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inDa_学友 | 2013-09-11 |
电话: 0531-88525069
2016 2016 年年10
10 月月30
30 日日星期日 星期日 SD SD
3 3 看看点点10 月1日至
3 日, 首届无 棣古城大觉寺庙会上人头攒 动、 人流熙熙, 秋季文化展演、 京剧票友大赛、 旗袍走秀、 广 场舞大赛、 皮影戏、 鲁北大鼓 等各项精彩活动让人们流连 忘返.
在县文化馆搭起的一个 舞台上, 年近六旬的刘月亮正 在演唱东北民歌 《新货郎》 , 深 情的歌声唱醉了人心, 接地气 的表演唱形式征服了观众. 文艺队里的骨干 刘月亮的曲艺细胞与生 俱来. 刘月亮的父亲是无棣县 一位知名老艺人, 无棣以及周 边县市的很多群众都听过他 父亲说的西河大鼓.
1968 年, 因老家生活窘迫, 父亲带着一 家8口闯关东, 在黑龙江省齐 齐哈尔市克山县西河公社 (现 为西河镇) 安了家. 那个年代流行样板戏, 公 社广招有文艺特长的青少年组 建文艺队, 天资聪慧的刘月亮 毫无悬念地成为其中一员. 排 样板戏、 演二人转、 唱民歌、 拉 二胡、 吹唢呐……刘月亮在文 艺队里如鱼得水, 不管是什么 曲艺种类, 不管是什么乐器, 他 都勤学苦练, 吹拉弹唱样样行. 黑龙江的冬天零下二三十度, 刘月亮和二三十个文艺队队员 冒着滴水成冰的严寒, 坐着爬 犁, 拉着道具, 到附近村庄为群 众演出. 4年时间里, 刘月亮从 一个单薄清秀的少年渐渐长成 风华正茂的青年, 成了队里的 台柱子, 深受十里八村乡亲们 的喜爱.
1980 年, 随着包产到户的 实行, 无棣老家的生活日渐好 转. 落叶归根的思想促使父亲 收拾行囊, 拖家带口回到老 家. 把父母和弟妹送到老家 后, 虽然文艺队队长再三打电 话让刘月亮回去, 可看到家里 破旧失修的房子、 撂荒多年的 土地, 刘月亮就再也没回去, 从此便失去了转正成为正式 演员的机会. 乡亲眼里的明星 结婚生子、 土里刨食, 生活 把刘月亮从一个文艺青年塑造 成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可埋 藏在他心里多年的舞台梦并没 有破灭. 得知刘月亮受过专门 的文艺训练, 无棣县文艺团队 找到他, 他又开始排戏、 唱歌、 下乡演出. 刘月亮最擅长的是 东北民歌 《新货郎》 《乌苏里船 歌》 、 吕剧 《马大宝喝醉了酒》 选段. 他经常斟酌每一个字词的 力道、 音量和情感, 力求完美. 尽管外行人听不出其中的差 别, 但出于对表演和观众的责 任心, 刘月亮逼着自己精益求 精. 刘月亮在舞台上有一种天 然的驾驭能力, 他身上独有的 特别接地气的演唱风格, 让他 与群众有一种自然的贴近和融 入, 这也是他能够得到那么多 观众喜爱的原因.
30 多岁时,刘月亮考取了一级厨师证, 在家门口开了 一家饭店, 兼卖烟酒. 食客们 发现, 这家隐藏在城郊的小饭 店不仅菜好吃, 店主也 身怀 绝技 . 一进门, 迎面是一幅蒋 大为的亲笔题词: 乐海知音. 每个房间的墙上, 都悬挂着众 多艺术家和刘月亮的合影: 赵 本山、 刘欢、 宋丹丹、 牛群、 陈 佩斯……与这些艺术家交流, 让刘月亮增长了见识, 在文艺 之路上也越走越稳健. 前几年, 县文化馆馆长找 到刘月亮, 邀请他加入民间组 织―― 民族音乐促进会.从此, 每逢闲暇, 刘月亮就和其 他成员一起不辞劳苦奔波, 下 乡为群众表演. 在村里, 刘月亮是乡亲们 眼中的 场面人 , 村里谁家有 红白喜事, 他不请自到帮忙炒 菜、 张罗酒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