黑底子总是难退得去.就是勉强替他加上一层红色,仍旧是个半红半黑的.如果学生再遇着不热心的先生,到了世界上,再遇着坏朋友,坏染缸,将黑底子一层一层加上黑色,自然变成永不退色的黑青,永不回头的坏蛋了. 朱庆澜断言―― 丝总是白的,只看第一道染法如何.个个人生下来都是好的,只看6岁以前家里的教法怎样.6年里肯费力,将来就受用不尽. 朱庆澜注重学习外国人早期家庭教育的做法.他说―― 外国人教儿子,人人都肯拼这6年的工夫,所以儿子到了20岁,个个都企(站)得住,不用父母去管他.而我们中国人不知道家庭教育的紧要,把小时候顶紧要的6年,随随便便放过去了.都说小孩不要紧,等到大来再教不迟.哪知是到了大来,小孩子底子已经坏了,白花许多学费,白做许多牛马,一直做到父母进了棺材,闭了眼,儿子还是企不住,到底不成才. 他十分恳切地对父母们说―― 儿女小时候,随你爱怎么教,就怎么教.教小孩子本是极要紧又是极容易的事,各人偏不在容易的时候去教,偏要等到大了不容易教的时候去教,又费力,又无益,岂不是怪事吗? 大家想想,朱庆澜所说的 家庭似第一道染缸 的比喻,是不是挺有道理.不管你意识到还是没意识到,从张苗生下来的那天起,家长已经开始教育她,已经开始往雪白的丝上染颜色了.既然这样,家长就不要等待孩子上学了.现在就抓紧时间,给孩子染上孩子喜欢、大人喜欢、社会需要的颜色吧! 学外国家庭教育的长处 李伟是一名初中女生,今天老师上语文课时,读了一篇文章《中国与西方国家家庭教育的若干比较》,还让同学们讨论哪种方式的家庭教育更容易培养出有作为的人才.李伟回家给父母讲了国外的家庭教育情况,李伟的妈妈对这些将信将疑: 西方国家的家长真让中学生打工挣钱吗?真的很少给孩子零用钱吗?真的让孩子做家务劳动吗?真的让孩子吃苦吗? 这是真的. 先说日本. 日本孩子们的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根据日本的调查统计,父母对子女未来的期望依次为: 1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占被调查人数的41.8%.其中小学家长百分比高于初中,城市家长有此期望的比率高于农村. 2虽平凡,但能构筑家庭.占被调查家长的30.6%.其中初中高于小学,城市高于农村. 3遵纪守法,有道德.占被调查家长的12.4%,中学略高于小学,农村高于城市. 4经济上富有.占被调查家长的6.7%. 5为国家、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占被调查家长的5.5%. 6有社会地位.占被调查人数的0.3%. 7其他.占被调查人数的1.5%. 同日本的家长相比较,中国的学生家长选择为国家、民族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人数和百分比,以及选择希望子女有社会地位的人数和百分比,都高于日本学生家长. 日本学生家长选择希望子女工作平凡,但能够构筑家庭的人数和百分比,选择子女遵纪守法、有道德的人数和百分比,都高于中国学生家长.这说明日本学生家长更务实,更富有经济思想和法制观念. 日本学生家长家教内容的选择依次为: 1注重养成基本生活习惯.占被调查学生家长的58.5%. 2注重正直果断教育.占被调查人数的57.9%. 3注重培养子女的丰富感情和个性.占被调查人数的15.2%. 4注重忍耐力、自制力的教育.占被调查人数的15.2%. 5注重子女能自觉行动、有自己主张的教育.占被调查人数的14.8%. 6注重子女能理智适应环境的教育.占被调查人数的12.7%. 7注重发现自我生存价值的教育.占被调查人数的12.4%. 8注重学生取得好成绩和获得学历的教育的人数,仅占被调查家长人数的2.7%. 统计结果表明,中国家长注重子女学业取得好成绩并获得学历的教育的人数比率达43.9%,远远超过日本家长.这与中国长期以来重视学历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息息相关. 另外,日本学生家长注重培养子女正直果断、丰富的感情和个性、忍耐力和自制力的人数和百分比都高于中国学生家长. 下面再介绍西方国家的家庭教育.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