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star薰衣草 2019-07-15

潘教授在著作中列举了不少科学上的例证,解释佛教的重要思想,说明了科学愈发达,则愈能印证佛法的合理性与真实性.如《阿含经》中记载:「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透过科学仪器,便可证实此言非虚.而爱因斯坦说明宇宙是三度空间、一度时间的四度时空连续区的相对论说法,与佛教对时空的体认,所谓「因物故有时,离物何有时」的无客观存在的理论是相同的,无怪乎梁启超先生会说:「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佛教是理性的宗教,佛法是智慧的学问. 放眼学术界,不少科学家、哲学家都热衷于研究佛学,究其因素,正如王恩洋先生所说:「佛法是最哲学的宗教,又是最科学的哲学.它是理论与行为一致的,它是悲愿与智慧合一的,它是无我无神的,它是普度一切众生的.」 熊十力先生精通佛学、儒学和西洋哲学,所著的《佛家名相通释》,不但可视为佛教法相唯识学的小辞典,亦因融有中印哲学而称誉世界;

另外还有章太炎先生的《告佛子书》、牟宗三先生的《佛性与般若》、唐君毅先生的《中国佛学中之判教问题》、台大李嗣涔教授的《难以置信》等,这些有关佛学研究的著名作品,说明了科学家和学者对探讨佛学思想的热诚. 在《佛教与人生》一书中,潘教授除了以科学、哲学的角度印证佛教的思想外,更在字 行间提醒读者要决心远离痛苦烦恼的根源妄想执 .读者若能从潘教授「理事无碍」的「般若妙用」中体会佛法的人间化、生活化,一定能具正知正见,进而生活美满,家庭幸福. 潘宗光教授学佛的精进度与其治学精神是旗鼓相当的.我喜见他以弘扬佛法为已任,广结善缘,遍撒菩提种子,如此精进不懈,他朝必然可使人间得见净土,佛国现前. 于台湾南华大学 二零零一年六月 序 净慧法师 潘宗光先生先着《心经与生活智慧》,以深入浅出、明白晓畅之文字,发辉般若奥义,颇受学界欢迎,洛阳纸贵,一版再版.今又着《佛教与人生》一书,蒙远道以书稿见问,幸先读为快.潘先生在书中紧扣佛教与人生之主题,就二者之密切关系,婉婉道来,言近旨远,言简意赅,对于当今时代弘法利生而言,实为当机之作. 讲到佛教,过去太虚大师有过这样的诠释:佛教「由佛陀圆觉之真理与群生各别之时机所构成」.故佛教有两大原则:「一曰契真理,二曰协时机.」非契真理则失佛教之体,非协时机则失佛教之用.契理契机,体用双彰,方为佛陀出现世间之本怀,亦即佛教弘传于世之使命.佛教能够历久不衰、历久弥新,究其根本实在此也. 佛陀之教法流传二千余年之久,经过不同时空环境的历练,在其自身发展的漫长岁月中形成了诸多特性,就其要者而言,有以下诸端:(1)教主人格的庄严性,(2)教义体系的完整性,(3)教团组织的稳定性,(4)教化目标的利他性,(5)终极关系的圆满性,(6)佛与众生的平等性,(7)不同文化的包容性,(8)不同时空的适应性.这应是佛教最具代表性的一些特征,也是佛教契理契机原则的具体落实. 讲到「人生」,佛教虽是普为一切有情所设,但以人为中心,人是十法界中迷悟升沉的枢,四圣六凡皆以「人道」为起点. 根据《长阿含经》卷二十《世纪经》所说,人类有三事优胜于诸天: 一者勇猛强记,能造业行;

二者勇猛强记,勤修梵行;

三者勇猛强记,佛出其土. 《立世阿毗昙论》说人类有八大优势: 一聪明故,二为胜故,三意微细故,四正觉故,五智慧增上故,六能别虚实故,七圣........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