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sunny爹 2022-10-27
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实现 千亿 产值目标产业发展规划 委托单位: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执行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规划人员:宋思根、丁忠明、胡登峰、粱中、武佩剑 李博、周浩、王燕、刘芳、余侃、赵晓玉 完成时间:二一三年二月 执行总结 经过为期三个月调研及其走访,并就初稿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我们完成了关于《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 千亿 产值目标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在本次规划编写过程中,受到了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以下简称蚌埠高新区)、蚌埠市其它政府部门、相关企业的大力支持,他们的中肯建议和支持为本次规划的完成创造了基础和条件,同时感谢常州高新区、合肥高新区等单位给予支持. 指导思想及思路 蚌埠高新区自1994年建立以来,在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 十八大 精神指引下,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加快科技进步,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势头. 蚌埠高新区在发展过程中要围绕 实施科学发展、加快自主创新;

夯实产业基础、提升经济总量;

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层次;

整合园区资源、加快园区发展 思路开展工作. 规划意义 有利于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和政策措施出台;

有利于通过产业集聚,形成特色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有利于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促进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

有利于加快区内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蚌埠高新区产业门类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装备制造及零部件产业类型;

第二类是电子信息产业类型;

第三类是其他产业类型,散见于印刷、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前两类产业在整个高新区内工业总产值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是支撑蚌埠高新区发展的主要产业,属于产业集群产业.第三类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但是未来发展的前景较好,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可能形成爆炸性产业之一,属于蚌埠高新区培养发展的对象. 整体定位 从外部趋势来看,我们认为 智慧地球 、 低碳经济 、 绿色经济 等新理念提出及发展势头为蚌埠高新区发展提供了更好机遇和挑战.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为蚌埠高新区打开了跨越发展的时空窗口.随着国家加快实施中部崛起战略,蚌埠市参与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使得蚌埠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交通区位、产业、科技优势将进一步凸现.特别是 十二五 时期是蚌埠高新区贯彻国家、省政府区域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蚌埠高新区升级后迎来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 故我们认为蚌埠高新区的产业整体定位主要集中于以下四点:国家层面――鲜明的产业竞争优势地位;

安徽省层面――典型的区域产业特色;

皖北层面――具有带动和辐射作用高新技术产业;

城市经济发展层面―与城市协同发展的产业特区. 蚌埠高新区与 千亿 目标 根据历史数据计算蚌埠高新区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长率为33%,考虑到国际金融危机对蚌埠高新区产业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时,蚌埠市政府将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新材料、生物与环保等产业,以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专业、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等国家层面的战略发展支撑,综合专家意见,故将增加率调整为28%.以年均28%的增长率保守预测,至少到2023年底实现千亿规模,其中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须达到627.06亿;

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须达到210亿以上;

生物医药等其他产业总产值须达到196亿左右.按照最乐观的经济形势预测,至少要到2020年才可能实现千亿规模. 问题一:规划面积有待于进一步扩大 纵观周边省市高新区发展,选取两家未实现千亿规模的徐州和芜湖高新区,以及三家已经实现千亿规模的合肥、常州、襄阳高新区作为比较.合肥高新区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常州高新区439平方公里,芜湖高新区规划面积178平方公里,襄阳高新区规划面积180平方公里,徐州高新区规划面积200平方公里.蚌埠高新区总体规划面积仅为60.74平方公里,实际使用面积仅为16.8平方公里,市政府年供地仅为1000亩以下,土地供需压力巨大. 问题二:产业投资密度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2011年,常州、襄阳、合肥高新区产业投资密度分别为11385万元/平方千米,21875万元/平方千米,24167万元/平方千米(以上数据为固定资产投资对规划面积计算得到).三家高新区的单位面积平均总产出为19142.3万元.同年,蚌埠高新区实际使用土地面积投资密度10581万元/平方千米,是上述三家高新区平均投资密度的48.9%,蚌埠高新区的空间利用效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问题三:创新资源有待于进一步集聚 除了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省级)工程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数量等较为落后外,孵化器建设规模严重落后,已经成为创新资源集聚的瓶颈.2011年,合肥高新区已拥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达7家,高新区周边属于合肥的有11家;

常州高新区已建成和在建孵化器、加速器11家;

更为突出的是,其孵化器逐步向民营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通过 民办官助 ,民营孵化器占全孵化器数量和面积的55%和50%.已经实现千亿规模的合肥、襄阳、常州高新区平均孵化面积达51万平方米,而蚌埠高新区的孵化面积仅有9000平方米左右,其规模和数量都远远赶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严重阻碍了主导产业的集群化发展. 问题四:优惠政策有待于进一步落实 蚌埠市是合芜蚌自主创新改革试验区、中原经济区、 中关村股权分红激励试点城市、皖北中心才城市、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有关政策的交汇点,优惠政策叠加效应非常明显.然而,蚌埠高新区对各种优惠政策的利用效用不足,相关政策的支撑配套体系不完善,有关原因亟待梳理,促进优惠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问题五:科技与金融的融合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虽然蚌埠市政府已经做了科技与金融结合尝试性工作,如专利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专利资助与奖励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制定和完善专门的适合本地高科技型产业鼓励吸收资本导向目录,出台政策给予重大支持.相对于其他高新区来说,蚌埠高新区在科技促进产业发展、金融配套服务方面依然存在较多差距,已出台的政策措施有待于进一步细化、落实. 问题六:人才建设工程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作为自主创新综合区重要载体――蚌埠高新区在人才建设工作方面已经做了很多探索性工作,但是相对于高新区产业发展需要而言,目前创新性人才的支撑体系仍不完备,突出表现在高端人才的吸引政策力度不够、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既有人才资源开发效应不高等方面.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需要做好高新区必须采取以下措施,达到实现 千亿 目标. 措施之一: 扩大高新区土地规划面积,加大土地供应 根据高新区目前的土地资源现状和未来发展需要,高新区应尽快扩大土地规划和开发面积,以形成规模优势和地域联合发展优势.在近五年内,力争高新区土地规划面积达到120平方公里,到2018年土地开发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开发面积年均增长速度应达到15%以上. 措施之二: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能力 一方面紧紧围绕装备制造及零部件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产业布局,根据产业发展需要,集中区域优势资源,促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升投资强度和产出能力;

另一方面加大内部土地流转、资产置换等工作力度,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完善土地资源调配体系,提升土地资源产出效率. 措施之三:凝聚创新资源,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完善现有的创新支撑制度体系,加强财政、税务对产业创新激励力度,促进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

提高财政、税务对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平台的扶持力度,促进科技型企业、龙头企业加大孵化器、加速器建设;

完善现有科技奖励制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源进入到科技创新领域. 措施之四:进一步细化政策,提升政策效应 根据相关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针对蚌埠高新区实际情况,做好政策衔接,出台配套措施.细化高新区金融支持政策、人才引进政策、土地流转政策、科技扶持政策、招商引资策等,通过合理政策引导,积极扶持龙头企业上市、企业产品出口、紧缺人才引进、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相关政策落实,发挥政策综合效应. 措施之五:构筑科技、金融和产业相互支撑体系 建立和完善科技促进产业发展、金融服务地方产业进步的支撑体系.引导和促进建立各种研发机构;

积极组建支持科技发展融资担保公司;

加大专利质押力度,扶持科技型企业发展;

加强各种孵化平台建设,发展技术成果交易市场;

加强科技人才对产业促进作用;

积极拓展融资渠道,设立科技创业创新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高新区产业建设. 措施之六:完善人才支撑体系,提高创新型人才对产业引领作用 淡化人才归属,建立人才租赁机制;

强调成果交易,建立工作任务机制和良好的人才沟通机制;

与本地高校合作建立高端人才培训机制;

鼓励创新与学习型高新区创建.具体包括:尽快出台高端人才吸引政策;

组建区域创新人才、实用人才培训机构;

盘活现有人力资源,构建区域人才流动机制;

加大区域高端人才激励力度,完善人才和产业的衔接机制. 目录

一、产业发展规划目的及意义

1

(一)产业规划目的

1

(二)产业规划的意义

1

二、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机遇

2

(一)国际经济发展机遇

2

(二)国内经济发展机遇

3

(三)区域经济发展机遇

3

(四)蚌埠产业、城市一体化发展机遇

4

三、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发展现状

5

(一)蚌埠高新区产业创新能力分析

5

(二)蚌埠高新区产业发展势头分析

6

(三)蚌埠高新区产业结构性分析

8

四、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目标定位及发展预测

10

(一)高新区与周边工业园区关系

10

(二)蚌埠市高新区与其他国家级高新区经济发展比较

11

(三)新形势下高新区的产业发展整体定位

12

(四)高新区产业发展数据拟合及结果

13

(五)蚌埠高新区产业发展结构性预测及结果

17

五、高新区各产业发展阶段性控制及措施

17

(一)蚌埠高新区的产各业发展阶段性分析及措施

17

(二)蚌埠高新区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预测、节点数据及措施

22

六、蚌埠高新区发展现代产业空间承载力及保证措施

25

(一)高新区产业结构密度分析

26

(二)投资密度分析

27

(三)土地承载力分析

28

(四)区域自然环境的支撑度分析

30

(五)产业创新资源基础比较分析

32

(六)经济发展速度可能的增长空间分析

34

(七)政策发挥效果分析

35

(八)综合分析

37

七、蚌埠市高新产业发展 千亿规模 支撑体系

38

(一)投融资支撑体系建设

38

(二)人才资源支撑体系

42

(三)孵化产业支撑体系

47

(四)政府政策支撑体系

50

一、产业未来发展规划目的及意义

(一)规划目的 1.实施科学发展、加快自主创新.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为 高新区 )自1994年建立以来,在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 十八大精神 的指引下,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加快科技进步,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势头.实施科学发展就是应该坚持以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注重培育创新主体,积极构建创新平台,着力完善创新体系,不断优化创新环境,全面推进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 2.夯实产业基础、提升经济总量.高新区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多种产业并举,大力发展现代工业.通过引进高新技术项目,积极扶持中小科技型企业等多种方式,已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四大主导产业.目前夯实产业基础就是要加快优势产业集群建设,实施产业集群优势工程,产业优化升级工程,打造好优势产业集群.从规模上,要扩大现有企业、产业规模,并着力培育龙头企业;

从技术上,提高企业科技含量,以信息化改造发展传统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3.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层次.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加强规划对产业集聚区的调控与引导,指导产业升级和快速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就是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自觉把加强宏观调控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遇,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着力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提升产业层级,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真正走出一条切合蚌埠特色的科学发展新路.在高新区中,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呈现集中集聚开发的态势.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也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有效的产业布局和结构性调整将有利于形成高新区产业竞争优势. 4.整合园区资源、加快园区发展.在土地建设方面,土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整合园区资源,一是将有利于高新区经济的统筹发展、科学发展的角度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二是有利于搭建招商引资的平台,扩展经济发展空间,规划园区建设,实现蚌埠市国家级高新区工业总产值 千亿 的中期目标和翻番远期目标.三是有利于整合区域产业资源和土地利用效率为导向,从有利于极大地吸引省内外、国内外优势企业和优势资本落户高新区的角度出发,加快高新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步伐.四是有利于园区服务建设上,科学制定区内产业布局规划、城乡统筹规划等基础上,加强人才建设、金融服务业建设和其他配套服务能力建设等.

(二)规划的意义 1.有利于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和相关措施的出台.有利于高新区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

有利于运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加强对高新区社会投资的宏观调控,完善财税、信贷、土地、进出口等相关政策,合理引导各类投资的方向;

规划的出台将会有利于贯彻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鼓励和扶持基础产业的发展,........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