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52276522 | 2022-11-01 |
2018 北京本标准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z2011{17号)文的要求,由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和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负责对《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局部修订.
本标准是在《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2008)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并更名为《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本标准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 本次修订增加了4.
5、7.4节及2.0.
35、4.1.9A、4.1.
11、4.1.
12、4.2.5A、4.2.6A、4.2.8A、4.2.8B、4.3.4A、4.4.
9、5.2.10A、5.2.11A、5.5.17A、5.7.1A、6.2.4A、6.3.1A、6.6.
7、7.2.
17、7.2.
18、8.2.3A、8.3.1A、8.4.
8、8.7.
6、8.11.
9、9.1.3A条,主要修订了4.1.
2、4.1.
9、4.1.
10、4.2.
3、4.2.
12、4.3.
4、4.4.
2、4.4.
3、5.2.
8、5.2.
10、5.2.
12、5.2.
20、5.2.
21、5.2.
26、5.3.
1、5.3.
2、5.3.
4、5.4.
3、5.6.
1、5.6.
2、5.7.
2、5.7.
5、6.2.
1、6.2.
2、6.2.
5、6.2.
6、6.2.
7、6.2.
15、6.2.
20、6.3.
2、6.3.
5、6.3.
7、6.3.
8、6.3.
16、6.4.
1、6.4.
2、6.6.
2、7.1.
3、7.2.
15、8.3.
8、8.5.
6、8.6.
5、8.6.
6、8.7.
2、8.8.
4、8.9.
1、8.10.
2、8.10.
12、8.11.
4、9.1.
1、9.1.
2、9.1.3条,取消了原8.8.5条. 增加及主要修改的条文内容如下: 2.0.35 厂际管道 Pipelines between the site boundary and off-site 石油化工企业、油库、油气码头等相互之间输送可燃气体、液化烃和可燃液体物料的管道(石油化工园区除外).其特征是管道敷设在石油化工企业、油库、油气码头等围墙或用地边界线之间且通过公共区域、长度小于或等于30km. 4.1.2 石油化工企业应远离人口密集区、饮用水源地、重要交通枢纽等区域,并宜位于邻近城镇或居民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4.1.9 石油化工企业与相邻工厂或设施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1.9的规定. 高架火炬的防火间距应根据人或设备允许的辐射热强度计算确定,对可能携带可燃液体的高架火炬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1.9的规定. 表4.1.9 石油化工企业与相邻工厂或设施的防火间距 相邻工厂或设施 防火间距(m) 液化烃罐组(罐外壁) 甲、乙类液体罐组 (罐外壁) 可能携带可燃液体的高架火炬(火炬筒中心) 甲、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最外侧设备外缘或建筑物的最外轴线) 全厂性或区域性重要设施(最外侧设备外缘或建筑物的最外轴线) 居民区、公共福利设施、村庄
300 100
120 100
25 相邻工厂(围墙或用地边界线)
120 70
120 50
70 厂外铁路国家铁路线 (中心线)
55 45
80 35 ― 厂外企业铁路线 (中心线)
45 35
80 30 ― 国家或工业区铁路编组站(铁路中心线或建筑物)
55 45
80 35
25 厂外公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路边)
35 30
80 30 ― 其他公路 (路边)
25 20
60 20 ― 变配电站(围墙)
80 50
120 40
25 架空电力线路(中心线) 1.5倍塔杆高度且不小于40m 1.5倍塔杆高度
80 1.5倍塔杆高度 ― Ι、Ⅱ级国家架空通信线路(中心线)
50 40
80 40 ― 通航江、河、海岸边
25 25
80 20 ― 地区 埋地 输油 管道 原油及成品油(管道中心)
30 30
60 30
30 液化烃 (管道中心)
60 60
80 60
60 地区埋地输气管道 (管道中心)
30 30
60 30
30 装卸油品码头(码头前沿)
70 60
120 60
60 注:1 本表中相邻工厂指除石油化工企业和油库以外的工厂;
2 括号内指防火间距起止点;
3 当相邻设施为港区陆域、重要物品仓库和堆场、军事设施、机场等,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距离有特殊要求时,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3A 液化烃罐组与电压等级330kv~1000kv的架空电力线路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00m;
3B单罐容积大于等于50000m3的甲、乙类液体储罐与居民区、公共福利设施、村庄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20m;
4 丙类可燃液体罐组的防火间距,可按甲、乙类可燃液体罐组的规定减少25%;
5 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的防火间距,可按甲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的规定减少25%;
6 地面敷设的地区输油(输气)管道的防火间距,可按地区埋地输油(输气)管道的规定增加50%;
7 当相邻工厂围墙内为非火灾危险性设施时,其与全厂性或区域性重要设施防火间距最小可为25m;
8 表中 ― 表示无防火间距要求或执行相关规范. 4.1.9A 高架火炬不同辐射热强度范围内允许布置的设施或区域宜满足表4.1.9A-1和4.1.9A-2的要求. 表4.1.9A-1 工厂界区内设施或区域允许的辐射热强度(不包括太阳辐射热) 工厂界区内设施或区域 辐射热强度允许的最大值(kW/m2) 正常情况下 事故情况下 一类重要设施 1.58 3.2 生产区、公用和辅助生产设施区 1.58 4.73 表4.1.9A-2 工厂界区外设施或区域允许的辐射热强度(不包括太阳辐射热) 工厂界区外设施或区域 辐射热强度允许的最大值(kW/m2) 正常情况下 事故情况下 居民区、公共福利设施、村庄 1.58 1.58 工厂、公路、铁路等其它区域 1.58 3.2 人员稀少的区域(荒野、农田等) 3.2 4.73 4.1.10 石油化工企业与同类企业及油库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1.10的规定. 高架火炬的防火间距应根据人或设备允许的辐射热强度计算确定,对可能携带可燃液体的高架火炬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1.10的规定. 表4.1.10 石油化工企业与同类企业及油库的防火间距 项目防火间距(m) 液化烃罐组(罐外壁) 可燃液体罐组(罐外壁) 可能携带可燃液体的高架火炬(火炬筒中心) 甲、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最外侧设备外缘或建筑物的最外轴线) 全厂性或第一类区域性重要设施(最外侧设备外缘或建筑物的最外轴线) 液化烃罐组(罐外壁)
60 60
90 70
90 可燃液体罐组 (罐外壁)
60 1.5D(见注2)
90 50
60 可能携带可燃液体的高架火炬(火炬筒中心)
90 90 (见注4)
90 90 甲、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最外侧设备外缘或建筑物的最外侧轴线)
70 50
90 40
40 全厂性或第一类区域性重要设施(最外侧设备外缘或建筑物的最外侧轴线)
90 60
90 40
20 明火地点
70 40
60 40
20 注:1 括号内指防火间距起止点;
2 表中D为较大罐的直径.当1.5D小于30m时,取30m;
当1.5D大于60m时,可取60m;
当丙类可燃液体罐相邻布置时,防火间距可取30m;
3 与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可按与明火地点的防火间距减少50%,但不应小于20m;
但散发火花地点应布置在火灾爆炸危险区域之外;
4 辐射热不应影响相邻火炬的检修和运行;
5 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的防火间距,可按甲、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的规定减少10m(火炬除外),但不应小于30m;
6 第二类区域性重要设施的防火间距,可按全厂性或第一类区域性重要设施的规定减少25%(火炬除外),但不应小于20m;
4.1.11 石油化工企业与石油化工园区的公用设施、铁路走行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1.11的规定. 高架火炬的防火间距应根据人或设备允许的辐射热强度计算确定,对可能携带可燃液体的高架火炬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1.11的规定. 表4.1.11 石油化工企业与石油化工园区的公用设施、铁路走行线的防火间距 项目防火间距(m) 液化烃罐组(罐外壁) 可燃液体罐组(罐外壁) 可能携带可燃液体的高架火炬(火炬筒中心) 甲、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最外侧设备外缘或建筑物的最外轴线) 全厂性或区域性重要设施(最外侧设备外缘或建筑物的最外轴线) 园区管理中心、消防站等人员集中的公用设施(最外侧设备外缘或建筑物的最外侧轴线)
110 80
90 80
25 变电所、热电厂、空分站、空压站等重要的公用设施(最外侧设备外缘或建筑物的最外侧轴线)
100 70
90 60
25 净水厂(最外侧设备外缘或建筑物的最外侧轴线)
60 40
90 35
25 铁路走行线(中心线)、
30 25
60 20
10 注:1括号内指防火间距起止点;
2单罐容积大于等于50000m3 的可燃液体储罐与人员集中的公用设施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00m;
3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的防火间距,可按甲、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的规定减少10m,但不应小于20m;
4铁路走行线应布置在火灾爆炸危险区域之外. 4.1.12 石油化工园区内的公用管道应布置在石油化工企业的围墙或用地边界线外,且输送可燃气体、液化烃和可燃液体的公用管道(中心)与石油化工企业内的生产区及重要设施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0m. 4.2.3 全厂性办公楼、中央控制室、中央化验室、总变电所等重要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