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旋风 2019-11-28
新华社沈阳

2 月13 日电(记者张t 、 孙仁斌)腊月二十七午后,

92 岁的于喜波坐 在炕头上, 眯着眼, 和89 岁的老伴刘景兰晒 太阳.

阳光透过新房明亮的窗户照进来, 暖洋 洋的. 这对耄耋老人向记者讲述起他们大半 辈子的 房心事 . 老两口家住辽宁省贫困县岫岩满族自治 县前营镇门楼村. 他们和儿子于海清一家五 口还有一个患有精神疾病的女儿生活在一 起.

2017 年8月3日至

4 日, 这里受百年不 遇的特大暴雨袭击, 村干部连夜把大伙转移 走. 洪水退去, 一家人平安无事, 房子却被洪 水冲倒了. 刘老太瞅着倒塌的房子欲哭无泪: 原本 一家

8 口挤在这栋住了

20 多年的老房子里 就够难受了, 这回倒好, 连家都没了! 很快, 县里、 镇上的干部, 救援队、 志愿者 来了, 受灾的百姓都住进了帐篷里. 一家人 吃、 用不愁, 唯独刘老太闷闷不乐: 在这帆布 房里住到啥时候算个头? 儿子于海清总劝她: 过一阵就盖新房 啦! 刘老太撇撇嘴: 说得轻巧, 家里头两个 孩子上学, 还有个病闺女, 盖房钱从哪来?

9 月份, 政府就开始为全县

622 户倒房 户重建新房. 这一家子生活挺困难 , 村里报 给乡里和县里了 , 乡里就把扶贫和救灾结合 起来. 为记者领路的村支书林良森说. 当年

11 月15 日, 新房落成, 两栋总面积

140 多平方米的六间大瓦房立在倒塌的老宅 不远处, 且垫高地基、 做好防水, 再不必担心 水患. 两栋房造价将近

20 万元, 一栋是政府无 偿援建的 , 另一栋是于海清用政府发放的征 用房基地补偿款购买的 , 基本一分钱没花 . 装修花了

4 万元, 自己拿了

2 万, 找亲戚借 了2万. 于海清说. 防盗门、 塑钢窗、 白地砖、 壁纸墙, 独立的 厨房、 餐厅、 卫生间、 洗澡间……搬进新房, 刘 老太干瘪的嘴终于笑成了花. 这摸摸、 那看 看, 有点不相信这是自己家. 刘老太瞅瞅老伴, 说: 跟了你大半辈子, 也没住上新房.

89 岁了 , 共产党让俺住上了 新房 ! 于喜波不说话, 瞅着她憨憨地笑. 原来, 刘老太从年轻时候起就有个 进城 的梦.

22 岁时, 她从县郊嫁到了离城

40 多里地的门楼村, 那时, 于喜波家住在离村中 心还有五六里路远的羊砬沟. 岫岩当地多山, 许多人祖祖辈辈就住在沟沟岔岔里. 我不愿意嫁给山里人, 那会都是保媒, 没 办法. 刘老太回忆, 成亲后, 有了六个女儿、 一 个儿子. 一家

9 口挤在

50 多平方米的茅草屋 里, 出门就是大山, 赶趟集来回得走一个多钟 头. 房子小、 孩子多, 两口子没少为此拌嘴. 直到女儿们陆续出嫁了, 夫妻俩反复合 计: 不搬出这穷山沟, 怕儿子连媳妇都娶不 着. 最终他们决定: 下山! 种了半辈子地的于喜波没啥积蓄, 东拼 西凑, 在村里买了一栋二手的土房子. 于海清 在这娶妻、 生子. 一大家子又一起挤了

29 年. 从山上的茅草屋到山下的土房子再到 如今的新居, 老两口拌嘴的时间越来越少: 瞅着心里都亮堂, 跟电视里放的城里人的 日子没啥两样! 对新家, 刘老太也有不习惯的地方: 厕 所在家里, 太别扭. 在屋里上茅房不得 劲, 如今 , 她白天上厕所一定要到村头的 公厕去, 怕把新房弄脏. 两个双胞胎孙女正上小学四年级. 妹 妹于冰冰在作文中写道: 我喜欢我的新 家, 这里绿树成荫, 山清水秀. 针对刘老太家的特殊情况, 当地政府 给老两口和患病的女儿办了低保. 在村干 部的帮助下, 儿子于海清除了种地, 还在附 近的山上放养柞蚕, 经济收入逐年提高. 厨房里儿媳高丽炒菜的香味飘来, 晚 饭时间到了. 我们起身告辞, 临走时, 问老 人有什么新春心愿, 刘老太想了半天, 摇头 说: 没啥心愿, 知足了. 于喜波说: 咋没心愿了? 你不总念叨, 要多活两年, 多住住这新房嘛? 听到这,刘老太干瘪的嘴又笑成了一 朵花. 烦心变舒心: 耄耋夫妻的 房心事 责任编辑 陈琰泽

5 版2018 年2月14 日 星期三 新华每日电讯

2 月12 日, 在岫岩满族自治县前 营镇门楼村 , 刘景兰老人在自家新房的 厨房内做家务. 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新华社兰州

2 月13 日电(记者 王铭禹)鲜艳的灯笼、 喜庆的福字、 惟妙惟肖的剪纸……坐在兰州开 往四川姚渡的 K9872 次列车上, 一 股浓郁的年味儿扑面而来. 今年春运是兰渝铁路开通运 营后首个春运. 去年

9 月底, 历经

9 年艰苦建设的兰渝铁路全线开通 , 结束了西北到西南火车绕行的历 史, 成千上万旅客不再辗转颠簸, 回家的脚步更快、 更轻松. 记者看到, 宽敞的车厢内干 净、 舒适, 虽然当日列车有所超员, 但并未过于拥挤. 乘客或倚座而 憩, 或聊天谈笑, 回家, 让乘客们脸 上洋溢着喜悦. 今年回家方便多了! 坐在车 厢一头的沈兴煌笑意融融, 让他高 兴的是除了能马上回到家, 还有一 场婚礼在等待他. 我和妻子刚结婚 不久, 在兰州举行了简单的仪式, 这次回老家再办一场, 让亲朋好友 热闹热闹. 沈兴煌家住四川姚渡, 在兰州 工作

4 年多, 每年春节回家对他来 说都是一场 难忘的经历 . 兰渝铁 路通车前 , 我回家要先从兰州坐过 夜火车到陕西阳平关 , 再从那里转 乘汽车回家 , 一趟下来要

20 多小 时, 还不算等车时间. 沈兴煌说, 那 时一提起回家既喜又愁. 今年他和妻子双方家庭的

20 多名亲戚一同选择乘坐火车回老 家, 既方便又轻松,

5 个多小时就 能到家 , 这在以前很难想象. 沈兴 煌说. 兰渝铁路的开通不仅拉近了亲 情的距离, 也让在兰渝铁路沿线城市 工作的人们感受到家就在咫尺之遥. 李世康对此深有体会. 他是大 唐甘肃发电有限公司碧口水力发 电厂的一名工程师, 由于工作关系, 需要经常往返兰州、 碧 口两地, 此前每次出差都让他苦不堪言. 以前出差先从碧口乘坐汽车到四川广元, 再从那里转 乘火车到兰州, 如果遇到紧急公务, 就得坐汽车到四川绵 阳, 再乘飞机到兰州, 不仅花费高, 而且遇到晚点还会耽误 公事. 虽然两地直线距离只有

400 公里左右 , 但经常'

办事 一两天, 路上四五天'

. 我刚参加工作就听说要修兰渝铁路, 如今梦想变为现 实. 李世康说, 乘坐火车可以当天往返, 总共

100 多元, 便 宜又快捷. 记者跟随列车采访了解到, 方便、 快捷、 不折腾, 成为 大多数旅客乘兰渝铁路春运的最初体验. 不仅如此, 乘客 还发现列车上乘务员的笑容多了, 厕所革命 上列车后, 没 那股味儿 了, 就连卖零食的小推车也多数改成了手提篮 子, 以免蹭扰乘客. 为了提高乘坐舒适度, 改善乘坐体验, 列车上专门增 设了 功能车厢 . 记者看到, 敦煌壁画、 麦积山雕塑等甘肃 著名景点图片在这节车厢随处可见, 车厢内还用仿古木分 割成不同的区间, 古色古香, 不少乘客一边品茶, 一边欣赏 窗外的风景. 经过

5 个多小时运行, K9872 次列车停靠在终点站姚 渡车站, 乘客们纷纷下车, 快步走向早已等候在车站的家 人、 朋友. 办事一两天飞纤奈逄斐衫防加逄啡咄ǔ岛笫赘龃涸颂逖榧切禄缂媚

2 月13 日电(记者邵鲁文) 呜呜呜…… 旅客们, 本次列车开往泰山, 前方到站是南仇站, 有在 南仇站下车的旅客, 请您提前做好准备. 随着三声鸣笛 ,

7053 次列车启动了 , 这辆平均时速仅有

32 公里的绿皮小 火车, 参加春运已经

44 年了.

7053 次列车自

1974 年开通运行, 往返于山东淄博和 泰山, 全程

184 公里, 共运行

5 小时

49 分, 平均时速

32 公里, 票价仅

11 .

5 元. 这趟列车是山东省内国家铁路中最后 一辆无空调绿皮车, 也是时速最慢的火车. 这辆车非常慢, 慢到你能清晰地看到树枝上的野果, 和田间劳作的村民. 说起这辆最慢绿皮小火车, 列车长赵 新华打开了 话匣子 . 赵新华告诉记者, 随着高铁建设的提速, 我国早已迈入 时速两三百公里的高速铁路时代. 而与之相比, 这辆时速二 三十公里的慢火车, 成了见证中国改革开放

40 年来铁路发 展的 活化石 . 赵新华说, 因7053 次列车途经山区, 上世纪

90 年代山区交通很不方便, 这个小火车成为山里百姓出 山、 进城唯一的交通工具. 那时, 每年春节前后, 很多村民背着山货进城卖, 山货 卖出去了, 家里一年的生活就有了着落. 当时列车有

12 节 车厢, 乘客络绎不绝, 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 庄户列车 .

2000 年以后,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通了公路, 列车的 乘客也变少了. 山区里通车了, 有人家里还买上了小汽车, 不少山区百姓外出打工了, 很多时候, 乘客多是老人坐车去 城里看孩子, 这些年来, 列车的车厢也从原来的

12 节减到 了8节, 从8节减到了

4 节. 赵新华说. 大家本以为这趟小火车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不过 乘客减少的情况却在近几年有了大幅改观. 随着媒体的报 道, 最近, 这辆最慢小火车成了网友们追捧的 网红 . 绿皮车 、 慢节奏 、 慢生活, 这些看似与时代脱节的标签, 却让

7053 次列车有了与众不同的特质. 可能是我年纪大 了, 我这几年才知道有个词叫 '

驴友'

, 很多 '

驴友'

慕名而来坐 车, 这让我没有想到. 现在什么都讲究快, 但这辆小火车的慢吸引了我. 不 光是我, 很多年轻人都是在网上看到新闻后专程过来的. 浙江 驴友 蔡彬告诉记者, 被这辆 网红最慢小火车 吸引 来的不在少数. 记者在列车上看到, 不少游客上车后从淄博 博山的源迁站下车, 进入山区旅游, 山区的农产品因此受到 很多 驴友 欢迎. 他们一下车看到铁路边, 村民们卖的蔬菜、 小米, 散养 的笨鸡, 还有山鸡蛋, 有人都挪不动腿, 像看到宝贝一样. 蔡彬说. 小火车虽然慢, 但它的使命已经从最初的带山区百姓 走出大山的 庄户列车 , 变成了帮山区百姓脱贫致富的扶 贫列车. 今年春运, 是55 岁的列车长赵新华的最后一次春运, 常 年坚守在岗位一线, 让她有些疏忽了对家人的陪伴, 虽然对 家人有愧疚, 但是一想到山区的百姓, 赵新华就感到很值得. 绿皮车摇身变 网红 最慢小火车 见证时代变迁 新华社贵阳

2 月13 日电(记者杨洪涛) 今年春节,我们一家

6 口再也不用挤在狭 小的屋子里了. 虽然已搬进新家两个月 了,

42 岁的移民户任正凤依然掩饰不住内 心的喜悦.她的新家,在贵州龙里县易地扶 贫搬迁县级集中安置点―― ― 冠山街道奋进社 区. 四室一厅一厨一卫 地砖、 厨房都装修 好了, 我们自己添置了洗衣机、 抽油烟机、 热 水器、 一张床、 一套沙发, 花了

1 万元左 右 ……围坐在烤火炉旁,

42 岁的任正凤倒 豆子似的介绍说. 她的老家, 在龙里县醒狮镇龙滩村对门 寨组. 去年

12 月以前, 她们夫妻俩、

3 个孩子 和孩子的奶奶一起, 还住在一间约

50 平方米 的破瓦房里, 生活极不方便. 攒钱盖房子 成为任正凤夫妇的 头等 大事 . 从2012 年起, 夫妻俩到上海打工. 她 在电子厂上班, 每月收入三千元左右;

丈夫做 广告制作安装, 有活儿就干, 没活儿就闲 着 . 除去生活费、 房租费、 孩子们的上学花费 等, 每月也攒不了多少钱. 更不幸的是,

2015 年任正凤住院治疗又 花去了一笔费用. 住上宽敞明亮的房子, 似乎 更是遥遥无期. 然而, 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实施, 让 任正凤一家重新燃起了希望. 前年, 政府电话征求搬迁意见时, 我们 还在外面打工. 但想都没想, 就一口答应愿意 搬. 任正凤笑着说 , 按照人均

20 平方米标 准, 她家分得

120 平方米户型, 有4个卧室, 孩子们可以一人一间了. 我们搬迁的原则是'

先找人 、 再盖房'

. 奋进社区筹备委员会主任黄银松说, 经过对 极贫户反复摸底, 县里设计了

20 、

40 、

60 、

80 、

100 、

120 平方米的户型. 截至目前, 拟安 置的

1210 多户中, 95% 以上已抽签选房,

800 多户已搬迁入住. 火红喜庆的灯笼、 琳琅满目的年货、 活泼 可爱的十二生肖像……春节日益临近, 奋进 社区内年味儿越来越浓, 住进新房的群众更 是喜上眉梢. 以前在山上住, 娃娃上学、 看病都不方 便. 现在从家到超市、 卫生院, 只要几分钟. 在安置点的社区超市上班的搬迁户代启俊 说, 在老家时只种庄稼, 没工作, 没想到搬出 来后也成了 上班族 . 坚持'

以岗定搬 、 以产促搬'

, 实现'

搬迁 即就业, 入住即脱贫'

. 龙里县水库和生态移 民局副局长李泽云介绍, 为让搬迁群众 稳得 住、 能致富 , 县级安置点选在高新技术产业 园区内, 目前园区的

100 多家企业, 可提供 机械制造、 食品加工、 货物包装、 建材生产等

1500 余个就业岗位, 确保每户至少

1 名劳 动力就业. 为解决劳动技能不高、 不愿或无法进 厂就业的移民群体生计问题, 龙里县还在 集中安置点周边规划建成

300 个大棚精品 蔬菜基地, 搬迁户可认领

1 至2个大棚, 将 依托公司和校企联合方式, 实现产销一条 龙, 户均每年可增收

2 万元左右. 此外, 为解决搬迁群众吃菜问题, 安置 点还配套了 微田园 ―― ― 每户移民群众以 每年

5 元的租金, 耕种一片

60 平方米左右 的菜地. 腊月二十七, 移民户张燕在自家的 微 田园 里忙着翻耕土地, 等天暖和了, 准备 种些豌豆、 大蒜、 白菜. 她说, 由于家庭变 故, 她和儿子长期住在打工的工厂宿舍, 这 几年工厂效益不好, 每月工资仅有

1000 多元. 移民搬迁后, 社区介绍她在附近的一家 企业上班, 每月工资

2100 元. 不花一分钱,住上了新房 ;

在家门 口上班,工资还提高了.今年,在新家过 春节的感觉真好! 对新的一年,张燕充 满了期待. 不花钱住上了新房 上班近还涨了工资 贵州龙里易地扶贫搬迁县级集中安置点见闻 这是贵州龙里县易地扶贫搬迁县 级集中安置点: 冠山街道奋进社区 (无人 机航拍,

2 月12 日摄) . 新华社记者陶亮摄 左图为在南京火车站的站台上, 从家中返回上海的孙伟建中途下车与妻子张平相拥告别 ;

右图为在南京火车站的站台上, 从家 中返回上海的孙伟建中途下车与妻子张平短暂相聚后再次告别 (拼版照片,

2 月13 日摄) . 当日, 孙伟建在铁路上海客运段值乘 K2186/2188 次列车, 妻子张平值乘 K161/162 次列车, 两趟列车在停靠南京期间, 给了这对 夫妻

10 分钟相聚的机会. 今年春运期间, 家住徐州的夫妻俩奔波在不同方向的客运列车上, 春节无法团圆. 站台上短暂的相逢, 孙伟建 为妻子张平送上一束 情人节 鲜花, 传递彼此的离别之情. 新华社记者陈飞摄 左图为在哈尔滨东站的候车厅, 杨川江在维持秩序;

右图为在........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