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ZCYTheFirst 2013-02-20

38 的是他自己有无可能从芝加哥跳槽到哈佛, 自报年薪一万四 .接着他又向前几年 已经当选中研院院士的杨联升暗示,希望 明年杨能够提名他为院士候选人.最后, 可能为了自尊和面子,他又对杨联升半是 炫耀半是夸张地说, 他将会获得学术奖章, 编号是第五号,反复追问杨联升所获得的 奖章是第几号. 最为人熟知的故事,就是他曾经与杨 联升煮酒论英雄, 认为只要他们两人联手, 汉学界即无人能敌的故事.这在

1968 年 杨联升的日记中是这样记载的, 何(炳棣)又云:近日你我,可比竹汀、瓯北. 余(杨联升)说:我兄之史或过瓯北, 弟之渊博万不敢比竹汀 (1968 年12 月26 日).这件事情一定不假,因为在何 炳棣的自传《读史阅世六十年》中,也专 门有一段记载他如何在芝加哥大学鼓动聘 请杨联升,他确实曾向两任校长乔治・毕都(George W.Beadle) 和爱德华・ 李维(Edward H.Levi) 说过, ( 杨联升) 不是一般所谓历史家,却是一位非常渊博 的汉学家,虽然他主要研究兴趣是中国经 济史.杨和我二人联合的拳击力(one-two punch),绝不亚于任何西方和东方著名 学府中史教研方面最具代表性人物的力 量 (《读史阅世六十年》,香港商务印 书馆

2004 年版,343 页).可是,杨联 升不像一帆风顺的何炳棣,他的傲气是藏 在心里的,虽然不敢自比钱大昕的谦虚话 是这样说,不过也许何的话正挠到他的痒 处,所以在这段记载后面,他也加上一句 很暧昧也很费琢磨的话: 不过,何能到 西洋来唱一出 sinology 之戏,如彗星一闪 而逝,将来亦不望再走此路也. 心里纠结缠绕的自负和压抑,也许正是 让杨联升不能免于精神疾病的原因? 四1977 年,64 岁的杨联升在忐忑的心情 中踏上回国的旅程.这一段的日记本上,他 和他夫人宛君的笔迹交错出现,同一份日记 中呈现了两个人的行迹和心情. 尽管他

1974 年8月已经回国一次,还 得到廖承志的接见,故国情况,他多少还 是有些了解.不过,1977 年毕竟 文革 已过, 跨过粉碎 四人帮 这道门槛的中国, 究竟会变得怎样?他心里始终忐忑不安, 大陆情况,甚不了了 .不过,行前 知 张光直一家亦将去 ,启程后又发现王伊 同一家也同行,更是稍稍有些安心.那时 美国与中国之间没有直达航班,他们经瑞 典楚芮克(Zurich)中转,7 月4日晚上到 达北京.经过一番折腾,终于下榻王府井 北口的华侨饭店,他的日记中记载说,住 在七楼二号, 虽然是最高楼,但是还是 听见外面声音,尤其是钟点未换过来,很 早就醒了 ,这时已经是北京的

7 月5日清晨. 好在这个时候的北京,毕竟不像

1974 年.这个时候 文革 已经结束,中外交 往也渐渐松动.杨联升一家在北京、西安、 洛阳、 郑州转了一圈, 大体上还是很愉快的, 在日记里面可以知道, 他曾见到了吕叔湘、 夏鼐(据《夏鼐日记》卷八,1977 年7月8日条记载,他们会面, 虽是初次见面, 他〔杨联升〕颇健谈 ,可见他的心情还 不错)、史树青、王力、朱德熙、白寿彝、 王毓铨、胡厚宣等学界旧友,也参观了北 大、琉璃厂、民族宫、历史博物馆、半坡

39 遗址、大雁塔、陕西博物馆、龙门石窟、 河南省博物馆等,故国风物,让久离家乡 的他很感慨.

7 月19 日从陕西到河南途中, 他口占绝句一首, 居夷生老到中原,最 喜山河抚旧颜.新寨新林看不足,轮车已 过几重关 ,故国情思显然让他心情激动, 他似乎对这个陌生的故乡又有了一丝认同, 还特意在北京写下了一份简单的自传(见 蒋力编 《哈佛遗墨――杨联升诗文简》 , 3―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