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wtshxd | 2019-10-21 |
第一章 总则 -
1 - 1.
1编制目的 -
1 - 1.2编制依据 -
1 - 1.2.1有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的文件 -
1 - 1.2.2相关法律法规 -
1 - 1.2.3有关技术标准与方法 -
2 - 1.3适用范围 -
2 - 1.4工作原则 -
2 -
第二章 企业基本情况 -
4 - 2.1企业简介 -
4 - 2.2污染源及其防治措施 -
4 - 2.2.1粉(烟)尘的污染物产生和控制情况 -
4 - 2.2.2废气污染物的产生和控制情况措施 -
5 - 2.2.3废水排放及控制情况 -
5 - 2.2.4固体废物排放及处置 -
6 - 2.2.5噪声污染源排查及综合噪声控制 -
6 - 2.2.6生态环境 -
6 -
第三章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
7 - 3.1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
7 - 3.2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机构 -
8 - 3.2.1治安警戒疏散组 -
8 - 3.2.2抢险救援组 -
8 - 3.2.3物资供应组和后勤保障组 -
9 - 3.2.4善后处理组 -
9 - 3.2.5医疗救护组 -
9 - 3.2.6技术专家组 -
9 - 3.2.7宣传组 -
9 - 3.3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及其职责 -
10 -
第四章 预防与预警机制 -
10 - 4.1预防措施 -
11 - 4.2预警行动 -
11 - 4.2.1预警分级指标 -
11 - 4.2.2进入预警状态后采取措施 -
11 - 4.2.3预警支持系统 -
12 -
第五章 应急响应 -
12 - 5.1突发环境事件分级 -
13 - 5.2基本应急程序 -
14 -
第六章 事故报告与通告 -
16 - 6.1报告程序 -
17 - 6.1.1企业内部报告程序 -
17 - 6.1.2外部报告时限及程序 -
17 - 6.2.1事故报告方式 -
18 - 6.2.2事故报告内容 -
18 - 6.3通报可能影响的区域 -
18 - 6.4二十四小时报警 -
19 - 6.5被报告人及联系方式 -
19 - 6.5.1报警装置 -
19 - 6.5.2通讯联络方式 -
19 - 6.5.3内部通讯联络方式 -
19 -
第七章 污染事故现场应急措施 -
20 - 7.1应急物资储备 -
21 - 7.2装备保障维护保养 -
24 - 7.3生产过程中应急解决方案 -
24 - 7.3.1设备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
24 - 7.3.2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
25 - 7.3.3危险区隔离与安全区的设定 -
29 -
第八章 抢险救援措施 -
30 - 8.1事故现场的抢险、救援 -
31 - 8.1.1人员撤离方式方法 -
31 - 8.1.2撤离路线描述 -
31 - 8.1.3非事故原发点现场人员的紧急疏散 -
31 - 8.1.4周边区域人员的疏散 -
32 - 8.2危险区的隔离 -
32 - 8.2.1危险区的隔离 -
32 - 8.2.2危险区、安全区的设定 -
32 - 8.2.3事故现场隔离区的划定方式、方法 -
32 - 8.3现场应急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 -
32 - 8.3.1撤离前 -
32 - 8.3.2撤离后 -
33 - 8.4救援人员防护、监护措施 -
33 - 8.4.1救援人员防护 -
33 - 8.4.2监护措施 -
33 - 8.4.3监护器材 -
33 - 8.5现场实时监测及异常情况下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 -
33 - 8.5.1撤离条件 -
33 - 8.5.2方法 -
33 - 8.6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 -
34 - 8.7控制事故扩大的措施 -
34 -
第九章 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 -
34 - 9.1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 -
35 - 9.2确定现场净化方式、方法 -
35 - 9.3明确事故现场洗消工作的负责人和专业队伍 -
35 -
第十章 事故现场的恢复和善后 -
35 - 10.1撤点、撤离和交接程序 -
36 - 10.2受影响区域的连续环境监测 -
36 - 10.3应急终止的条件 -
36 - 10.4事故后的生态环境措施 -
36 - 10.5应急终止的程序 -
36 - 第十一章 应急终止 -
36 - 11.1应急终止通知 -
37 - 11.2环境应急设备维护、保养 -
37 - 11.3应急评价过程 -
37 - 11.4事故原因的调查 -
38 - 11.5环境应急总结报告的编制 -
38 - 11.6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修订 -
38 - 11.7事故损失调查和责任认定 -
39 - 11.8善后处置和保险 -
39 - 11.8.1善后处置 -
39 - 11.8.2保险 -
39 - 第十二章 保障措施 -
39 - 12.1通信与信息保障 -
40 - 12.2应急队伍保障 -
40 - 12.3应急装备保障 -
40 - 12.4经费保障 -
40 - 12.5其他保障 -
41 - 12.5.1交通运输保障 -
41 - 12.5.2救援医疗保障 -
41 - 12.5.3治安保障 -
41 - 12.5.4技术支持 -
41 - 第十三章 应急培训及演练 -
41 - 13.1培训 -
42 - 13.2演练 -
42 - 13.2.1演练准备 -
42 - 13.2.2演练范围与频次 -
44 - 13.2.3演练组织 -
44 - 13.2.4应急演练的评价、总结与追踪 -
44 -
第一章 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规范和加强企业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综合处置能力,贯彻落实 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方针,促进企业安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应急预案在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中的作用,切实提高企业的应急处置能力,明确企业各个部门的应急工作职能,及时、科学、有效地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工作,提高应急救援反应速度,确保迅速有效地处理各类环境污染事故,实现应急救援 快速、有序、有效 ,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至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达到防止和控制对空气、土壤、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1.2.1有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的文件
1、环保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号)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8月30日通过,2007年11月1日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通过并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5月11日通过,2008年2月28日修订,2008年6月1日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年3月20日发布并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通过,2000年9月1日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29日通过,2005年4月1日施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通过,1997年3月1日施行;
(8)《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通过,2002年11月1日施行;
(9)中国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第1号令《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08年8月1日施行;
(10)《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9日通过,2002年3月15日施行. 1.2.3有关技术标准与方法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企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指南》;
《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04);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水泥工业除尘工程技术规范》(HJ434-2008).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吉木萨尔县天宇华鑫水泥开发有限公司整个生产流程内的重大特大废水、废气、废渣(包括危险废物)环境污染事故的应对工作,在生产、经营、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泄露、中毒、燃烧、爆炸等事件以及由污染所衍生的环境污染事件. 1.4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