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人间点评 2019-07-09

15 3.2.2材料选用

15 3.2.3计算荷载

16 3.3 主塔计算分析

17 3.3.1 主塔分析

17 3.3.2 静力分析

18 3.3.3 横向计算

18 3.4 结构设计

18 3.5主塔截面组合应力分析

22 3.6主塔各节点的位移分析

33

第四章 结论46 致谢47 参考文献

49 附图50

第一章 绪论1.1工程概况 小龙湾路为东山新市区杨家圩小龙湾地区规划的一条次干路,西端与现状西门子路对接,将秦淮河两岸实现沟通,为此需在秦淮河上设置一跨河桥梁,经过多轮方案比选论证后最终确定采用三跨双塔双索面的自锚式悬索桥主桥设计.主桥采用双塔双索面自锚式悬索桥,跨径组合为44+96+44=184m,道路与现状河道斜交,斜交角度为5度,桥梁为正桥.主桥主塔总高为35.4m,桥面以上塔高22.6m,主缆成桥线形采用二次抛物线,中跨矢跨比为1/5.5,主缆横桥向中心距18m.加劲梁采用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梁高1.74~2.0m.吊索标准间距为5m,箱梁每5m设置一横梁与吊索对应.主塔基础采用直径为1.5m的钻孔灌注桩群桩基础. 图1-1桥梁布置图(单位cm) 主桥桥面为双向四车道,并设置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其断面布置为:3.5m(人行道含栏杆)+3.5m(非机动车道)+2.5m(侧分带)+15.5m(机动车道)+2.5m(侧分带)+3.5m(非机动车道)+3.5m(人行道含栏杆)=34.5m.桥梁纵坡为2.82%的对称坡,变坡点位于主桥跨中,设置R=1350m竖曲线;

桥面横坡为1.5%,通过调整主梁高度来实现,道路中心线处主梁高2.0m. 1.1.1工程设计依据 1)南京市江宁区发展和改革局文件《关于核准南京江宁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建设小龙湾路跨秦淮河桥梁的工程项目的通知》(江宁发改投字[2010]333号) 2)我院与南京江宁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签署的《南京市江宁区小龙湾路跨秦淮河大桥工程设计合同书》 3)《 小龙湾路跨秦淮河桥梁 初步设计专家评审会会议纪要》(二一一年四月十四日) 4)京市江宁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点通知书(编号:Q―1004017)) 5)东山新市区杨家圩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6)东山新市区中心小龙湾地区概念性城市设计 7)杨家圩地区路网及竖向图 8)江苏科信岩土工程勘察有限公司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1.2设计采用规范 1) 《城市桥梁设计标准则》 CJJ11―93 2)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04 3)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J D62―2004 4) 《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 JTJ 025―86 5)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J D63―2007 6)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 (JTG/T B02―01―2008) 7) 《公路悬索桥设计规范》 (报批稿) 8) 《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 (CJJ69―95) 9) 其他相关国家、地方规范标准和政策法规 1.1.3主要技术标准 道路等级:城市Ⅰ级次干路. 设计车速:主路40km/h, 铺路30km/h. 最大纵坡:2.8%. 桥梁结构设计基准期:100年. 设计荷载:汽车荷载:公路―Ⅰ级;

人群荷载:按《城市桥梁设计准则》 (CJJ11―93)第4.2.1. 抗震设计:抗震预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为0.10g. 航道要求:远期规划为Ⅳ航道,设计采用无倒角的55*7m南京地方标准进行控制,最高通航水为9.80m. 桥梁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二级. 桥梁结构环境类别:Ⅰ类. 10)结构耐久性设计要求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J D062―2004)中1. 07规定的Ⅰ类环境取用. 11)高程系统:吴淞高程系. 12)坐标系:北京1954坐标系统. 1.1.4工程沿线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属河漫滩地貌,场地地势起伏不平. (2)地基岩土工程地质特征 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根据野外鉴别,原位测试和室内岩土工程试验所确定的岩土体成因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性,划分了4个工程地质层,再进一步细分为15个亚层. (3)场地地震效应 本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4)地基液化评价 由勘察资料表明,场地以20米以浅见②―2A层饱和粉砂层,经对J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