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棉鞋 | 2019-07-10 |
1 1.
1编制目的
1 1.2编制依据
1 1.3事件等级分类
4 1.4适用范围
7 1.5工作原则
7 1.6应急预案衔接关系说明
8 2公司概况
10 2.1公司基本情况
10 2.2公司周边环境敏感点
15 3应急组织体系
17 3.1组织体系的构成
17 3.2应急指挥机构
17 3.3应急救援专业队伍
19 4环境风险分析
21 4.1环境风险评价
21 4.2风险评价等级确定
25 4.3最大可信事故及后果分析
26 4.4突发环境事件危害后果分析
29 5预防与预警
30 5.1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30 5.2预警分级与准备
33 5.3预警发布与解除
34 5.4预警相应措施
35 6应急处置
38 6.1应急预案启动
38 6.2信息报告
39 6.3分级响应
40 6.4指挥与协调
40 6.5现场处置
40 6.6信息发布
44 6.7应急终止
44 7后期处置
46 7.1善后处置
46 7.2警戒与治安
47 7.3次生灾害防范
47 7.4调查与评估
47 7.5生产秩序恢复重建
48 8应急保障
48 8.1人力资源保障
48 8.2资金保障
48 8.3物资保障
49 8.4医疗卫生保障
49 8.5通信保障
49 8.6科技支撑
50 9监督与管理
50 9.1 演练
50 9.2宣教培训
51 9.3责任与奖惩
53 10附则
55 10.1名词术语
55 10.2预案解释
56 10.3修订情况
56 10.4实施日期
56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提高公司的防范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建立紧急情况下快速、科学、有效地组织事故抢险、救援的应急机制;
规范处置程序、明确相关职责,对实际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和紧急情况作出响应;
控制环境污染事件危害的蔓延,预防和减小伴随的环境影响,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1.2.1 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1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公告2016年(第72号)》,2016年12月6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关于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2015年3月1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关于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2015年3月1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关于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试行)的公告》,2016年12月6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7月修订),2016年9月1日实施;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年1月1日;
9、《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1日;
10、《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1月8日;
11、《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2014年12月29;
12、《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方法(试行)》环发[2015]4号,2015年1月8日;
13、《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13号,2007年2月28日;
14、《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2013年10月1日;
15、《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2002年 4月30日;
16、《关于督促化工企业切实做好几项安全环保重点工作的紧急通知》(安监总危化[2006]10号)2006年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