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棉鞋 | 2019-07-16 |
31 21
6 ――
180 2008
24 24
51 18
32 22
7 ――
178 2009
26 25
49 18
33 22
6 ――
179 2010
28 29
30 20
35 25
6 25
198 2011
26 31
27 20
37 25
7 25
198 2012
27 31
27 20
37 26
7 25
200 2013
26 31
26 21
37 25
7 25
198 合计
457 418
752 309
523 339
90 100
2988 图1 杰青基金 设立以来各学部资助人数比例
二、主要成效 20年来, 杰青 在凝练科学目标、把握科学前沿、引领学科发展、解决关键科技问题、抢占科技制高点、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效.
(一)遴选并培育了一批领军人才,促进中国科学国际影响力的显著提升. 1.打造基础研究高端领军人才库,培育出创新能力强、结构合理的研究梯队. 在 杰青基金 等科学基金和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持下, 杰青 们大多成为各自领域内的权威专家和学术带头人,并逐步发展成为我国科学事业发展的领军人物,其中有部分 杰青 当选为院士,这从一个角度彰显了 杰青基金 在培育杰出青年人才方面的独特作用和显著成效.自 杰青基金 成立以来,1994-2013年间共增选10批中国科学院院士,目前有475人(按2014年2月数据统计),其中获得过 杰青基金 资助的有142人,占总数的29.89%.现年60岁(含)以下的院士中,81.82%曾获得过 杰青基金 的资助;
现年41-50岁年龄段的院士中,92.16%曾获得过 杰青基金 的资助(见表2).通过统计 杰青基金 实施以来每届增选院士中 杰青 的数量可以看出,增选院士中 杰青 的数量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数量上由1995年的1人增长到2013年的36人,比例从最初的2%增长到2013年的67.92%;
自2007年以来的院士增选中,已连续4届超过一半以上的院士曾获得 杰青基金 资助(见图2).同时,通过调研获知,绝大多数院士在申报院士中的代表性成果大多来自于 杰青 期间或是 杰青基金 研究工作的深化.以上充分表明 杰青基金 所选拔和培养的科技人才确实是我国最高端人才的主要资源库,体现了我国科学事业领军人才的水平. 图2 杰青基金 建立以来每届增选院士中 杰青 比例 图3 杰青基金 实施以来每届 杰青 中院士比例 表2 不同年龄段院士中 杰青 人数及比例 年龄段(岁) 院士总人数 非 杰青 数 杰青 人数 比例 41-50
51 4
47 92.16% 51-60
114 26
88 77.19% 61-70
68 61
7 10.29% 71-80
184 184 ―― 0.00% 81-90
56 56 ―― 0.00% 91-100
1 1 ―― 0.00% 91-101
1 1 ―― 0.00% 20年来, 杰青基金 培养了科学研究前沿领域的一代英才,为中国科学发展打造了一支能力突出、结构合理的科研梯队,也涌现出陈竺、白春礼、杨卫、王恩哥、李家洋、李静海、丁仲礼、郑南宁、刘德培等一批在科学界担任重要领导岗位,引领中国科学发展的战略家.总体来看, 杰青 人才的成长体现出三个阶段性特征:第一, 杰青 在获得资助9-15年后,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成为院士(其中大部分集中在40-60岁之间,见图4),绝大多数成为国内相关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并在国际学术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比如,1995年 杰青 席南华,2009年当选中科院院士,2007年获得建国以来代数领域唯一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成为我国代数领域的领军人物.第二, 杰青 在获得资助6-10年后,大多成为某一研究方向的带头人,是基础科学研究的前沿主力军.第三, 杰青 在获得资助3-5年后,大多成为所在单位和领域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在获得资助期间,大多凝练出了重要学术方向和重大科学问题.同时,通过统计每一届 杰青 中成长为院士的数据发现,近年来青年学者获得 杰青基金 资助后当选院士的时限呈现出缩短的趋势,有的 杰青 在获得资助2年后便成为院士.统计显示, 杰青 在获得资助成长为院士大概有三个高峰:一是获得 杰青基金 后第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