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飞翔的荷兰人 2019-07-06

可以确定各类材料经不同加工及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

可以判别材料质量的优劣,如金属材料中诸如氧化物、硫化物等各种非金属夹杂物在显微组织中的大小、数量、分布情况及晶粒度的大小等.在现代金相显微分析中,使用的主要仪器有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两大类.这里主要对常用的光学金相显微镜作一般介绍. 【重点掌握】:金相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基本构造、各主要部件及元件的作用 【掌握】: 光学显微摄像CCD系统的运用

第五章 组织观察(平衡及非平衡、不锈钢、焊接) 主要内容:碳钢经退火、正火可得到平衡或接近平衡组织;

经淬火得到的是不平衡组织.得到不同的组织,各组织的显微特征大概包含如下: 1. 索氏体(S) 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其片层比珠光体更细密,在高倍(700倍以上)显微放大时才能分辨. 2. 屈氏体(T) 也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片层比索氏体还细密,在一般光学显微镜下也无法分辨,只能看到如墨菊状的黑色形态.当其少量析出时,沿晶界分布,呈黑色网状,包围着马氏体;

当析出量较多时,呈大块黑色团状,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分辨其中的片层. 3. 贝氏体(B) 为奥氏体的中温转变产物,它也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的两相混合物.在显微形态上,主要有三种形态;

上贝氏体是由成束平行排列的条状铁素体和条间断续分布的渗碳体所组成的非层状组织. 下贝氏体是在片状铁素体内部沉淀有碳化物的两相混合物组织.它比淬火马氏体易受浸蚀,在显微镜下黑色针状.在电镜下可以见到,在片状铁素体基体中分布有很细的碳化物片,它们大致与铁素体片的长轴成55~60°的角度. 粒状贝氏体是最近十几年才被确认的组织.在低、中碳合金钢中,特别是连续冷却时(如正火、热轧空冷或焊接热影响区)往往容易出现,在等温冷却时也可能形成.它的温度范围大致在上贝氏体转变渐度区的上部,由铁素体和它所包围的小岛状组织所组成. 4. 马氏体(M)是碳在αFe的过饱和固溶体.以马氏体的形态按含碳量主要分两种,即板条状和针状. 板条状马氏体一般为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的淬火组织.其组织形态是由尺寸大致相联系贩细马氏体条定向平行排列组成马氏体束或马氏体领域.在马氏体束之间位向差较大,一个奥氏体晶粒内可形成几个不同的马氏体领域.板条马氏体具有较低的硬度和较好的韧性. 针状马氏体是含碳量较高的钢淬火后得到的组织.在光学显微镜下,它呈竹叶状或针状,针和针之间成一定的角度.最先形成的马氏体较粗大,往往横穿整个奥氏体晶粒,将奥氏体加以分割,使以后形成的马氏体片的大小受到限制.因此,针状马氏体的大小不一.同时有些马氏体有一条中脊线,并在马氏体周围有残留奥氏体.针状马氏体的硬度高而韧性差. 5. 残余奥氏体(A残)是含碳量大小........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