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xiaoshou | 2019-09-25 |
(一)理论课程 中国文化概论…04 大学写作…11 艺术美学…23 书法专业导论…31 古代汉语…33 中国书法史…37 中国美术史…43 篆书技法(1)50 隶书技法(1)54 楷书技法(1)58 行书技法(1)62 篆刻技法(1)65 文字学基础
70 摄影基础…73 楷书技法(2)77 16.
行书技法(2)80 17.国画(花鸟1)83 18.篆书技法(2)87 19.书论选读…90 20.国画(山水1)94 21.草书技法(1)97 22.隶书技法(2)100 23.草书技法(2)103 24.篆刻技法(2)105 25.国画(花鸟2)108 26.国画(山水2)112 27.篆刻史论
115 28.中国画论…119 29.楷书创作…125 30.篆、隶创作…129 31.行、草创作…132 32.篆刻创作…135 33.论文写作(书法)139 34.诗词,楹联基础…142 35.古代文学作品鉴赏…145 36.民间美术赏析…149 37.数码影像后期处理…154 38.平面设计…157 39.书画装裱
160 40.美术字…163 41.美术教学论…166 42.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改革与创新研究…170 43.美术鉴赏
173 44.儿童画创作与教学
179 45.技能训练
184
(二)集中专业实践课程 46.考察
1 187 47.考察2…189 48.毕业创作…191 49.毕业论文
192 美术学院书法学专业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一、说明适用专业 书法学专业 先修课程 无总学时32 总学分2
(一)本课程的目的、要求 中国文化概论的教学目的:一是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华先民在各类文明创建上广博而精湛的建树,正确理解和分析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文明的渊源,提高文化创新的信心和本领;
二是深入地了解国情.通过中国文化史的学习和研究,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国情的历史方面,就能加深对国情现实方面的理解,从而加强对两个文明建设必要性、迫切性和个人责任感的认识.三是能够为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提供历史的经验和素材.四是通过本课程教学,补充学生知识链条的缺失,和先修课程中国通史、中国文学史等课程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
(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作为大学文科课程之一的古代文化概论,文化则主要指第二义;
在第二义范围里,文化史也有和其他学科的分工问题,所以讲授中,一方面教者应当避免与中国通史、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学史等课程内容重复,另一方面要把这些课程所不能容纳,或语焉不详,或不作为重点讲授,而为探讨中国古代文化所必须研究的问题讲清楚,从具体的材料出发,引申出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精神.
(三)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与讨论法为主,辅之以文化实地调查.
(四)考核方式 考查:以平时作业平均分记学期成绩.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章节 教学内容 学时安排 备注
1 绪论
2 2 社会
2 3 政治
2 4 经济
2 5 哲学
2 6 宗教
3 7 礼俗
3 8 衣食
2 9 科技
2 10 教育
2 11 语文
2 12 艺术
4 13 文学
4
二、大纲内容
第一章 绪论1. 中国文化生成的地理条件 中国历史疆域;
自然地理特征;
地理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 中国文化生成的经济条件 分散的个体农业经济;
农业经济对社会发展及民族精神的影响.北方游牧经济对农业经济的冲击. 3. 中国文化植根的社会结构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模式;
宗法社会;
乡里情谊;
熟人 圈子. 4. 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特征 多样性与不平衡性,完整性与稳定性,人伦性与伦理型. 5. 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精神 以人为本;
求是务实;
贵和尚中;
念乡爱国.
第一章 社会 1. 宗法社会 宗 的含义;
宗族的形成;
宗法制度的基本内涵;
宗法制度的发展历程;
宗法制度对中华民族民族性的影响. 2. 家国同构 国的结构;
家的结构;
家与国结构的高度相似性;
家国同构体制的弊端. 3. 道德规范 道德的含义;
道德的阶级性、时代性与普同性;
传统美德:仁民爱物;
以义为上;
恭敬礼让;
诚实守信;
勇敢坚毅;
廉洁知耻;
精忠报国;
勤劳节俭.
第二章 政治 1. 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演变:奴隶政治制度(夏、商);
早期的封建领主政治制度(西周、春秋战国);
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政治制度(秦汉至宋);
极端专制的封建政治制度(元、明、清). 2. 政治思想 礼法并用;
民为邦本;
用人唯贤. 3. 民主因素 会议传统;
监察制度;
职官考核;
无君 论.
第三章 经济 1. 经济发展 传统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货币与商业运输的发展;
徭役赋税与国家财政制度的发展. 2. 经济特点 土地国有;
地域差异;
自然灾害;
人口管理;
社会保障. 3. 经济制度 奴隶制社会的经济制度;
封建领主社会的经济制度;
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经济制度. 4. 经济思想 崇本抑末;
重义轻利.
第四章 哲学 1. 发展历程 先秦奠基;
汉唐发展;
宋明鼎盛. 2. 主要问题 天人关系;
知行关系;
义利关系. 3. 主要特点 现实关切;
关联性思维;
内圣外王的人生追求;
不拘一格的表达方式.
第五章 宗教 1. 原始宗教 宗教的起源.自然崇拜、鬼魂崇拜、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等. 2. 佛教 佛教的创立;
佛教的基本教义;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3. 道教 道教的基本教义;
道教的修行方法;
道教信仰的神祗;
道教的创立、传播及宗派;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第六章 礼俗 1. 社交礼仪 朝觐之礼;
会同之礼;
民间交往. 2. 饮宴礼仪 古代饮宴的类型;
饮食规格;
饮宴礼俗. 3. 婚丧寿诞礼俗 婚姻风俗: 纳采 、 问名 、 纳吉 、 纳征 、 请期 、 亲迎 ;
传统丧葬礼俗:葬前礼俗、葬后礼俗;
寿诞礼俗. 4. 节日礼俗 节日礼俗: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等.
第七章 衣食 1. 服饰文化 古代服饰的发展历程;
古代服饰的色彩崇尚;
历代皇帝及官员的服饰;
古代的流行时尚. 2. 饮食文化 古代的炊器、食器与酒器;
古代的烹调技术与名厨;
外国食品的传入;
吃饭姿势的改变.宴会礼俗.四大菜系与名菜.中国饮食的特点.
第八章 科技 1. 科技特点 研究目的:实用性;
研究方法:直观类比;
思维特征:整体性. 2. 农业手工 农业技术的发展;
农耕经验的总结;
传统手工业的发达:瓷器、刺绣、金银饰品、漆器、玉雕等. 3. 交通运输 陆路交通;
内河运输;
海运.运输工具的进步. 4. 中医中药 中医理论;
中药理论;
诊疗技术. 5. 四大发明 简介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对世界的贡献;
四大发明留给今人的启示.
第九章 教育 1.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教育体制的主要形式. 2. 教育思想 教学为先;
有教无类;
德育为先;
胸怀天下;
以人为本. 3. 教学原则与方法 教学原则: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
启发性;
教学相长;
学思结合.教学方法:教亦多术;
时教与退息结合;
善喻;
温故知新;
熟读函泳.
第十章 语文 1. 汉语的历史与特点 汉语的历史;
汉语的特点:四声分明;
语法宽松;
单音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