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芳甲窍交 | 2019-07-16 |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燕喜亭记 太原王弘中在连州,与景常、元慧游.异日,从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间,上高而望,得异处焉.斩茅而嘉树列,发石而清泉激,辇粪壤,燔卖琚;
却立而视之:出者突然成丘,陷者呀然成谷,洼者为池而缺者为洞,若有鬼神异物阴来相之.自是,弘中与二人者晨往而夕忘归焉,乃立屋以避风雨寒暑. 既成,愈请名之.其丘曰 俟德之丘 ,蔽于古而显于今,有俟之道也;
其石谷曰 谦受之谷 ,瀑曰 振鹭之瀑 ,谷言德, 瀑言容也;
其土谷曰 黄金之谷 ,瀑曰 秩秩之瀑 ,谷言容,瀑言德也;
洞曰 寒居之洞 ,志其入时也;
池曰 君子之池 ,虚以钟其美,盈以出其恶也;
泉之源曰 天泽之泉 ,出高而施下也;
合而名之以屋曰 燕喜之亭 ,取《诗》所谓 鲁侯燕喜② 者颂也. 于是州民之老,闻而相与观焉,曰: 吾州之山水名天下,然而无与'
燕喜'
者比.经营于其侧者相接也,而莫直其地. 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遗其人乎?弘中自吏部郎贬秩而来次其道途所经自蓝田入商洛涉淅湍临汉水升岘首以望方城出荆门下岷江过洞庭上湘水行衡山之下由郴逾岭.猿,鱼龙所宫,极幽遐瑰诡之观,宜其于山水饫闻而厌见也.今其意乃若不足.《传》曰: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弘中之德,与其所好,可谓协矣.智以谋之,仁以居之,吾知其去是而羽仪③于天朝也不远矣.遂刻石以记. (取材于《韩昌黎文集校注》) 【注】①燔卖:烧掉直立和倒伏的枯木. ②燕喜:同 宴喜 ,宴饮喜悦.《诗・鲁颂・s宫》: 鲁侯燕喜,令妻寿母. ③羽仪:《易?渐》中有语 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旧时因以 羽仪 比喻居高位而有才德,被人尊重或堪为楷模. 8.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景常、元慧游 游:游览,游玩. B.其丘曰 俟德之丘 俟:等候,等待. C.而莫直其地 直:通 值 ,认识到……的价值. D.宜其于山水饫闻而厌见也 饫:饱,多.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上高而望,得异处焉. 他们登上高地向远处看,发现了一个奇特的地方. B.既成,愈请名之. 亭屋建成后,(王弘中)请求韩愈(我)给这些景观命名. C.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遗其人乎? 大凡上天创造出佳境而大地保藏它,为了要送给那应得到它的人吧? D.智以谋之,仁以居之. 他依凭自己的智慧得到燕喜亭佳境,又依凭自己的仁德居住在那里.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燕喜亭所在地原来一直处在被埋没的状态,直到后来为王弘中一行人所发现. B.文中燕喜亭各景的命名,有些着眼于景观的外在,有些侧重于表明主人德行. C.王弘中已重新得到朝廷起用,不久将离开燕喜亭,作者期待他成为朝臣表率. D.作品虽关涉山水风光,但是并不以描摹为重点,而是以其来映衬人物的品德. 12.《燕喜亭记》中说: 弘中之德,与其所好,可谓协矣. 意思是说, 王弘中的'
品德'
,同他的'
所好之物'
是协调一致的 .对于这种现象,你有什么看法?结合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作具体分析.(不少于200字)(12分)
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14分. 13.阅读下面宋诗,完成①②题. 梦寻梅??(宋)方岳① 野径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 马蹄残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 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 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②侍玉华③. 【注】①方岳:字巨山,号秋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 ②金貂:汉代的宫饰. ③玉华:宫殿名.也有人认为 玉华 指精美的玉石. ①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的 野径 隐者家 及 岸沙 带溪斜 等词语,点出了梅花生长环境的幽美和僻静,也从侧面表现出梅花高雅脱俗的特质. B.颔联中 六千里 表明寻梅过程的执着与艰辛, 三四花 则与之形成对照,突出了梅花的可贵,也透露出梦中人寻梅有获后的欣喜. C.尾联中 烟雨蓬茅 和 金貂 玉华 对举,有 实 和 虚 的对比,也有 取 和 舍 的对比,其中反映出诗人的志趣追求. D.紧扣诗题 梦寻梅 中的 梦 字,全诗用梦境来刻画诗人寻梅的历程以及赏梅中的欢乐,烘托了这样一种生活带给诗人的怡然自足. ②本诗题为 梦寻梅 ,而颈联两句却是写 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 ,似乎与 梅 没有关联,如何理解?(5分) 14.在下面文段中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1道小题)(6分) ① 记,在古代是一种散文文体.它可以写景状物,如《小石潭记》中写鱼: 倘徊欢,m尔远逝,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中写世外桃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如《醉翁亭记》中描写朝暮景致的不同:云归而岩穴暝. 写百姓生活的平和: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 还写作者的感慨: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还可以因事见理,如《游褒禅山记》中说: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而人之所罕至焉,这些作品的内蕴,直到今天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 ② 《毛诗序》中说: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以诗来审视诗人的情致,既可以是 《归园田居》中的闲适: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也可以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朋友关切: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也可以是《春夜喜雨》中的济世意蕴:当春乃发生. 还可以是《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的不懈追求与旷达超脱:谁怕?历史上许多贤人志士的情操与怀抱,就在代代相传的文字吟咏之中,不断影响着每一位阅读者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