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过于眷恋 2019-10-02
德州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实施规划(2018―2022年) 德州市人民政府 2018年6月目录前言1

第一章 审时度势 把握动能转换形势机遇

2

第一节 发展现状

2

第二节 发展机遇

6

第二章 着眼长远 明确动能转换总体要求

8

第一节 指导思想

8

第二节 主要目标

9

第三节 发展布局

12

第三章 协调联动 创新动能转换路径模式

14

第一节 发展新兴产业壮大新动能

14

第二节 提升传统产业形成新动能

27

第三节 注重低碳循环增强绿色动能

39

第四节 加强品牌创建提高产业竞争力

42

第四章 协同发力 形成动能转换动力系统

45

第一节 创新引领动能转换

45

第二节 改革激发动能转换

48

第三节 开放助力动能转换

50

第五章 完善提升 构建动能转换支撑体系

53

第一节 建设充满活力的人才体系

53

第二节 建设畅通循环的资金体系

56

第三节 建设精简高效的服务体系

58

第四节 建设智能现代的基础设施体系

60

第六章 强化保障 健全动能转换实施机制

62

第一节 加快项目实施

62

第二节 扩大有效投资

65

第三节 加强组织领导

67

第四节 强化督导考核

68 前言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大战略部署.

现阶段,德州正处于新旧动能并行的发展阶段,动能结构仍以传统动能为主,新动能支撑经济增长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对于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德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把握动能转换的形势机遇,明确动能转换的总体要求,创新动能转换的路径模式,完善动能转换的动力系统,统筹谋划,协同联动,努力建成协同发展示范区和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贡献德州智慧和力量. 根据国务院、山东省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德州发展实际,制定本实施规划.规划期为2018―2022年,是指导和引领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的纲领性文件.

第一章 审时度势 把握动能转换形势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奠定了坚实基础.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为我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战略机遇、打开了发展空间.

第一节 发展现状 现阶段,德州正处于新旧动能并行的发展阶段,传统动能持续发力,新动能孕育成长,创新动力加速积蓄,改革活力日益增强,开放潜力加快释放,支撑了全市经济平稳增长. 综合实力持续提升.2013年以来,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增长,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40.2亿元,年均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7.5亿元,年均增长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41亿元,年均增长1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37.1亿元,年均增长11.6%.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4640元和13389元,分别同比增长8.3%和9.3%.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2013年的10.4:52.0:37.6调整为2017年的9.9:47.7:42.4.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244.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综合实力的持续提升为动能转换提供了充足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 旧动能加快改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2017年规模以上企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63.4%,比2016年提高8.4个百分点;

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累计增加值增速为0.96%,低于全市平均水平6.1个百分点.传统产业与智能技术、信息技术加快融合,催生出高端装备、生物技术等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2013年提高了4.8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17年金融业增加值为119.1亿元,是2013年的1.6倍,占GDP比重为3.8%.落后低效产能加速退出,钢铁、玻璃、水泥等行业产能利用率均达到合理水平,为先进产能腾出发展空间.旧动能改造提升的内在需求不断增强,转型态势日趋鲜明. 新动能加速成长.2016年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8.3%.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快速成长,2017年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企业比重达到16.6%.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信息软件、租赁商务、科研和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服务业比重达到30.8%.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孕育成长,互联网加速向各行业各环节渗透,智慧农业、智能生产、共享经济、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创新动力日益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截至2017年底,我市共建成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人才平台载体共903个,其中国家级28个,省级263个,市级612个.产业创新动力不断增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401.9亿元,是2013年的1.8倍.协同创新不断深入,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依托重点产业成立了12个产业联盟,山东省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布局德州,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生物工程、智能装备3个研究院落户我市,全市1000家企业与587家高校院所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创新队伍不断壮大, 黄金30条 的政策效应持续发酵,2013年以来,全市引进两院院士、千人计划、泰山学者等高层次人才538人,是历史总量的近10倍,省级人才改革试验区、国家级引智试验区成功创建. 改革活力不断迸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积极效应不断释放, 地条钢 企业全面取缔, 散乱污 整治力度加大,供需失衡状况得到改善;

直接融资规模不断扩大,上市企业达到9家;

企业成本进一步降低,出台了《关于减轻企业税费降低企业成本的实施意见》,有效降低了企业用地、用能、融资、创新创业等发展成本.民生短板加快补齐,基础设施投资年均增长26.2%. 放管服 改革持续深化,累计推出改革措施230余项, 市县同权 改革试点积极开展,取消、下放、调整权力事项212项;

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2017年达到36.5万户,比2013年新增16.1万户.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产业绿色化水平不断提升,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开放潜力加快释放.对内对外双向开放格局逐步形成.对内开放方面,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2017年引进京津冀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35个,其中91个开工建设,到位资金额56.4亿元;

开发区主阵地作用更加突出,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已培植百亿级产业17个,500亿级产业4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市的79%.对外开放方面,积极参与 一带一路 建设,深入开展 百企下南洋 活动,对接东盟取得突破性进展,2017年与东盟地区贸易额达到39.5亿元,增长17%,占全市对外贸易额的16%. 我市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但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挑战.从动能支撑看,我市过度依赖传统产业的增长,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传统动能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减弱,2014―2017年工业贡献率出现了下滑趋势,分别为55.9%、50.2%、37.9%、38.8%;

投资贡献率有所回落,从2013年的59.8%回落到2017年的56.8%.从产业结构看,我市农业大而不强,工业多而不精,服务业广而不优,产业发展主要依赖传统产业的规模扩张,新兴产业总量偏小,难以弥补传统产业增长动力弱化形成的缺口,现代农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从三大动力看,产学研融合度不高,科研成果有效转化率较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研发投入不足,2016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1.5%,低于全省0.83个百分点;

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净出口贡献率维持低位运行;

体制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新产业市场准入、行业监管等制约因素,束缚了新动能培育壮大.

第二节 发展机遇 加快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是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将为我市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有利的发展环境、政策机遇和转换空间. 发展形势催人奋进.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呈现多领域、跨学科、群体性突破新态势,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动能加速形成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的新动能正在形成,蕴含着巨大发展潜力.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每个产业都将孕育10万亿级的体量,新旧动能转换的趋势十分明显. 政策机遇前所未有.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作为全国率先开展的先行先试试点,得到了国务院的大力支持,具有先发优势,政策含金量高,叠加效应明显.国务院批复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从化解过剩产能、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提升、创新驱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人才支撑、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为破除体制机制瓶颈制约、激发内生发展活力提供了政策体系.《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提出,支持德州布局生命健康、航空航天材料等未来产业,壮大新能源、生物医药、体育、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改造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京津冀鲁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等重大事项,蕴含着丰厚的政策红利,将为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提供前所未有的政策保障. 动能转换空间广阔.从产业空间看,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德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省级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功能定位日益清晰,将成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载体、高端高质高效产业的集聚区、创新驱动和绿色集约发展的示范区.从区域空间看,我市地处京津冀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群之间,有利于向北对接融入京津冀城市群、向南对接融入省会城市群,借势借力两大区域的优质资源和广阔市场,优化拓展区域融合空间.从城乡空间看,有利于借助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城乡资源自由流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进一步打开城乡发展空间.从生态空间看,我市承载着建设京津南部山东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的重大使命,将利用环保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绿色化水平,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空间格局.

第二章 着眼长远 明确动能转换总体要求 未来五年,我市新旧动能转换将迎来重大机遇,必须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聚势谋远,顺势而为,积极探索新旧动能转换的经验模式,加快建成协同发展示范区和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贡献力量.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

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积极促进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实现传统产业提质效、新兴产业提规模、跨界融合提潜能、品牌高端提价值,着力创新动能转换路径模式,........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