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sunny爹 | 2019-07-27 |
第一章 总则1
第二章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3
第三章 空间发展战略
4
第四章 三区三线划定与管控
9
第五章 城乡发展
15
第六章 生态环境保护
29
第七章 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
36
第八章 基础设施
37
第九章 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43
第十章 历史文化保护
47 第十一章 综合防灾减灾
48 第十二章 集中建设区
50 第十三章 行动计划
64 第十四章 规划实施保障
64 总则规划目的 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和开发效率,解决各类空间性规划重叠冲突、部门职责交叉重复等问题,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构建与自治区空间规划上下统
一、分级管理、相互衔接的空间规划体系,结合西吉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形成定位清晰、功能互补、集聚开发、分类保护的一张蓝图,编制本规划.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5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
4.《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同意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展省级空间规划(多规合一)试点的通知(中改办发[2016]12号);
5.《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6.《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08-2020年)》;
7.《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8.《宁夏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2012-2020年)》;
9.《宁夏回族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2014-2030年)》;
10.《宁夏回族自治区镇村体系规划(2012-2020年)》;
11.《宁夏回族自治区空间规划编制指引(试行)》;
12.《宁夏回族自治区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试行)》;
13.《宁夏回族自治区空间规划(2016-2035年)》;
14.《固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
15.《固原市空间规划(2016-2035年)》;
16.《西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7.《西吉县县城总体规划(2011-2030年)》;
18. 以及西吉县其它相关资料等.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固原市第四届三次全会、西吉县第十四届三次会议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科学划定 三区三线 ,注重开发强度管控和主要控制线落地,使经济社会布局与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优化空间结构与集约高效开发相一致,立足现实基础与满足长远需要相结合,强化空间约束与促进经济发展相统一,提升区域整体发展效益,构建和谐发展美好家园,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西吉县辖区全域,面积为3129.4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6-2035年,基期年为2015年. 其中,近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5年.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西吉县资源环境承载力总体超载,为橙色预警区. 土地资源方面,土地资源压力指数小,为绿色无警区;
水资源方面,水资源开发利用量超载,为橙色预警区;
环境方面,污染物浓度超标,为红色预警区;
生态方面,生态系统健康度低,为蓝色预警区;
重点生态功能方面,水土保持功能中等,为绿色无警区. (详见资源环境承载力专题研究报告)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对西吉县地形地势、交通干线影响、区位优势、人口聚集度、自然灾害影响、可利用土地资源、环境和水资源8项指标进行基础评价和集成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全县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划分为4个等级.(详见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专题研究报告) 一等为最适宜开发区域,主要分布在葫芦河川道区,主要包括吉强镇、将台堡镇、兴隆镇等,面积为126.58平方公里. 二等为较适宜开发区域,主要分布在除火石寨乡和震湖镇外的其他乡镇,面积为292.08平方公里. 三等为较不适宜开发区域,主要分布在除火石寨乡和震湖镇外的其他乡镇,面积为1477.43平方公里. 四等为最不适宜开发区域,主要分布在火石寨乡和震湖镇的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分布区等区域,面积为1233.32平方公里. 综合评价 综合分析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与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全县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差异. 葫芦河川道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人口聚集度高,经济发展基础较好,总体适宜开发. 西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交通相对便捷,人口聚集程度低,水资源匮乏,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相对较少,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基础相对较差,环境容量小,总体较不适宜开发,局部地区具备开发条件,应以点状城镇化发展为主,限制高强度开发. 东北部土石山区,交通条件一般,人口稀少,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少,生态环境较好,属于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但经济发展基础差,剩余环境容量较小,总体应控制开发,以生态保育为主. 空间发展战略 发展定位 宁南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县、宁南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宁南著名生态休闲度假之都、宁南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1、宁南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县 一是推进特色产业升级,依托西吉优质的养生、人文等资源,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生态型加工业和幸福型服务业.二是促进三产联动融合发展,深入发掘生态和特色产业价值,以旅游和互联网为载体,大力引导和推动农业、工业、服务业向彼此延伸,促进一二三产业联动融合发展.
2、宁南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坚持生态优先,推动资源由均衡配置向区域集聚转变,划定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实施最严格的空间管控,构筑宁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3、宁南著名生态休闲度假之都 一方面大力创建宁夏全域旅游示范区,把大旅游、大健康产业作为西吉实现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的战略支柱产业,探索全区域、全要素和全产业链旅游业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
二是打造红色教育品牌,通过塑造和强化 红色西吉 特色品牌,打响 天高云淡六盘山、多彩西吉分外娇 的旅游宣传品牌,打造具有丰富人文底蕴、浓郁人文情怀与魅力的 休闲度假旅游 城市.
4、宁南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充分发挥西吉县产业、人才、资本、信息、商贸、服务等要素集聚功能,以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以吉德慈善产业园区为平台,着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加大品牌培育和地理商标认证,促进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把西吉建成宁南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建设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社会生态相统一的美好家园,努力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并向现代化迈进. ――经济繁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到2020 年,地区生产总值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人口和经济持续向葫芦河流域有序集聚,空间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到2035年,葫芦河流域成为西吉重要的产业集聚地和人口流入地,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突破,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基本实现经济发展与信息化、城镇化深度融合,经济、人口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在空间上均衡协调. ――民族团结.到2020 年, 三个离不开 五个认同 思想深入人心,民族宗教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局面进一步巩固.到2035 年,民族宗教政策更加成熟定型,宗教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大幅提升,宗教关系更加积极健康,宗教领域保持和谐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安定的局面更加稳固. ――环境优美.到2020 年,生态环境优化取得突破性进展,森林覆盖率达到18%,县域III类水体比例达到75%以上,万元GDP能耗、碳排放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指标以内,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 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县域III类水体比例保持在100%,集约、绿色、低碳、循环的资源利用体系基本形成,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基本完善,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走在西部前列. ――人民富裕.打造全区脱贫攻坚示范区,到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摘帽,解决全县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达到全自治区平均水平,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到2035年,城乡居民收入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更加殷实,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享有更充分的就业,更好的教育,更高的卫生与健康服务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实现. 发展战略
1、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创新区域合作模式,围绕特色食品、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农副产品加工等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区域合作.推进产业转型发展提质增效,实施特色产业品牌工程,重点发展草畜产业、林下经济、旅游业等产业,大力发展草畜、马铃薯、特色蔬菜以及小杂粮等特色农产品,打造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做大做响 马铃薯之乡 品牌.强化区域交通物流功能、区域旅游服务功能、区域综合服务功能,坚持山川统筹、城乡融合,优化生产力布局,引导人口、产业、设施、创新等要素向川道集聚,形成 川道集中,以川带山 的发展格局.
2、生态立县、绿色崛起 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发展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西吉,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生态安全作出贡献.把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一级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坡度大于25%的山地、400毫米降水量适宜造林区域、生态公益林、主干河流、水库、湿地、地质灾害敏感区、水土流失高敏感地区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统筹实施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构筑以月亮山为重点的生态安全屏障.
3、精准脱贫、产业富民 在精准脱贫上下功夫,统筹实施 五条脱贫路径 和 十三项脱贫行动计划 ,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大力发展西吉特色产业,把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富民优势,多发展适销对路、能给老百姓带来 真金白银 的致富产业,多实施一批增加老百姓收入的 短平快 项目,加快移民安置区发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管理有效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指标体系 围绕空间规划的改革试点任务,衔接规划、国土、环保、林业等各部门规划,本次规划从经济社会发展、空间管控、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四个方面选择了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形势发展要求、适应当前国家发展要求的25项指标,以实现科学发展而提出西吉空间规划目标指标体系.(见附表1) 空间格局 结合产业发展和县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未来发展潜力等,强化空间规划布局衔接,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布局,提升西吉县空间结构,形成 一带三区,一核五心 的总体空间格局. 一带:指沿葫芦河城镇发展带. 三区:指葫芦河川道经济核心区、西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东北部土石山区. 一核:指吉强镇县域经济发展核心. 五心:指兴隆镇、将台堡镇、新营镇(撤乡建镇)、震湖镇(撤乡建镇)、偏城镇(撤乡建镇)5个重点地区发展中心. 三区三线划定与管控
第一节 三类空间 生态空间 生态空间是指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滩涂、荒地、荒漠等.对于坡度小于15度的荒草地,作为耕地补充后备资源.同时适度的坡改梯并配套生物工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 规划至2035年,西吉县生态空间总面积为1278.4平方公里,占县域总面积的40.85%.具体包括生态红线区以及没有划入生态红线的主干河流及堤围、水库及水源林、牧草地、生态公益林. 农业空间 农业空间是指以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为主体功能,承担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生活功能的国土空间,主要包括永久基本农田、一般农田等农业生产用地,以及村庄等农村生活用地. 规划至2035年,西吉县农业空间总面积为1823.4平方公里,占县域总面积的58.27%.受地形地貌等因素影响,农业空间分布较为分散. 城镇空间 城镇空间是指以城镇居民生产生活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城镇建设空间和工矿建设空间,以及部分乡级政府驻地的开发建设空间. 规划至2035年,西吉县划定城镇空间面积为27.6平方公里,占县域总面积的0.88%.城镇空间主要包括中心城区、兴隆镇、平峰镇、将台堡镇等城镇建设空间、建设预留区以及宁夏吉德慈善园产业集中建设区.
第二节 三条控制线 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 规划至2035年,西吉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907.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9.01%.主要包括火石寨丹霞地貌自然保护区、党家岔震湖湿地保护区、月亮山水源涵养区、国家1级生态公益林等.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法确定的不得占用、不得开发、需要永久性保护的耕地空间边界. 规划至2035年,西吉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面积为1170.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7.4%.均匀分布在除火石寨和沙沟乡以外的其他乡镇. 城镇开发边界 城镇开发边界是指为合理引导城镇、工业园区发展,有效保护耕地与生态环境,基于地形条件、自然生态、环境容量等因素,划定的一条或多条闭合边界,包括现有建成区和未来城镇建设预留空间. 规划至2035年,西吉县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面积为18.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0.58%.主要包括中心城区、兴隆镇、平峰镇、将台堡镇等集中建设区、发展备用区以及宁夏吉德慈善园等独立产业园区.
第三节 管控要求 分类管控 生态保护红线将生态空间分为生态保护红线区和一般生态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将农业空间分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区和一般农业区,城镇开发边界将城镇空间分为城镇开发建设区和城镇开发建设预留区.
1、生态保护红线区管控 火石寨丹霞地貌自然保护区、党家岔震湖湿地保护区、月亮山水源涵养区、国家1级生态公益林等生态保护红线一经划定,必须确保保护性质不转换,生态功能不降低,空间面积不减少,管理责任不改变.原则上按照禁止开发区域、生态功能重要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敏感区域不同要求进行管理,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严禁任意改变用途,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占用和改变用地性质.禁止新建农村居民点,逐步推进生态移民,有序推动人口适度集中安置,降低人类活动强度,减小生态压力. 在不影响主体功能定位前提下,因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保障项目建设等需要调整的,由自治区政府组织论证,提出调整方案,按程序报批.因国家重大战略资源勘查需要,经依法批准后予以安排勘查项目. 禁止开发区域实行最严格的管控措施,禁止任何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依据划定名录所涉及的各类管理规定进行严格管理.生态功能重要区域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