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黎文定 2019-10-08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试论互联网时代电视媒体的发展策略 参评 项目 新闻 论文 作者(主创人员) 王正中、黄海 责任编辑 冀星 刊播单位 当代电视杂志社 首发日期 2011年12月 刊播版面 (频道、栏目) 《当代电视》2011年第12期 作品字数 (时长) 4000字 作品评介 互联网对电视受众的分流已是不争的事实,且会愈演愈烈.

面对着互联网的急剧挑战,本文提出了电视发展的两大策略:一是取长补短:借鉴互联网及时性、草根性、互动性等优势传播特征,加强直播的常态性,深入民间发现基层新闻,借鉴网络的互动性,研发与互联网融合的节目形态.二是扬长避短:坚守放大电视媒体权威性、视听欣赏性的优势特征,在真实性、客观性、引导力上下功夫,竭力制造美轮美奂的视听盛宴.该文抓住了当下媒介竞争的热点、焦点问题,鞭辟入里,所提出的观点值得电视媒体从业人员思考和借鉴. 采编过程 面对互联网对传统电视的挤压,本作者作为一名电视从业人员,对电视的未来甚为担忧.不仅从实践中,更从学理上寻找传统电视的立足之本,以及研究如何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策略.并从学术的层面,直面现实,对于正在进行的走、转、改活动的实践意义,对于当下电视的造假现象、话语出位现象,做出了较为理性、深入的分析,以撰写此文. 社会效果 . 推荐单位意见 报送单位意见 领导签名: (盖单位公章) 2012年月日领导签名: (盖单位公章) 2012年月日联系人 黄海 手机

13971683613 电话 (027)87139667 地址 武汉武昌中北路1号经视大厦2709室 邮编

430071 试论互联网时代电视媒体的发展策略 王正中 黄海 2011年6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已达到4.85亿.根据央视CTR的调查,观众看电视的时间与网民上网的时间很接近,网民上网的高峰也正是电视收视的黄金时段,也就是说4.85亿的观众正在被互联网分流.更令人担心的是前景问题,因为目前互联网只覆盖了中国人口的30%,而电视覆盖了90%,但随着三网融合的快速推进,互联网的覆盖率不远的一天将与电视的覆盖率对等,也就是说到那一天,每一个受众都可以二选一了,哪个媒介的吸引力大,受众就接受谁. 从目前媒介对受众的吸引力来看,受众的倾向已经很明显,除老年人由于电脑学习能力的局限和长期的接受习惯,倾向于选择传统电视外,年轻人、中年人更明显依赖互联网接受信息和作为工作的工具.也就是说互联网的消费层是最具经济实力、最有话语权的年轻人和中年人.而电视的消费者除少数频道外,绝大多数集中于55岁以上的中老年观众.虽然目前电视观众比网民多,但电视对社会的真正影响力却已经落在互联网的后面了.因此,旧有的电视频道之间的零和博弈应该让位于行业之争了,各电视台不应该通过互相克隆,去分流对方的受众,而是要相互扶持,将广电媒体的蛋糕做大.应该认真思考传统电视与互联网相比,在媒介特质上弱势在哪里,长处在哪里,从而寻找到一种既取长补短,又扬长避短的发展策略. 取长补短:借鉴、吸收互联网的优势传播特点 与传统电视媒体相比,互联网的传播优势起码反映在三个方面:及时性、草根性、互动性. 及时性,其实也是电视新闻的基本要求,但除少量的现场直播外,其他的新闻信息从事件的发生到电视的传播起码相差数小时之久(因为要经过摄像、撰稿、剪辑、配音、包装、多级审片、演播室录播或直播这一整套复杂程序).而互联网的信息上传只通过撰稿或摄影、摄像到网络上传两个环节.因此从事件的发生到网络的传播在几分钟内甚至在几秒钟内就可解决.特别是微博的出现,更是几何倍速地加快了网络传播的速度,网民通过一部手机就能轻松解决从写作、摄影、摄像到上传的整个过程.这就导致电视新闻的传播速度远远落在网络新闻传播的后面,久而久之,就使受众形成了看第一新闻首选网络的媒介消费习惯.电视要解决这种滞后传播的危机,一是要直播常态化,二是要真直播.随着电视卫星直播车的投入使用,电视台其实已经具备了直播常态化的条件.但目前国内尚没有哪家电视台敢打破栏目化播出的瓶颈,在任意时间中断正在播出的节目插入重要新闻的直播.原因是没有在价值层面上权衡过在受众的 约会原则 (准点约会)与重要新闻的及时传播之间孰轻孰重的问题,因而也就没有产生过颠覆既定编排习惯的胆识和勇气.如此以来,卫星直播车大多数时候并没有发挥直播的效能,而是仅仅成为新闻现场录像的工具车,其录下的资料在规定的新闻栏目时间中播出,以至于播出时间比事件发生时间就晚了. 当然,目前电视的直播意识较过去已有很大增强,主要体现在策划直播上.但只有从有目的的策划直播转化为本能反应的常态化直播,其电视传播的及时性才可与互联网相抗衡.另一方面,电视不仅要直播而且要真直播.那些不能体现直播价值的直播是伪直播.有些直播其价值与录播无异,因为其直播的时间与新闻事件的发生时间已相隔甚远.最典型的是各台的新闻直播栏目,直播的核心价值 新闻事件发生与新闻传播的同步性 在这种直播节目中没有体现,因此只能算作伪直播,其好处是减少节目制作的环节,其劣处是增加出错的机率. 草根性,不仅是互联网的优势,也正成为目前电视的自觉追求.从各级电视台民生节目轰轰烈烈的开办,到旭日阳刚、地铁女孩登上央视春晚,再到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引领的全国达人节目席卷荧屏,足以证明电视人已经把 草根性 作为收视率的重要武器了.草根性的价值内涵就是民间性,就是要体现民间的声音、民间的关注,民间的情感和心理.互联网通过论坛发帖、视频上传等方式直接把草根关注的内容和草根自己的生活原生态地传播出去;

博客、微博、轻博的兴起,把民间底层的内容自由化地暴露于公众面前,当点击率或粉丝数量足够多的时候,它本身就具备了一家报社,一家电视台的发布功能.截至2010年12月,新浪微博用户量达到5000万,腾讯微博高达6000万.如此多如繁星的个人自由信息发布平台,其发布的草根信息总量是电视新闻采写量无以比肩的.同时,与网络上传信息技术质量的零门槛不同,电视信号必须达到一定技术标准才能传输、播出,这也就把手机拍摄视频等草根内容拒之门外,电视新闻只能靠电视台的专业记者去完成,而记者工作量的局限决定了采写量的局限. 电视要充分体现草根性,可以同时走两条途径:一是记者深入民间,发现基层新闻;

把握百姓的心理诉求,创作节目.二是借用网络的新闻线索,助推新闻,放大新闻效应. 深入基层,深入民间,发现新闻,也正是目前中央提出的新闻战线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活动的要求,电视人只有深入基层、深入民间,才能发现、采写第一手新闻,只有拥有自己独立版权的新闻,电视才有与网络抗衡的立身之本.另一方面,需看到民间新闻事件只是草根百姓心理外化的行为结果,所以要深刻地体现草根性,还需要发现、掌握百姓的心理诉求,以之为节目策划的出发点、立足点设计栏目、活动.从目前的电视实践看,准确切入底层百姓心理诉求的节目必能赢得良好的社会影响力.从2002年开始的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的评选活动,其当选人物都代表了百姓的情感诉求和价值取向,所以能取得社会的广泛共鸣,而使该活动成为延续近十年的品牌活动.如果说《感动中国》是底层百姓情感宣泄和情感升华的载体的话,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则因满足社会草根一夜梦成的心理期待而一炮走红,成为东方卫视最有力的收视支撑点. 电视体现草根性的第二种途径是利用网络新闻,从网络热点(人物或事件)中精心选择典型,用电视媒介包装、助推,放大其影响.由于目前国内互联网的人口覆盖仅相当于电视覆盖的三分之一,因此传播的辐射范围还是电视占优.电视借助网络热点新闻社会影响力的基础,再利用电视传播的自身优势,进行充分的二度创作,往往更容易比原创新闻(新闻人物和事件)取得更好的收视效果.这也是央视让旭日阳刚登上春晚舞台,地方台喜欢请网络热点人物做嘉宾的原因之一. 互动性,是互联网的另一大先天优势.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社交网络的在线互动,如QQ、MSN等在线聊天;

二是发帖、发评论.电视要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就应借鉴互联网的互动特征,尽可能把节目做成开放式文本,与荧屏外的观众产生广泛互动.最近,有新锐栏目已经在运用互联网技术展开互动性上迈开了脚步.2011年元月,江苏广电总台新闻中心联合搜狐微博共同研发了跨媒体微博电视节目《夜宴微波炉》,这档在江苏城市频道播出的评论节目对每周首发在搜狐微博上的热点进行梳理和调查,连线事件当事人,还原事件真相,揭示最新进展.然后由主持人、嘉宾进行30秒的酷评,在该直播节目中设置了博主、网友、观众与主持人、嘉宾的实时互动,具有极强场内外的互动交流感,打破了主持人与现场嘉宾 自娱自乐 式的封闭结构.《夜宴微波........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