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飞鸟 2019-07-06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导学案 编制人:黄靖 审核人:胡新波 使用时间:2016-1- 班级:姓名:评定: 教学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预学案】(构建主干知识) 知识点一 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人们先用石刀、石斧砍倒树木,晒干后焚烧,再用石犁翻土播种.

3、距今约七八千年时,松土工具耒耜出现并普遍使用.我国农业进入 耜耕时代 ,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

4、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只是很少使用,主要仍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等工具.人们已经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

5、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商周时,农作物种类更丰富,后来习称的 五谷 均已种植.人们的生活由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注意?古代生产工具的演进趋势:(1)生产工具的数量不断增长,还有品种也不断增加.(2)许多生产工具自身都在不断完善.如从牛力耕犁的出现,到犁壁的发明,再到曲辕犁的产生等.(3)生产工具的进步表现为旧式工具的淘汰和新式工具的诞生. 知识点二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精耕细作的含义: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步推广,开始出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战国出现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促进了农业发展. (2)汉代 :①发明了播种用的工具――耧车.②一些耕犁开始安装翻土碎土的犁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赵过推广大型铁铧犁,这种犁被称为耦犁,到东汉已推广到珠江流域.③汉代还先后出现了 代田法 和 区田法 .④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⑤汉代兴修了漕渠、白渠、龙首渠等重要水利工程. (3)魏晋南北朝时期: ①黄河流域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农业生产技术已经日臻成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农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豆类和谷物轮作可以增产的经验,又发展了间作、套作复种技术,记载了绿肥种植.中国实行轮作和推广绿肥种植比西方早一千多年.②江南地区农业得到开发,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也有较大进步,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成都平原成为重要产粮区.江南的开发为唐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打下了基础. (4)隋唐时期:①农业生产技术继续发展,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②南方水田的精耕细作技术逐步成熟,水稻种植普遍采用育秧移栽等技术.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适应水田和各种土壤的精耕细作.③唐朝创制了筒车,用于灌溉. (5)精耕细作的全面成熟期――宋元时期:①北方旱地农业出现了由畜力牵引的旱地中耕农具耧锄等,便于精耕细作.江南水田精耕细作技术也更为成熟.②宋代推广水旱轮作的稻麦复种制,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③农作物品种交流非常广泛:北方的粟、麦等在江南大量种植,长江流域广种水稻.从越南引进的古城稻也传播到江淮地区.棉花的种植,由福建、广东推广到长江流域.④经济重心的南移.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的稻米产量在全国占重要地位.⑤边远地区农业的开发.辽、西夏、元时期,我国西北、东北等边远地区的农业也都得到了发展. (6)明清时期:①多熟制:北方黄河流域形成了两年三熟制和三年四熟制,南方长江流域发展多种形式的一年两熟制,闽江和珠江流域一些地区形成一年三熟制.②新的品种培育和高产农作物的推广:新的水稻品种大量出现.明代由国外引进的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在清代不断推广种植.③经济作物种植区域的扩大:棉花、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都扩大了,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④耕作技术的进步:由施用自然肥、农家肥发展到施用饼肥,并出现了套耕等方法.⑤生产经验的积累:出现了《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等著名的农学著作. 知识点三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小农经济的含义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提分秘籍】 1.全面认识封建小农经济 (1)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的基本生产模式.③生产主要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④具有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能力的脆弱性. (2)导致小农经济脆弱的因素:①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②封建王朝统治集团腐朽,封建剥削严重.③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 (3)影响:①积极影响:自给自足,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推动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是中国古代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