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烂衣小孩 | 2013-10-06 |
3 )压机本身性能不完善 该压机原设计 中设有抽真空系统 ,但由于该系 统的密封及管路配置的不合理 , 使之难以形成有效的 真空, 因而该系统一直是虚设. 另外, 为防止卧挤压头 粘料, 仍沿用喷油的方法 , 不利于每批料间的结合. 针对以上三方面的问题 ,在本次技术改造 中, 以发挥 、 加强压机性能为主线 , 以解决跑 、 冒、 漏及 运行稳定性为突破 口.
2 技术改造 方案
1 )立、 卧主缸利用充液原理实现空程快进 , 如图
2 .从图 2中可以看出,立式部分利用立主缸 自由下 落,主缸充液 , 实现立主缸空程快进. 卧式部分将副缸 由柱塞缸改为直径
3 8
0 mm的活塞缸 , 利用副缸带动 主柱塞前进 、 主缸 自动充液, 实现空程快进. 这样 , 利用 2台排量
2 5
0 m L / r 的柱塞泵 , 即可 将卧式部分快进速度提高到 : V =Q/ S=3
6 m m/ s : 这样可避免大功率集中供油使油温过高.同时 , 卧式副缸还可参与预压及挤压工作, 这样可以在系统 压力不变的情况下 , 提高糊料单位面积所受的力.
2 )在液压控制系统中广泛利用球形先导换向 阀代替 常规滑杆换 向阀,解决常规滑杆磨损产生 内、 外泄而造成的液控误动作.
3 ) 利用压力传感器 、 角度编码器等发讯装置与 P L C结合实现连锁程序控制,并增加系统运行模拟 板,从而避免人为误动作引起的故障.
4 )恢复立式抽真空系统. 改造后 , 糊缸内可在
3 mi n内实现负
0 .
0 8
4 M P a的真空.从而最大限度 地排除了糊料 内的气体 ,减少 内分 ,使得电极制品 的体积密度大幅提高. 副缸进 、回油 图2改造后立 、 卧部分结构示意图 F i g .
2 S c h e ma t i c d i a g r a m o f v e r t i c a l a n d h o r i z o n t a l p a r t s a f t e r r e no v a t i o n
5 )卧式挤压头增加一套电加热及充气破坏真 空装置.电加热装置既可杜绝因喷油而污染环境 , 又可解决挤压头粘料 的问题 ,提高电极成品率 ,减 少接头损耗.充气破坏真空装置可解决因挤压头与 料面间形成真空 ,主柱塞返行拉断嘴子内剩余的已 成形糊 料 的问题 . 除以上 5点主要措施之外 ,还对油管路、电器 线路等进行了固定 、规整.对本体及执行机构的磨 损件也在本次改造中一并进行 了处理 .
3 结语 设备改造大修 ,是完善 、挖掘设备性能的重要 手段.现在有许多设备因受历史年代的技术条件的 限制 ,其性能已无法满足炭素工艺的技术要求 .因 此设备改造大修的关键是严密 、大胆地引用先进的 技术手段.在本次改造 中, 全面 、 大胆地在液压系统 中使用球型先导换 向阀代替滑杆形换向阀, 使用压 力传感器代替传统的压力继 电器 ,使用角编码器 、 接近开关代替传统的行程开关, 并与 P L C实施连锁 程序控制等技术措施 , 使得
3 5 MN压机的改造取得 圆满 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