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星野哀 2019-07-06
2010高考语文核按钮专题:散文阅读 考纲考点解析 【考点透析】 根据《考纲》规定,散文阅读从三个不同的能力层级考查学生,考点分三大类,共八个考点.

散文的主要特点是 形散神不散 .散文不像小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可循,它的内容广泛,跳跃性很大,可涉及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国计民生,花鸟虫鱼等诸多方面. 形散 主要表现在:

1、时间跨度大.如秦牧的散文《土地》从今日的土地一片生机,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晋公子重耳狼狈出逃时手捧泥土感谢土地是上苍的恩赐.

2、空间转换广.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写雨,一下子写台北的雨,一下子写大陆的雨,一下子写美国的雨,一下子写古人如何听雨,自己童年如何听雨,一下子写现代人如何听雨……

3、事件牵涉多.如袁鹰的散文《井冈翠竹》,写井冈山的竹子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粥,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用场……事件多得让人应接不暇.

4、表达方式活.茅盾名篇《白杨礼赞》,就综合地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文章开头就记叙和描写了汽车在黄土高原上奔驰看到的黄土高原的外貌,用抒情和议论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神不散 就指的是文章始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贯穿一条红线,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形散神不散 的特征增加了散文的阅读难度,考场上有的同学读了一篇散文后,往往不知所云,不得要领,这样硬着头皮去答题,结果自然是答不到要点上去,多为无效答案. 形散神不散 的特征更是命题人设题问题时必须考虑的因素,考生只有依据文体特征分析散文的形式、内容以及主题,才能理解文章,提高答题准确率.

一、梳理文脉 《考纲》要求考生 分析作品结构 , 能力层级C. 散文往往 形散 ,笔墨似随意挥洒,为了做到 神不散 ,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线索正是把文中各个部分的材料串起来的那根 红线 ,它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某个实际的物体,也可以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当然,也可以是人物.线索的类型及其在具体文章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仅以写景散文为例,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例如:《绿》、《荷塘月色》以游踪为线索,《灯》、《蒲公英》、《故乡的榕树》则分别以 灯 、 蒲公英 和 故乡的榕树 为线索.我们阅读时,首先要梳理清文义,即把文中所写到的事件、景物、人物一一梳理清,理清线索,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一一吃透 形 . 要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分析文章结构用语:(1)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2)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3)呼应、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 (4)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二、寻找 文眼 《考纲》要求考生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 能力层级D. 优秀的散文大多设有 文眼 . 文眼 往往 是文中最精采、最耐人寻味的地方,是反映主题思想、创作意图的关键词句.抓住了 文眼 ,就抓住了全文的关键,找准了理解、把握全文的突破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从表面上看,全文处处都是扣住一个 静 字,但实质上,却处处都反衬自己内心的不 静 ,显然文首的 心里颇不宁静 ,是揭全文之主旨的 文眼 .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 文眼 ,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寻找 文眼 ,即把文中叙述、描写基础上的议论抒情句、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首尾照应的句子等找出来,加以体悟,因为这些句子往往直接透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倾向、写作目的等.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