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iubingb 2019-08-11
字数:225833 《法云释》序 法称是中古印度逻辑继陈那之后的又一{峰,亦是印度新因明的主要代表人物.

顺真在他的《浅疏》中如此评价: 陈那、法称完成了'

从存在的因果论到逻辑的因果论最后到解脱的因果论'

的圆满建构,建立起佛教量论知识论的完满体系,成为印度知识论与逻辑学的一座丰碑. 法称著有因明七论,其中《释量论》是最重要的,此论完成之后就有一大批学者以《释量论》为基而进行注疏、翻译、讲解,着实蔚为壮观.因明传入中国藏地后,萨迦派四祖萨班・贡噶坚赞与释迦吉祥贤一起修订了俄・洛登喜饶所译的《释量论》,并在萨迦寺开讲.此后藏地学者对《释量论》极其重视,比如宗喀巴弟子贾曹杰作有《释量论注》,克主杰著有《释量论详解》,僧成大师著有《释量论善说大疏》等.《释量论》成了藏地格鲁、萨迦、噶举、宁玛各派的必修课程. 《释量论》译为汉文,最早出版的是1982年由中国佛教协会印行的法尊法师由藏文译的《释量论・颂》和编译的根敦珠巴《释量论释》,这是第一个正式的《释量论》汉译本.2009年由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了刚晓法师《讲记》,这也是汉传因明第一本对《释量论》的解读. 《解能量论》是法称自己对《释量论・自义比量品》所作的一个注释,是为了给帝释慧注释《释量论》的其他品目而作的范本.此注释极其的详尽,有十一卷之多,可见此品的重要性了.正如僧成大师所说: 分辨是义、非义,须要依靠比量智故,为建立比量智,除诸邪智,故先释自义比量. 西藏佛教的后弘期,由阿底峡与宝贤(仁钦桑布)的共同弟子善慧译出了法称《释量论》和第一品自注以及帝释慧对后三品的注释.韩镜清先生谙熟藏文,他翻译了大量的藏文佛教典籍,其中包含了很多因明论著,《解能量论》就是韩老先生在1980年由藏文译成汉文的,可惜直到去世也没有出版. 自2010年起甘肃民族出版社开始出版影印的韩镜清翻译手稿,现已出版了七辑,其中在第二辑就有《解能量论》的译文,韩老先生翻译时用的是藏人福静光、善慧的梵译藏本,不仅有颂,而且有释,但只是手稿,较难辨认. 现在刚晓法师以此手稿为底本,参照法尊法师《释量论》译本,作专题疏解.刚晓法师这种不畏艰辛、孜孜以求的精神难能可贵,令人敬佩.本书是一本讲经式的疏解著作,作为僧界学者,刚晓法师对佛家教义有较深的理解,而作为一本讲记,又须深入浅出.二者兼备,这或许是本书的特点之一,也是优点之一.刚晓法师在书中多有发挥,当可引起学界进一步研究之兴趣. 刚晓法师近年来因明新著颇多,是中肷缫蛎餮芯康囊晃恍滦,又在杭州佛学院开设因明课程,并担任因明专业委员会工作,对当代中国因明的研究和教育功不可没. 姚南强于沪上静安花苑 癸已年末 《法云释》序宗峰说起因明,不能不提到陈那、法称两位论师.陈那论师是划时代的人物,他是新因明的奠基者,又是整个因明的集大成者,被尊为 新因明之父 ,他达到了因明的巅峰.陈那论师著名的因明专著有八部,其中《因明正理门论》是他前期的代表作,是汉传因明研究的重要论典,《集量论》是他后期的代表作,是他的巅峰之作,也是荟萃他一生因明思想精华的一部完整论著,被藏传因明奉为《量经》. 法称论师是陈那论师的再传弟子,与龙树、提婆、无著、世亲、陈那诸贤比肩,并称为六庄严.他扬弃了陈那论师的思想学说,对藏传因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法称论师重要的因明著作有七部,著名的《释量论》就是对陈那论师《集量论》的注解,也是因明学者必备的重要典籍. 因明传入中国,可谓花开两朵,各呈异彩.藏传因明保存了大量中古印度的因明著作,陈那论师的《集量论》虽然被奉为《量经》,但法称论师的《释量论》却是藏传学者学习因明最权威的著作,在藏传佛教中备受推崇和重视,并成为藏传佛教必学五部大论之一.藏传因明一直传承着法称论师的思想学说,延绵至今,无有间断. 汉传因明的主要典籍是陈那论师早期著作《因明正理门论》和其弟子商羯罗主为精简《因明正理门论》而著的《因明入正理论》,被称为 汉传因明二论 ,一直影响到今天.在佛教经典译传的过程中,虽然也翻译了陈那论师的其他一些著作,但不久即亡佚.遗憾的是著名的佛典翻译家玄奘大师竟然连代表陈那论师思想精髓的经典著作《集量论》都没有翻译.更可悲的是随着大师的离去,因明也渐受冷落,宋元以后,几成绝学.近代虽有复苏,但还是多拘泥于 二论 ,并没有涉入因明的核心.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因明迎来了第二个春天,汉藏因明携起手来,召开因明研讨会、办因明培训班、出版因明论文集…… 抢救绝学 行动全面展开.特别是近几年来,因明研究渐成规模,一年一会一刊,两年办次培训班,很多高等院校开设因明课,并且招收因明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更可喜的是成立了因明专业委员会,对因明来说,成立如此国家级别的组织是前所未有的;

就佛教而言,中观、唯识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如此高的国家级别的组织,这是因明的荣耀! 欣喜之余,又不免扼腕叹息:因明是佛教的重要内容,现在学界都为之如火如荼,可是佛教内部却十分冷静,很少有人问津.僧界的冷漠,源之于对因明的误解,一方面以五明为依据,将因明直接排除到佛法之外;

另一方面把因明仅视为辩论工具,他们认为修行不在嘴上,讲究的是内证,追求的是 言语道断,心行寂灭 的境界,而因明是言说,与解脱无关,甚至以为是修行的障碍,对因明嗤之以鼻.还有人由于因明的语言艰涩,就望而却步了. 欣慰的是,就在这冷清的氛围里,刚晓法师却发现了因明的独特价值,不畏艰辛,不怕坐冷板凳,甘于寂寞.潜心于因明,穷究其典籍,孜孜不倦,他优游其间,一下就是二十年. 在这二十年,他的担当之志始终未变.佛教传入中国,宗派创立,禅净二宗盛行.由于对禅净二宗的核心思想的误解、曲解,中国佛教出现的某些弊端,导致修行者的思维混乱.正思维引导正智,正智树立正见,有了正见才能解脱,而因明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培养正思维.修学一定要有次第,而因明乃修学之始.玄奘、义净两位大师在印度求法时,他们所学的五科中,就有因明,学习次第也是以因明、对法为始,中观、瑜伽行为终. 秦人好简,自古如是 .再加上学佛者,志虽大乘,但心浮气躁,好高骛远,修无章法,学无次第. 一失次第,便入魔道 .参禅念佛者,多如牛毛,可结果如何? 观浮屠门内,变禅为惨、成净为阱者,比比皆是 .刚晓法师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为改变佛门内修行者这一陋习,他决定以弘扬因明为志向,以研习因明为基点,以舍我其谁的气概,敢于担当;

以度己的信念,乐于担当;

以度人的悲心,甘于担当;

以强烈的荷担如来家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迎难而上.他从初发心至今,担当弘传因明之志,二十年来,始终没变. 在这二十年,他 啃硬骨头 的精神始终未变.出家人既可以成为游遍山水、参尽圣地的云水僧,也可以成为结跏趺坐、了生脱死的禅者,又可以成为手持佛珠、向往极乐的念佛者……但刚晓法师却选择了对经典的研习,并且偏选择了难治的因明.说因明是难治之学,是因为因明与古印度各种思想学........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