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阿拉蕾 | 2019-07-10 |
(二)型以上水库42座,其中:中型水库3座,小
(一)型水库15座,小
(二)型水库24座.有山塘300余座.全县有1个流量以上的主干渠、引水渠总长157公里. 2.1.2气象、水文条件、暴雨洪水特性 (1)气象特性 柳江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1958―2015年)平均气温为20.5°C,年总积温7487.0°C,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10.4°C,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28.5°C,无霜期达335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470.6毫米,最多达2448.2毫米(1994年),年降雨量1345毫米的概率在70%以上,降雨时空的不均性和突发性,造成多雨季和少雨季区分明显,旱涝交替.我县汛期为4―9月.而5―8月这4个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容易出现突发性大暴雨,山洪暴发,江河横溢,浸淹低洼地带的房屋、耕地和作物等. (2)水文条件 我县境内的凤山河、逢吉河、里雍河、王眉河、大桥河、水源河、大渡河等均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水源河与大渡河属红水河水系;
凤山河、逢吉河、里雍河、王眉河、大桥河属柳江水系.龙江河与柳江河年水位变幅可达20多米,一旦受上游洪峰影响加上本地又出现大暴雨,造成外洪内涝会直接威胁到流山、洛满、里雍、白沙等镇沿河、沿江村屯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由于大渡河口离柳江与红水河交汇处较近,会出现河水倒灌导致穿山镇五道、板塘以及思荣等村委的一些村屯遭受洪涝灾害. (3)暴雨洪水特性 我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属于石山丘陵地区,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地表土浅薄.山洪暴发的主要特性是由于降雨,地表湿度容易饱和,一旦遭受大暴雨,很容易引起山洪暴发,具有来势凶猛、暴发快的特点.柳江的洪水成因主要由柳江流域暴雨径流汇流而成,常由峰面低槽、低涡、切变线等暴雨天气系统在干、支流上形成暴雨中心,暴雨同步机会多、强度大,雨区反复移动,使干、支流洪水洪峰遭遇、迭加,形成汇流,注入我县境内河段,极易造成洪水灾害. 2.1.3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与地层岩性、水土流失情况 我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8°53′―109°45′,北纬23°54′―24°33′,版图形状大致是向西南突出的扇形.其西北―南东向弧长约80公里,北东―南西向扇宽30多公里,柳江河与红水河的分水岭就处于这条弧带内.全县地势为西南高,标高300―600米,最高峰大仁山标高702米;
东北次之,标高100―400米,最高的三伯岭标高473米;
中部、南部地形较平坦,高程100―200米.地形起伏较大,地貌类型多样,以石灰岩岩溶地貌为主,境内石峰林立,重峦叠嶂,孤峰平原与峰林谷地交错分布.县内地层岩性有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和第四纪系等地层岩性,其中石炭系地层岩性分布较广,遍及全县.岩性以硅质岩、硅质灰岩、泥灰岩、泥岩、砂岩为主. 我县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为36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4.7%,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穿山镇柳锰矿区、八一矿区及穿山、里雍、白沙、土博等镇的陡坡耕作区,进德、成团、百朋、里高等镇的取土、采石区.全县水土流失类型以面蚀、沟蚀为主,有少部分重力侵蚀.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土体结构变坏,危害水利工程,造成河道淤积,河床抬高. 2.2 社会经济情况 2.2.1行政区划、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全县有12个镇,127个行政村,1203个自然屯,15.17万户,56.3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08万人,占总人口71.1%. 2.2.2本县内耕地面积、产业结构、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收入情况.全县耕地面积129.19万亩.以打造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一乡一品为载体,大力发展城郊型现代农业, 八桂一都米 、 百朋玉藕 享有盛誉,双季葡萄荣获 中华名果 称号.旅游资源丰富,初步形成了 百里柳江 沿江景观旅游带和乡村农业观光旅游带的发展格局.发展工业条件得天独厚,全县现有工业企业57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5家,上亿元企业53家.2015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