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AA003 | 2019-12-03 |
电话:(0531)85193505 Email:dzrbzbxw@126.
com 财经
27 本报记者 刘磊 实习生 周洁 本报通讯员 冯萍 韦霖 伐树 伐出 的新点子 5月5日,记者在淄博市张店区马尚镇大套 村临街的一间简易厂房内,找到了王仁国.见 到记者,他便将自己研制多年的 宝贝 ―― ― 自动植树机进行了演示,语气中充满自豪. 这是第三代植树机样机,不仅个头比前 代机型大,效率和功能也提升了不少. 王仁 国介绍,虽然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但对发明创 造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热情与兴趣. 1997年,王仁国曾经承包过40亩地种粮 食,在一次平整土地的过程中,王仁国发现传 统人工平整土地的方式既费力,又耗时,便立 即回到家中,用自行车上几个简单的配件焊接 出一件平整犁,投入使用后效率比人工平整提 高了近20倍.至今,平整犁还经常被村里的乡 亲们借去使用. 据王仁国介绍,产生制作自动植树机的想 法也十分偶然.2000年前后,王仁国一直从事 伐木工作.起初,他都采用人工方式伐木,费 时费力.后来,在朋友建议下改用油锯,原本 人工要半小时才能伐倒的一棵树,改用油锯后 不到1 分钟 就能解决,效率一下提高了好几 倍. 伐树有电锯,那种树呢?而且既然种地 有播种机、插秧机,收获有收割机,为什么植 树不能靠机器呢. 王仁国联想,如果用人工 植树,从刨坑、扶正、埋土,再到压实,需要 好几套工序,要是大面积种植的话,得需要耗 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于是,为了让植树造林 像种庄稼那样方便快捷,王仁国便决定自己动 手制作自动植树机. 历时七年, 第一代模型机出炉 植树机要像播种机那样,工作时不停 车,并且开沟、下苗、埋土、压实要一次性完 成. 这是王仁国最初对自动植树机的设计构 想.但真要造出这样一台机器,对于只上了半 年初中的他来说,难度可想而知. 其实,最初王仁国家里人并不支持,也不 看好他制作自动植树机,甚至不断有得知此事 的朋友劝说王仁国放弃.但是,王仁国仍然咬 着牙坚持了下来.从产生想法,到第一代新型 自动植树机模型出炉,他用了近7年时间. 制作第一代模型机期间,王仁国除了打工 挣钱维持家用外,其它时间都扑到了研发上. 他一次次克服了缺少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难 题,逐步完成开沟、机械臂、埋土器、压实、 转向等关键部位的设计和制造.2007年,包含 着他心血的第一代新型自动植树机模型出炉. 但由于资金问题,直到第一代模型出来四年 后,王仁国才又完成了样机(第二代机)的制 造并通过了实验. 2014年底,王仁国又在二代植树机的基础 上进行了改进,制造出第三代自动植树机,有 效解决了二代机存在的机械臂不够合理、无法 倒车、压沟等问题,使其在操作上更具有灵活 性和稳定性. 平心而论,老王发明的自动植树机虽然 外观上还有一点粗糙,但它的效果却是出奇的 好. 大套村村民王义新坦言,开动这台机 器,在田地里自动犁开深沟同时,后车斗上的 抓手能将树苗自动抓起,放到地里.随之,后 面的平整轮能够将土覆盖到树苗上,实现开 沟、下苗、埋土、压实一气呵成,自动运行. 2011年12月份和2012年8月份,王仁国自主 研发的新型自动植树机先后获实用新型专利和 发明专利两项国家专利证书. 寻求合作,尽快上线投产 目前,我国植树造林机械化程度仍然不 高,在现有的植树造林所用的机械化装置中, 基本是以打坑机和挖坑机为主. 王仁国介 绍,挖好坑下好苗后,用人工来扶正、埋土、 压实,导致了效率低、成本高,尤其是大规模 的植树造林,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等 资源的浪费,而自己研制的自动植树机则有效 解决了这一问题,不仅开沟、下苗、埋土、压 实一次性完成,而且株距、行距保持一致,并 可根据要求自动对株距、行距进行任意调整. 如果自动植树机投入市场,将会大大降 低种植成本,提高种植效率. 王仁国给记者 算了一笔账,如果按照目前市场行情,人工每 栽种一棵树也要3元,按每亩地种100棵树来计 算,每人每天最多栽种一亩地,由此一来,每 亩地植树仅人工成本就是300元.但是,如果 改用自动植树机,在正常情况下,每亩地植树 的费用仅有30元,而且,一台植树机在一个工 作日至少可完成50亩地的工作量,2人即可操 作,这个效率也是人工植树没法比的. 目前,我国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各大城市 纷纷建设防护林、绿化林带、生态林,另外还 有用材林等,这些都给自动植树机投入市场带 来很大发展潜力.但是,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 市场推广的问题.王仁国坦言: 获得专利 后,参加各式各样的专利研讨会着实花了不少 冤枉钱.即使有感兴趣的人打电话来询问,也 因植树机没能批量投产而石沉大海.所以希望 央视《我爱发明》栏目播出后,能有厂家找上 门来寻求合作,尽快使机器能上线投产. 只要经济条件允许,等新型植树机走上 正轨后,我还想设计一些新玩意. 王仁国笑 着对记者说.十几年的付出,圆了王仁国的创 造发明梦,也为他开启了一扇窗. 新型自动植树机获两项国家专利 王仁国:山沟沟里的 农民发明家 王仁国,1968年出生于淄博 市张店区马尚镇大套村.他是一 名地地道道的农民,仅上过半年 初中,但却成功研制了新型自动 植树机,先后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和发明专利两项国家专利证书.3 月2
3 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我爱发明》栏目摄 制组走进大套村,对王仁国和他 发明的 新型自动植树机 进行 了专题报道.
本报记者 程MM 本报通讯员 王克军 耿梦琪 用教训铺垫起来的成功 初见董国营,干练、自信,是他给记者的 第一印象.自称 文化程度不高 的他,说起 自己的 创业史 ,却如演讲家开讲般一发不 可收.他对创业的思考越来越冷静,发展的步 伐也越迈越坚定. 董国营是个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2 0岁时,他便显露出强烈的创业意识.上世纪
9 0 年代,他最先涉足的是建牛场、养奶牛,对祖祖 辈辈以种地为生的寻常百姓来说,这在当时放 眼全县都是敢想不敢干的 大事业 .没成 想,牛场是建起来了,但计划不如变化快,因 为当地还没有形成养殖规模和成功范例,争取 不到资金扶持,购买奶牛的钱一下子没了着 落.董国营人生中的第一个创业梦想,行进到 一半便夭折了. 养牛事业虽未发展壮大,却阻挡不了董国 营发家致富、改变命运的步伐.很快,又一个 创业门路浮现在他脑海中―― ― 养鸭!在充分了 解市场后,他先是鼓动身边的朋友投资肉鸭养 殖,并于一段时间后亲自试水、投资参与.从 肉鸭养殖到批发鸭苗,他的销售网络遍布周边 地市,这为他以后的创业打下了良好的人脉基 础,织就了密密的销售经营网络.董国营的成 功创业影响带动了周边群众,看到他养鸭赚了 钱,百姓们便自发跟着他投入到养鸭产业中, 屋子村成为小有名气的肉鸭养殖基地. 成功是用教训铺垫起来的! 董国营这 样总结自己的创业经历.他的创业路并非一帆 风顺,因受限于管理与技术,再加上成本投 入,养殖开始阶段虽然挺忙活,但用他自己的 话说,养鸭子却是 拨拨挣钱不见钱 .折腾 了一段时间,利润总算看得见了,行情好的时 候,一年可挣
1 0 余万元.干劲十足的董国营又 投资2
0 0万元,想在更广阔的领域谋求发展, 结果一不小心却栽了个大跟头,无情的市场给 了他重重一击. 适时转型念好 生意经 一击惊醒梦中人,在多数人看来养鸭利润 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的背景下,董国营开始认真 思考起肉鸭养殖产业的未来走向.眼瞅着养殖 户越来越密集,市场几近饱和,超出市场需求 的养殖规模使养殖户相互竞争,潜在市场风险 越来越大.他冷静地做出了一个决定:弃鸭养 兔! 与董国营的交谈中,他几次强调着这样一 句话: 行业发展受市场波动,呈波浪式浮 动.在市场高峰期,抓机会大发展;
在市场平 和期,求稳定不盲目;
在市场低谷期,缩规模 寻转型. 这些颇具指导意义的 生意经 , 对初涉市场的创业者来说,成为规避风险的宝 典. 有了转型的念头后,经过四处考察,董国 营发现当时淄博及周边地市,獭兔养殖尚未形 成规模,只存在家庭模式的散养,而这种利润 空间特别高的养殖一旦规模化,前景不可限 量.此外,养殖獭兔投资少、风险小、繁殖 快、饲养周期短.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一 只兔子一年下
7 窝,一窝
7 只.一只幼兔市场价
3 0 元,一只兔子一年挣近
1 5
0 0 元. 而种兔更 具潜力,一般市场价
1 2
9 元―
1 5
0 元一只,行情 好时能卖到
2 0
0 元. 瞅准了就干,董国营建起了种兔繁育基 地,在县科协的帮助下注册了养殖协会.他的 养兔规模很快便达到了2万余只,种兔2
0 0 0余只,成为全市同行规模最大的养殖基地. 不靠行政发动,不靠游说鼓动,就能让群 众闻风而动,让客商闻讯而来,把商机、信息、人心聚合起来,这就是董国营的本事.他 采取 基地+农户 的模式,毫无保留地向纷 纷前来取经的群众提供技术、经验,还直接向 养殖户提供兔苗和种兔,并帮着销售.在相隔 不远的大官庄村,任东国的养殖基地就是在董 国营的带动下建起来的,目前已达到
8 0
0 0 只的 规模.董国营还辐射带动了近3
0 0户群众从事 獭兔养殖,引领他们逐步走上致富路. 广辟产业发展路径 董国营没有就此满足,围绕农业产业化发 展,他又开始尝试多种经营模式,广辟产业发 展路径.他先后成立了泰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和广赢苗木种植合作社,将屋子村及朱家、董 家和新五合等邻村
2 0
0 0 多亩土地统一流转,并 在黄河入海口承包土地
4 0
0 0 亩.一方面推广种 植黑小麦,通过黑小麦深加工增加附加值,使 每斤黑小麦面粉售价达
1 0 元以上,既增加了本 村及邻村的群众收入,又做大做强了黑小麦种 植品牌;
一方面发展绿化苗木种植,仅此一 项,就影响辐射
2 0
0 多户群众年增收超万元. 如今,他又眼光独到地瞅准了湿地龙虾养 殖这一项目,在心中勾勒着自己的产业 航母 ―― ― 山东省最大的淡水小龙虾繁育基地. 这个创业灵感来自于走街串巷的龙虾收购小 贩, 小龙虾这东西,成活率高,非常好养. 目前全省没有规模化养殖,市场缺口很大. 他打算借助本地的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