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梦三石 | 2014-08-12 |
五花山'
. 五花山 已经有5 年未走进周玉才的课堂了.5年来,他教的孩子从没超过4 个, 就连一 天6 节课的顺序都没变过, 上午 数学、 语文、 自习、 复习, 下午思 想品德、 活动. 周校长也想过让 课堂变点花样. 开学初, 他去镇 上领书, 本想要几套音乐、 美术 教材,教办领导大声告诉他, 就那么两个孩子,教好语文、数学不就行了. 不仅学生会出现 审美疲劳 , 周玉才讲课时偶尔也会觉 得没劲, 教室空荡荡的, 有时刚 抬高嗓门,一看只坐着两个孩子, 声音旋即又低了下去, 上课 跟单独辅导一样. 碱北村老支 书周殿彬经常笑话他, 你这都 跟教授带研究生一样了, 每年只 教那么两三个. 孩子在镇上一个月 花费抵得上几亩地了 在周殿彬的印象里, 村小一 度是村里的骄傲. 2000年前后, 学校有十几位老师,
6 间教室里 坐满了近150个学生, 由于学生 太多, 一间老师办公室被改为教 室. 不仅课程开得齐, 它还拥有 专门的微机室、 学生活动室和锅 炉房, 每天早上, 娃娃们的朗朗 读书声, 总能吸引很多家长聚到 学校门口. 这所获得过市级规范化学 校称号的完全小学,在2006 年 迎来命运转折点. 当年, 朱家镇 建设教育中心,用来接纳将要被分流的17 个村的师生.在碱北小学,撤点并校的通知从未出现过,当村小老师逐渐减少的时候,村里人还以为这是清退民办老师. 到了2007年, 碱北 小学的7 个老师中,3个提前退休,一个转到镇上.等了4 年转正消息的孙恩权、徐瑞香被口头解雇, 从此连每月200元工资 都没了. 村民不知道这是村小消失 的前奏,他们照常在日出时把孩子送去学校,在日落时把孩子接回家. 直到孙恩权、 徐瑞香 提着行李准备离开,大家这才意识到: 老师没了,娃娃们能不走吗? 周殿彬和村民一合计: 村里 离镇上太远,孩子这么小就寄宿, 实在太遭罪. 十几个村民堵 住了孙恩权小两口的去路, 哭泣 的孩子改变了他们的主意, 为了 补偿这对来自外村的年轻夫妇, 村民主动提出按每个学生每月 100元交学费. 他们没工资都留 下, 我走的话对不起良心. 已接 到调令的周玉才也选择留守. 2007年7月, 被撤并的碱北 小学保留了教学点, 剩下两个一 年级的孩子和8 个幼儿园的孩子, 它也是朱家镇唯一的村小. 村里财力有限, 新盖5 间砖 房已捉襟见肘, 再无余钱用于村 小建设, 这里至今没有厕所. 国 家下拨的生均拨款同样指望不 上. 周玉才说, 幼儿园21个孩子 不在义务教育之列, 一年级有两 个孩子学籍不在村小, 只有李光 泽、单柳青能为村小带来每年710元的拨款, 都不够冬天买煤 的. 在村小, 就连彩色粉笔都得 节省着用, 它们是徐瑞香 好不 容易从镇上中心校顺来的 . 好在, 村民对学校的要求并 不高, 要不然只能送孩子去镇 上上学. 王贵涛说, 去年, 他把女儿 王馨宇送到镇上念一年级,学校没宿舍,王馨宇寄宿在附近一户农家,和她住一起的是差不多大的20 多个孩子,有些连穿衣服都不会. 显然, 女儿对过 早到来的独立并无心理准备,几乎每天都哭着 要妈妈 .经济问题更让靠种地为生的王贵 涛头疼, 虽然不用交学杂费, 但 女儿的伙食费每月320元, 周末 接送的车费一学期200多元, 算上平时的零花钱,王贵涛每月在孩子身上要花近400元. 农村 人靠天吃饭, 去年大旱, 一亩地 苞米只赚100 多元, 孩子在镇上一个月花费抵得上几亩地了 .年后新学期开学,王馨宇再次来到了她熟悉的村小. 渐渐地, 孩子在陆续回来.