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52276522 | 2019-09-16 |
根据《中共铜陵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本纲要,主要阐明 十三五 期间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是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各级政府依法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一章 十二五 发展回顾 十二五 期间,全市上下坚持在转型中发展、在发展中转型,努力拼搏、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区域发展迎来新格局.区划调整使铜陵发展空间得到拓展,城市布局得到优化,拥江发展成为现实;
京福高铁、宁安高铁、铜陵长江公铁大桥、铜南宣高速建成通车,庐铜铁路、铜无巢高速加快建设,综合交通网络逐步形成,区位优势更加凸显.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预计 十二五 GDP总量是 十一五 的2.04倍(含枞阳县,下同),财政收入总量是 十一五 的2.03倍.转型发展实现新突破.连续两年获得全国资源枯竭城市绩效评估优秀等次第一名,成为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循环经济示范创建市和国家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市.枞阳县连续三年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成功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完成186项改革任务,理顺了投融资、招投标和土地管理等领域体制机制,社区 三减一加强 、棚户区改造 房票 安置、警务机制、医联体和教联体等改革举措富有特色、卓有成效.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对外开放进一步拓展深化.事业发展呈现新气象.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各项事业持续进步,市体育中心、博物馆新馆、文化馆新馆、图书馆新馆等全面建成,荣膺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市,夺取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长安杯 ,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市等称号,跨入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行列.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预计2015年全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0050元、10810元,居全省第3位、第9位;
强力推进环境治理修复,全市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人民群众的自豪感、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第二章 十三五 发展面临形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我市加快发展面临诸多有利因素.国家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我市大交通格局初步形成,有利于发挥人力、岸线、矿产、农业和文化旅游资源比较优势;
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将为我市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国家大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互联网+ 行动计划等,将逐步释放我市近年来积蓄的发展能量,有利于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
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将进一步挖掘经济增长潜力.未来五年,仍面临不少压力和挑战,发展不足、发展不优、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人才和新增长点支撑不足;
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金融、就业、稳定等领域的潜在风险集聚;
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修复和治理任务繁重;
推动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持续优化基本公共服务、扶贫攻坚任务较重;
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法治铜陵建设亟待加强. 综合判断, 十三五 是铜陵加快转型发展、优化经济结构的关键期,是深化改革创新、蓄积发展势能的关键期,是促进协调发展、完善治理体系的关键期,是破解各类难题、化解风险隐患的关键期,是推动共建共享、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关键期.我市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总体上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
第三章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全面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 抢占竞争制高点、争当发展排头兵 的目标定位,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走创新转型、绿色转型、文明转型之路,集中力量打好转型升级、环境治理、深化改革、扶贫脱贫攻坚战,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建设富有实力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城市、富有魅力的山水园林城市和富有向心力的人民满意城市. 立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十三五 发展要突出把握 五大重点 : 以铜为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产业延伸和产业替代相结合,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注重稳定性与成长性并行,高水平推进铜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提升产业竞争力、控制力、吸引力和要素配置能力,促进铜产业迈向中高端.利用铜基新材料发展先进制造,实现二次转型,打造更多更强的高成长性产业,形成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以港兴市,推进港城一体发展.统筹规划生产、生活、生态岸线,整合利用港口资源,着力打造现代化、专业化、规模化的港口企业,建设临港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完善以港口为中心的铁公水联运体系,提升产品集散中转和物流配送能力,做大做强港口经济. 以绿为核,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用足用好各类政策平台,从体制机制层面有效引导,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治理修复,特别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做好绿色经济文章,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以城带乡,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推动公共服务向全域和常住人口覆盖,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以文化人,汇聚强大精神动力.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创新精神中建构文化空间,淬炼城市品质;
在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和创新文化产品中推动以文化人,提升市民素质;
在接地气贴民心、落细落小落实中积细流成江河,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汇聚建设幸福美丽新铜陵的强大合力.
第四章发展战略 转型发展.增强定力、坚定信心,多策并举、稳中奋进,打好转型发展的 组合拳 ,特别要强化创新在全市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大力推动城市整体转型. 协调发展.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牢以人为核心的城市观,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划,大力支持县域加快发展,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军民融合发展,持续加强精神建设,不断提升民生福祉、凝聚精神力量,激发全市人民同心扎实苦干、合力攻坚克难. 拥江发展.抢抓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坚持面向长江、南北联动,统筹功能定位,优化空间布局,把岸线资源保护好、利用好,谋划和推动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推进合铜发展走廊和铜陵江北港新区建设.
第五章发展目标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条件和要求,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打造 四个富有 新铜陵. 转型发展走在前列.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到2018年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到2017年提前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35%,现代农业特色彰显,新产业新业态引领作用凸显,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建成千亿元产业2个,百亿元产业7个,铜陵有色跻身世界500强,铜化集团进入全省20强行列.创新驱动成为发展主引擎,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争创国家级创新型城市.继续在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领域积极探索创新,建成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城市.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国土空间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县区职能任务更加明晰,形成布局科学、分工合理、各具特色、互动共进的区域发展格局,皖中南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巩固.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质量明显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以上,城乡和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等方面差距进一步缩小. 多规合一 试点成效明显,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山水林田湖 共生共存、共促共进的理念牢固树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建立.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持续加大,全社会环境意识持续增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水平持续提升.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达27%,生态城市发展健康指数全国领先,长江铜陵段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能源资源使用效率不断提高,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大气、水、土壤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进一步提高,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坚持把文明创建作为城市转型的重要内容和精神内核,摆在高屋建瓴的位置来抓,使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现行标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中等收入人口比重提升.就业岗位更加充分,创新创业蔚然成风,劳动关系更加和谐.教育、文化、卫生、社保、养老、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继续保持全省先进行列. 治理体系趋于完善.着力构建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人民民主更加健全,平安建设基础更加牢固,法治建设体系更加完善,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确保全市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第二篇优化城乡空间结构,构建发展新格局 深化主体功能区战略,贯彻落实 一尊重、五统筹 总体要求,调整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国土开发格局,促进江南江北融合发展,形成符合主体功能区要求的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实现由沿江发展到拥江发展的空间战略转变.
第六章落实主体功能分区 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明确主城优化发展区、东部新城重点发展区、合铜走廊重点发展区、枞阳重点发展区、枞阳生态与农业发展区、凤凰山生态发展区、胥坝―老洲生态与农业发展区 七大功能区 . 图铜陵市域七大功能区划分 主城优化发展区.主要包括铜官区、郊区、义安区五松镇、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良、交通便捷、综合服务功能辐射全市的都市中心.加快铜官区、郊区棚户区改造,深入推进滨江岸线整治,提升城市品质.促进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西湖新区产城融合发展. 东部新城重点发展区.主要包括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金桥经济开发区、国家铜陵农业科技园区、东部城区、铜陵北站站前区.依托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金桥经济开发区和高铁站区,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合铜走廊重点发展区.主要包括郊区西部和周潭镇、横埠镇、陈瑶湖镇、老洲镇、普济圩农场、钱铺乡和白梅乡.该区是全市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心,加快江北港新区建设,承接主城区转移出的部分产业,拓展铜陵既有的产业链,做大做实合铜发展走廊,推动产业与人口同步聚集,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专栏3合铜发展走廊 以合肥、铜陵两市为起点,依托3个国家级开发区、13个省级开发区,沿合铜黄高速公路、京福高速铁路两侧布局,在合肥、铜陵两市之间长160公里区域,按照整体规划、分期开发的思路,规划建设若干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工业经济,逐步联点成线,形成以铜陵为起点,经枞阳、庐江、无为、肥西、合肥带状工业经济走廊.据测算,合铜发展走廊核心区面积约3500平方公里,可用于工业走廊建设土地约2000平方公里.合铜发展走廊区域内已经规划或正在建设的重点项目有:北沿江高速、北沿江铁路、庐铜宣铁路、庐铜铁路、G
347、合铜一级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