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鱼饵虫 | 2019-10-10 |
35、明玉
19、鲁
7619、金源55号、东农308等85个稻、玉米、棉花、大豆、马铃薯品种业经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定通过,现予公告.
2013年10月18日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01 品种名称:株两优35 选育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株1S*中早35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13.5天,比对照株两优819长1.7天.株高89.0厘米,穗长18.5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2.0万穗,每穗总粒数111.9粒,结实率82.6%,千粒重26.1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3.4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
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7级,白背飞虱7级;
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褐稻虱和白背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43.7%,长宽比2.5,垩白粒率95%,垩白度17.8%,胶稠度7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5.6%. 产量表现:2010年参加早籼早中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70.4千克,比对照株两优819增产7.2%,2011年续试,平均亩产491.3千克,比株两优819增产6.3%;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0.9千克,比株两优819增产6.7%.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9.1千克,比株两优819增产7.5%. 栽培技术要点:1. 3月下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15千克,培育壮秧.2.秧龄25~30天,栽插密度17*20厘米,亩基本苗8~10万.3.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巧施穗肥;
该品种茎秆较高,后期要注意防止施氮肥过量而倒伏.4.移栽和抛秧时保持田间水层l~2厘米,分蘖期干湿相间促分蘖,亩总苗数达到23~25万时,落水晒田,孕穗期以湿润为主,抽穗期保持田间有水,灌浆期干湿壮籽,保持根系活力,防止断水过早.5.强氯精浸种,防止恶苗病发生,重点防治稻瘟病、螟虫、纹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浙江、安徽、湖北省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02 品种名称:H两优30 选育单位:武汉武大天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HD9802S*R30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籼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3.0天,比对照株两优819长1.2天.株高82.2厘米,穗长19.1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2.0万穗,每穗总粒数117.5粒,结实率80.0%,千粒重24.3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7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
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9级;
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4.4%,长宽比3.4,垩白粒率17%,垩白度2.7%,胶稠度7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2%,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10年参加早籼早中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50.7千克,比对照株两优819增产2.7%;
2011年续试,平均亩产477.2千克,比株两优819增产3.2%;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63.9千克,比株两优819增产3.0%.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41.6千克,比株两优819增产4.0%. 栽培技术要点:1.长江中下游作早稻种植,一般3月底至4月初播种,稀播匀播,培育壮秧;
秧田亩播种量12.5千克.2.4月底至5月初移栽,秧龄不超过30天;
栽植密度为13.3*20.0厘米,每穴插2~3粒谷苗,亩基本苗10万.3.施足基肥,亩施复合肥30~40千克、过磷酸钙30~40千克;
早施分蘖肥,插后5~6 天,亩施施尿素8~10千克;
插后12~15天,亩施氯化钾8~10千克.4.插秧后浅水促分蘖,25天或亩苗数达30万左右时晒田控苗,孕穗到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齐穗后灌足水,后期干干湿湿,直到黄熟.5.强氯精浸种消毒,苗期重点防治稻瘟病和稻蓟马,中后期重点防治稻瘟病、纹枯病、螟虫和稻飞虱.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省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03 品种名称:C两优华占 选育单位:湖南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C815S*华占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长江上游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7.2天,比对照Ⅱ优838短0.7天.株高101.8厘米,穗长23.0厘米,每亩有效穗16.5万穗,每穗总粒数202.2粒,结实率79.3%,千粒重23.7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3.9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
褐飞虱9级;
抽穗期耐热性一般,耐冷性弱;
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0.3%,长宽比2.9,垩白粒率18.0%,垩白度2.0%,胶稠度85毫米,直链淀粉15.7%,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0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9.9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4%;
2011年续试,平均亩产605.8千克,比Ⅱ优838增产4.1%;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2.9千克,比Ⅱ优838增产4.8%.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9.0千克,比Ⅱ优838增产7.7%. 栽培技术要点:1.在长江上游稻区海拔800米以下作中稻种植,3月中下旬至4月上中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6千克,培育壮秧.2.秧龄30天左右,宽行窄株栽插为宜,株行距13.3*30.0厘米或16.7*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亩基本苗8万左右.3.多施有机肥,适当配施磷、钾肥,亩施复合肥20~25千克、碳铵20~30千克作底肥,移栽后早施追肥,尿素与氯化钾配合施用;
穗粒肥看苗情适施或不施.4.浅水插秧活棵,薄水发根促蘖,亩总苗数达到16万时,排水重晒田,孕穗至齐穗期田间有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湿润管理.5.该品种穗期耐冷性弱,纹枯病较重,应适时早播,及时防治纹枯病;
注意防治螟虫、稻飞虱、稻曲病、稻瘟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云南、贵州(武陵山区除外)、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04 品种名称:川谷优918 选育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高地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川谷A*宝恢918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60.2天,比对照Ⅱ优838长2.1天.株高116.0厘米,穗长26.1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5万穗,每穗总粒数175.2粒,结实率79.0%,千粒重31.4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3.4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
褐飞虱9级;
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6.3%,长宽比2.8,垩白粒率52.0%,垩白度10.5%,胶稠度8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6%. 产量表现:2010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3.2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6.7%;
2011年续试,平均亩产610.2千克,比Ⅱ优838增产5.8%;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6.7千克,比Ⅱ优838增产6.2%.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9.2千克,比Ⅱ优838增产9.3%.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2.秧龄35~40天,大田栽插株行距16.7*20.0厘米或16.7*23.3厘米.3.科学施肥,底追并重.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迟速结合、多元配合,稳氮、增磷、增钾,底肥60%、分蘖肥30%、穗粒肥10%;
该品种对氮肥较为敏感,在氮肥用量过大的情况下叶片偏大且易披垂,要注意控制氮肥用量.4.水管理坚持 平水移栽活棵、掌水护秧保苗、薄露发根促蘖、够苗轻晒控蘖、浅水孕穗扬花、干湿交替壮籽、排水落干促熟 的原则,抽穗至灌浆期断水不宜过早.5.注意防治纹枯病、螟虫、褐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云南、贵州(武陵山区除外)、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05 品种名称:蓉18优22 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品种来源:蓉18A*泸恢22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7.3天,比对照II优838短0.8天.株高110.9厘米,穗长25.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7万穗,每穗总粒数183.6粒,结实率77.6%,千粒重29.7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3.7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
褐飞虱9级;
抽穗期耐热性较差;
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7.1%,长宽比3.0,垩白粒率25.0%,垩白度5.0%,胶稠度8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9%,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0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0.5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5%;
2011年续试,平均亩产611.4千克,比Ⅱ优838增产6.0%;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1.0千克,比Ⅱ优838增产5.2%.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2.8千克,比Ⅱ优838增产6.7%.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早播,稀播培育壮秧,大田亩用种量1~1.25千克.2.适时早栽,秧龄35~40天,亩插1~1.5万穴,每穴插2粒谷苗,亩基本苗4~5万.3.按照 前促中稳后保 的原则施肥,亩施纯氮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